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虚拟专题更多
2025年, 5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25
  
  • 全选
    |
  • 《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2025, 50(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综述
    薛永常 亚克布江·艾尼娃尔 许佳 黄琪康 刘长斌
    2025, 50(7): 729-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酮合成酶(ketosynthase, KS)是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 PKS)复合酶重要一员,能催化酰基辅酶A衍生物加载到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 ACP)的磷酸泛酰巯基乙炔(phosphopantetheine, Ppant)链上进行脱羧缩合反应,实现聚酮链的延伸,在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KS的结构功能、KS与其他结构域的相互作用及在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为研究KS结构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提高聚酮化合物产量和开发新型聚酮抗生素提供理论基础。
  • 综述
    陈曦1 文远汐2 阚飙1, 2 樊粉霞1,
    2025, 50(7): 740-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噬菌体作为能够裂解细菌的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实体。噬菌体研究曾推进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许多领域的发展。基于目前因抗生素过度使用和滥用引发细菌耐药,导致威胁人群健康的全球卫生问题,作为潜在疗法的噬菌体再次引起重视。噬菌体治疗有其优越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和合成生物学技术,把CRISPR系统与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一起,让噬菌体作为传递载体,最终形成噬菌体精准靶向特定病原菌和CRISPR精准靶向特定基因的双重靶向清除策略。本文介绍噬菌体与CRISPR序列的重组整合的相关改造策略及应用研究报道,同时也讨论了噬菌体作为传递载体的优缺点,对于噬菌体-CRISPR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综述
    张美玲1, 2 宋佳2 孙博2 闫雪3 赵晨2,  张万忠1,
    2025, 50(7): 749-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一类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与传统抗生素相比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可以克服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已成为“替抗”研究热点。抗菌肽在医学、生命科学和饲料工业等领域均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着诸多难题,如获取成本高、半衰期短以及最小抑菌浓度较抗生素仍有差距等,限制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所以,抗菌肽获取方式及生物活性提高等研究非常必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类型与生物活性,重点总结对抗菌肽的活性优化及异源表达,并对其产业化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徐广进1 温青云1 卜淑甜1 陈林梦1 朱伟明1, 2,
    2025, 50(7): 759-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海洋来源链霉菌OUCMDZ-2582的吲哚咔唑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A1液体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发酵,乙酸乙酯提取发酵产物;以吲哚咔唑的特征紫外吸收为导向,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定向分离纯化发酵产物中的吲哚咔唑生物碱;综合运用LC-MS、核磁共振、旋光等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体致病菌和农业致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链霉菌OUCMDZ-2582发酵产物中分离到9个吲哚咔唑生物碱,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十字孢碱(1)、3'-N-乙酰十字孢碱(2)、3'-N-氨基甲酰十字孢碱 (3)、TAN-1030A (4)、链霉咔唑C(5)、K252b(6)、3'-N-acetylholyrine A(7)、3'-N-acetyl-3-hydroxyholyrine A(8)和K252c(9)。化合物2和3对副溶血弧菌以及化合物3对溶藻弧菌有抑菌活性,MIC值均为32 μg/mL。结论 黄河三角洲来源的链霉菌OUCMDZ-2582富产吲哚咔唑生物碱,其中化合物2和3有抑菌活性。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李丙南 王志成 陈秋红 李衡 卫冠琦 王倩
    2025, 50(7): 770-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新型氧化还原敏感夫西地酸载体连接前药脂质体,达到提高脂质体包封率、降低泄漏率和氧化还原环境敏感释放药物的目的。方法 以氧化还原敏感二硫键为连接键连接夫西地酸与胆固醇,合成氧化还原敏感夫西地酸载体连接前药(fusidic acid-S-S-cholesterol, FSSC)。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载体连接前药与磷脂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氧化还原敏感夫西地酸前药脂质体(fusidic acid prodrug liposomes, FSSC-LS)。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化FSSC-LS处方工艺。以夫西地酸脂质体(fusidic acid liposomes, FUS-LS)为对照,进一步考察了FSSC-LS体外释放,评价FSSC-LS细菌细胞环境响应性释放效果。结果 按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FSSC-LS,平均包封率为94.61%±0.78%,载药量达7.95%±0.32%;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为108.2 nm和-15.1 mV。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显示,4 ℃条件下,FSSC-LS 24 h泄漏率是FUS-LS的14.93%。体外释放实验表明,模拟正常体液环境条件下,FUS-LS和FSSC-LS 48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2.29%和12.27%;模拟大肠埃希菌细胞内环境释放条件下,FUS-LS和FSSC-LS 48 h累计释放率分别达到81.37%和91.39%,结果显示FSSC-LS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响应释药性,在正常体液环境药物释放较少,在模拟大肠埃希菌细胞内环境能较好释放药物。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高包封率、低泄漏率的FSSC-LS,并具有敏感细菌细胞内环境药物释放响应性,为降低抗生素全身毒性和增强药物对敏感菌的抗菌能力提供了新策略。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梁雯雯 张也 齐祥珑 陆宇 徐建
