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杜营彬 王娅* 刘佩 李坤洋 邓俊良 左之才 才冬杰 任志华 苟丽萍
    2020, 45(11): 1097-1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OS应答是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低保真度的DNA修复方式。当细菌DNA受损时,大量的DNA单链堆积,SOS应答启动并诱导远距离基因表达参与DNA修复。此修复过程缺失了DNA复制的校正功能,因此SOS应答会大大增加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从而使细菌能够更快的适应不利环境。另一方面,随着细菌耐药的日益严峻,qnr基因家族成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 PMQR)研究热点。有报道发现细菌的SOS应答会对菌株的qnr耐药水平造成明显的差异性,完整的SOS应答能够使菌株MIC成倍增加。由此可以怀疑SOS应答对qnr基因的表达存在相应的调控机制,但是相关机制尚未阐明。基于此本文就SOS应答机制和qnr耐药机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试探性的综述。
  • 综述
    傅豪 罗琦霞 肖永红*
    2020, 45(11): 1103-1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产生。如今,多黏菌素已成为抗多重耐药菌,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药物。然而近几年来关于多黏菌素耐药的报道不断增加,并且已有研究发现多黏菌素的异质性耐药现象。异质性耐药是细菌由敏感到耐药的中间过程,常规的临床检验无法有效检测出异质性耐药,这对临床治疗用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造成患者的反复感染和用药失败。但对其机制的研究较少,目前发现的主要与染色体上脂多糖(LPS)相关基因的突变,耐药基因的不稳定扩增和外排泵系统有关。本文总结了细菌异质性耐药,尤其是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 综述
    陈晨1,2 董朕1,2 孙继超1,2 邱燕华1,2 张继瑜1,2 周绪正1,2,*
    2020, 45(11): 1109-1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头孢噻呋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全球范围内被批准用于治疗猪、反刍动物(牛、绵羊和山羊)和马的呼吸道疾病,还被批准用于治疗牛的足腐病和子宫炎感染。许多国家还将头孢噻呋用于雏鸡的早期死亡和火鸡幼禽的感染。本文综述了头孢噻呋的结构活性、适应症、代谢、毒性以及在环境中的降解。同时,从食品动物残留、快速代谢和降解、环境中的非持久性等几个方面对头孢噻呋的安全性进行了总结。头孢菌素的环境脆性尚未被广泛研究,但可能是这类抗生素在动物中使用安全性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白雯静1 史彦斌2 刘焕香2,* 邱国玉1
    2020, 45(11): 1116-1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前期研究发现的TEM β-内酰胺酶变构位点的功能性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并针对该位点开展潜在的先导药物分子的研究。方法    采用长时间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对β-内酰胺酶的野生型结构与耐药性突变型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活性位点和变构位点在野生型与突变型中功能性变化的情况,以研究变构活性位点是否可以克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针对变构位点采用虚拟筛选的方法,通过筛选大型化合物数据库,筛选潜在的先导候选药物分子。结果与结论    长时间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不同于活性位点,β-内酰胺酶变构活性位点不会受到突变体的影响;虚拟筛选发现一些苯基呋喃类和吲哚类化合物可结合于变构位点,具有潜在的变构抑制调节功能。本文再次验证了前期发现的TEM β-内酰胺酶变构位点潜在的成药性,并针对该位点发现了两大类候选变构抑制剂。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赵明霞1,2 栗波1,2 蔡子豪3 薛佳韵3 王泽建 3 梁剑光1,4,*
    2020, 45(11): 1121-1131.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多拉菌素生产菌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正效应因子;接着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确定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是影响多拉菌素产量的显著因素;然后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分别找到3个因素的合理浓度范围;并进一步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的最佳浓度配比。筛选并优化得到了最适的培养基浓度为黄豆饼粉17.30g/L,麦芽糊精77.30g/L,MgSO4 1.50g/L,基于此,效价达到了589.43mg/L,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基本吻合,优化后的培养基工艺能够提升多拉菌素发酵单位20.37%。5L反应罐上发酵过程生理代谢参数变化表明:优化的培养基能够加促菌体的比生长速率,维持较高的氧消耗速率和产物合成速率,大幅度提升了多拉菌素的发酵生产效率。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蔺娟1,2 蔡阳2 常艳3,*
    2020, 45(11): 1133-11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准确测定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解决现有质控标准中培养体系下无法形成抑菌圈的难点问题。方法    效价测定方法:管碟法,沙氏培养基(含1%氯化钠)pH6.0~6.2,磷酸盐缓冲液(pH7.0,含1%聚山梨醇),检定菌为啤酒酵母(ATCC9763)。桥接液相方法:色谱柱:CAPCELLPAK MG ⅡC18(250mm×4.6mm, 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溶液(pH1.00±0.05)(370:630, V/V);流速: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83nm;进样量:10μL。结果    改进后的方法:抑菌圈边缘清晰,且其抑菌圈直径大小符合生物测定法的方法学要求;在1.0~11.9u/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可信限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不大于5%);通过HPLC间接桥接方式验证,效价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满足预期用途。结论    改进后的效价测定方法通过了方法学验证,可作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日常质控方法。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郭普1 乔艳2 李静1 应冲涛1 马梦婷1 汪华学3,*
    2020, 45(11): 1139-1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实验。药敏结果判读参照CLSI 2018版标准,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PCR方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626株CRE,总检出率为12.46%。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84.35%(528/626)和9.27%(58/626)。标本来源主要为痰56.87%(356/626)、尿液12.14%(76/626)、血液10.38%(65/626)。病区分布主要为急诊内科32.75%(205/626)和重症监护病房25.08%(157/626)。626株CRE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56.07%和69.65%,其余在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80%。626株CRE中602株检出携带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602株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515株(510株携带blaKPC-2基因,5株携带blaNDM-1基因,2株携带blaIPM基因);大肠埃希菌54株(43株携带blaKPC-2基因,13株携带blaNDM-1基因,1株携带blaIPM基因)。其中3株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检出blaKPC-2基因和blaNDM-1基因。未检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结论    CRE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为blaKPC-2型。应加强对CRE菌株的医院感染防控。
  • 药理与临床
    尧静1 周芳1 林云1 杜娜1 刘淑敏2 施雄飞1 白雅丽1 杜艳2,*
    2020, 45(11): 1144-1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携带blaNDM-1基因布氏柠檬酸杆菌的耐药特点及同源性。方法    试验菌株为从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到的两株耐碳青霉烯类的布氏柠檬酸杆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扩增blaNDM-1基因并测序验证,质粒接合试验了解blaNDM-1基因是否可通过质粒进行水平传播,并对两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ERIC-PCR分析。结果    两株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均高度耐药,并携带blaNDM-1基因。接合试验成功将两株菌的blaNDM-1基因转移至大肠埃希菌EC600。MLST分型为ST171,ERIC-PCR发现扩增条带位置完全相同,即为同一基因型。结论    检出两株具有相同基因型ST171携带blaNDM-1基因的布氏柠檬酸杆菌,且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均高度耐药。
  • 药理与临床
    陈科达1,2 李情操1,2,* 吴巧萍2 屠艳烨2 高丽2
    2020, 45(11): 1148-1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院内奇异变形菌中各类整合子的携带分布情况、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类型以及其与宿主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份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50株奇异变形菌进行第1、2和3类整合子的筛选,并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以及宿主菌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0株奇异变形菌中携带整合子的菌株共有91株,阳性率为60.7%,其中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有30株,占20.0%;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22株,占14.7%;同时携带第1和2类菌株39株,占26.0%;未筛出第3类整合子;在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86株可变区出现扩增产物条带,其余5株可变区未见扩增产物;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主要为AadA2、DfrA32,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耐药基因盒主要为DfrA1;可变区携带AadA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可变区携带DfrA1或DfrA32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即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结论    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菌携带整合子的比例较高,其可变区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主要为编码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氨嘧啶类抗菌药物的基因,整合子的携带与宿主菌产生的耐药性呈高度相关。
  • 药理与临床
    徐红云 刘春林 陈弟 余林 赵珠 马众仙 龙湖波 杨宝瑞 王筱棽 杨文波 刘畅 张唤
    2020, 45(11): 1153-1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血培养的细菌分布以及体外药敏结果,提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及门诊送检血培养标本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采用 WHONET5.6软件对血培养分离到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细菌216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79株(63.8%),革兰阳性菌710株(32.8%),真菌74株(3.4%)。在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8.1%,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6.0%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1.4%;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1.0%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6.1%及屎肠球菌5.6%;真菌以白假丝酵母35.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0.3%及热带假丝酵母菌17.6%为主,在真菌中检出组织胞浆菌1例;检出率前3位的科室是ICU16.2%、肿瘤科15.0%及创伤中心14.4%。药敏结果显示,耐碳青酶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13.6%,耐碳青酶烯酶的大肠埃希菌(CREC)检出率0.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4.9%和36.7%;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73.6%,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47.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38.6%;而检出前几位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存在较高的耐药率,特别是产碳青霉烯酶(KP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耐药率较高,产酶株与非产酶株细菌的耐药率存在较大差异(P<0.01),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除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血培养标本中主要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对不明原因发热或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之前进行血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治血流感染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药理与临床
    杨美玲1 易和平2 朱平1,*
    2020, 45(11): 1161-11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至2018年尿培养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时间分为A组(2012—2014年)与B组(2015—2018年),对比分析两组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各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趋势。结果    ①共培养出6596株病原菌,其中A组1857株,B组4739株。A组与B组排名前5位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②B组中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均高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③A组中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高于B组,分别为45.2%和30.6%,B组粪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高于A组,且其中四环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具有统计学意义。④B组中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略高于A组,分别为42.4%和42.8%,B组屎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则更低。结论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占病原菌的70%~80%。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病原菌耐药、治疗泌尿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药理与临床
    周瑾思1 华春珍1,* 王高良 1 胡波飞1 米芋枚1 周明明2
    2020, 45(11): 1166-11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本病的经验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无菌来源标本培养结果为LM的患儿临床特点。结果    确诊为LM侵袭性感染患儿22例,男11例。年龄范围为2h~14y8m,中位数为3d,新生儿占68.2%。血培养阳性16例,脑脊液培养阳性11例,其中5例血液脑脊液培养同时分离到LM。16例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其中9例出现颅内并发症(颅内出血4例、硬膜下积液4例、脑积水3例、脑室管膜炎1例)。临床表现新生儿主要为气促发绀、发热、状态反应差、末梢循环差、呻吟及黄疸等;非新生儿以发热、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头痛、抽搐及颈强直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14例,糖降低12例,氯化物降低11例。药敏试验显示,LM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本组资料治愈好转率77.3%,病死率18.2%。结论    儿童LM感染以新生儿多见,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氨苄西林可作为首选用药,而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作为替代用药也值得考虑。
  • 药理与临床
    吴俊1 张玲2 林海3
    2020, 45(11): 1171-1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呼吸科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病原菌分布变迁、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呼吸科及ICU收治SAP患者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病原菌(CRO)比率。结果    呼吸科共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8株(92.69%),革兰阳性球菌3株(7.32%),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39.02%),铜绿假单胞菌7株(17.07%),鲍曼不动杆菌6株(14.63%)等。ICU共检出病原菌137株,革兰阴性杆菌128株(93.43%),革兰阳性球菌9株(6.57%),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43株(31.39%),鲍曼不动杆菌38株(27.74%),铜绿假单胞菌16株(11.68%)等。呼吸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所占比率分别为50%和12.5%,而ICU分别为41.86%和2.33%;呼吸科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所占比率分别为66.67%和28.57%,而ICU依次为97.37%和37.5%。ICU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显著高于呼吸科
    (P<0.05)。结论    呼吸科与ICU收治SAP患者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呈现一定耐药性。同时肺炎克雷伯菌已是最常见致病菌,甚至有CRKP被检出,应被重视。因此有必要加强监测SAP病原学及耐药性变迁,提供当地病原学资料,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
  • 药理与临床
    张畅 唐亦舒 成倩 肖晗 梁婷 李昕*
    2020, 45(11): 1176-1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患者合并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情况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3家大型医院血液科1012例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61例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AL合并血流感染的患者中25.8%为革兰阳性菌感染,主要致病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7株,52.5%)、链球菌(51株,19.5%)、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14.6%)。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达90%以上。感染性休克、启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时间>48h是AL患者并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L患者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耐药情况严峻,临床上对考虑合并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AL患者应及早应用糖肽类抗菌药物及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并根据药敏结果及疗效调整用药。
  • 药理与临床
    池婕
    2020, 45(11): 1182-1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以临床药师参与一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抗感染方案为例,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进展,探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在治疗泛耐药细菌导致的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结果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肺部感染通常选择联合治疗,抗菌药物雾化吸入作为一种联合或补充治疗,可以提高肺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但使用时仍需慎重选择临床适应症。 结论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抗感染方案的制定,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 药理与临床
    刘聪蕊 敬蓉 张伟 柯蕊 冯雁京 和平 马淑珍 赵玉杰 杨妮 刘原*
    2020, 45(11): 1186-11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不同浓度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及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II检测菌株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呋喃酮C-30下Real-time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和调节基因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菌毛结构以及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量。结果    csuA/B、csuA、csuB、csuC、csuD、csuE、bfmS和bfmR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100%、7.14%、78.57%、89.29%、39.29%、82.14%、85.71%和85.71%。1/4MIC和1/2MIC浓度的呋喃酮C-30能够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菌毛、生物被膜的形成,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结论    呋喃酮C-30能够抑制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菌毛、生物被膜的形成,且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此作用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 药理与临床
    罗春绸 蔡梦云 张月葵 林英 张丽芬 林秀梅 蔡惠贞*
    2020, 45(11): 1197-1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健康学龄前儿童入托期间发生AURI前后咽部菌群及其药敏结果变化,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19名健康学龄前儿童在入托前体检时、入托48h后首次发生AURI时采集咽拭子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发病前后咽部细菌构成比例及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91名儿童首次AURI发病后咽拭子培养分离2+及以上细菌菌株与入托前体检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7,P=0.032)。发病前咽部定植菌主要有草绿色链球菌、黏膜炎莫拉菌、肺炎链球菌等,发病后新增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化脓性链球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仅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前后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280,P=0.014)。对半定量分析2+及以上的细菌行药敏试验后发现细菌对常见抗菌素不同程度耐药。分析数量前三位的草绿色链球菌、黏膜炎莫拉菌以及肺炎链球菌敏感结果,草绿色链球菌对头孢噻肟、黏膜炎莫拉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呋辛发病后药物敏感性较发病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0.048、0.029),其余细菌前后药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入托期间首次AURI后咽拭子培养细菌数量及种类较感染前明显增加,发病后细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加重,应重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