    2025, 50(7): 781-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的增效剂,探究匹维溴铵联合增效抗结核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Rv0678突变株建立体外模型筛选BDQ增效剂。构建了破坏MmpL5-MmpS5功能的MmpS5敲除株ΔS5,测定匹维溴铵联合BDQ活性在MmpL5-MmpS5不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棋盘法测定匹维溴铵与不同抗结核药物的联合活性。体外时间杀菌动力学实验评估匹维溴铵联合BDQ的抗结核活性。结果 1/12×MIC(最小抑菌浓度,0.5 µg/mL)的匹维溴铵能使BDQ对Rv0678突变株的MIC降低至1/32,比BDQ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MIC(0.06 μg/mL)还低,而在MmpL5-MmpS5功能破坏的敲除株ΔS5没有表现出联合活性。匹维溴铵与MmpL5-MmpS5外排底物BDQ、氯法齐明、PBTZ169联合均有协同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联合作用。时间杀菌曲线表明匹维溴铵联合BDQ具有协同杀菌活性。结论 匹维溴铵能够显著增强BDQ的抗结核活性,联合增效作用是通过抑制MmpL5-MmpS5发挥作用。增效剂的发现为开发抗耐药结核病药物提供了新的潜在策略。
  • 药理与临床
    刘洁1 赵建平2,
    2025, 50(7): 789-7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KPN)生物膜形成能力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的关系;评价多黏菌素B(PMB)与替加环素(TGC)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价66株KPN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并分析KPN生物膜形成能力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的相关性;肉汤稀释法和棋盘稀释法测定PMB和TGC对31株临床分离的CRKP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结果 66株KPN中生物膜形成率为90.91%,生物膜阳性菌株的主要标本类型为痰液(60%)、支气管灌洗液(18.33%),主要科室分布于ICU(36.67%),31株CRKP生物膜生成率为90.63%,35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生物膜形成率为88.57%,未发现CRKP组与CSKP组生物膜形成能力有差异(P>0.05);CRKP分离株主要来自男性患者,科室主要分布于ICU(64.52%),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51.61%)和支气管灌洗液(35.48%),31株CRKP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与协同作用,比例分别为67.74%与22.58%,两药联合无关作用比例为9.68%,未出现拮抗作用。结论 该院分离的KPN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强,应引起临床的重视;PMB与TGC联用在体外对CRKP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 药理与临床
    张凯 喻华 刘鑫 刘爱波 邓稀仁 钟敏 龙姗姗 李春花 黄湘宁
    2025, 50(7): 798-8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2021—2023年四川省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GNB)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21—2023年临床分离的CRGNB 54338株,菌株鉴定到种,药敏结果按CLSI M100 2022年标准判读,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54338株细菌中,2021年检出11963株(22.0%,11963/54338),2022年检出19274株(35.5%,19274/54338),2023年检出23101株(42.5%,23101/54338),占比率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前5位分别为:第一位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A),其占比率在41%上下波动;第二位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占比率逐年递增(17.43%~21.99%);第三位至第五位依次为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E)、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CR-ECL),占比率呈逐年递减。CR-ABA、CR-KPN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位科室连续3年均为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CR-PAE在老年病内科的检出占比连续3年上升; CR-ECO在泌尿外科的检出占比在2023年首次超过重症医学科;CR-ECL在呼吸内科的检出占比连续3年上升。除CR-ECO以尿液标本检出最多,CR-ABA、CR-KPN、CR-PAE、CR-ECL都以呼吸道标本检出为主。结论 CRGNB检出数逐年递增,除CR-ABA外,有从既往集中分离科室向普通科室扩散的趋势。各级医疗机构应关注CRGNB变化趋势,明确本地区CRGNB重点防控的科室,开展碳青霉烯酶型的检测,做好集束化的感控,保障医疗和患者的安全。
  • 药理与临床
    王梦园1, 2 张春艳1 于文文1 祝颖3 伊茂礼4 李仁哲5 朱元祺6 满思金7 王世富1, 2,
    2025, 50(7): 807-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2017—2022年山东省临床组织标本分离的细菌及真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情况。方法 收集山东省儿童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Shandong province pediatric bacterial & fung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SPARSS)59家成员单位组织标本分离细菌及真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及部分临床信息进行分析,药敏结果的解释据CLSI M100第32版进行,使用WHONET 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7—2022年组织标本分离菌中细菌占97.61%,前五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11%)、大肠埃希菌(16.98%)、金黄色葡萄球菌(14.82%)、肺炎克雷伯菌(6.78%)、铜绿假单胞菌(6.18%);真菌占2.39%,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33.3%)。儿童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31.25%)、金黄色葡萄球菌(25.00%)、铜绿假单胞菌(9.03%)为主;成人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74%)、大肠埃希菌(15.23%)、金黄色葡萄球菌(13.57%)为主;不同科室来源的组织标本的分离菌株构成有一定差异。MRSA和MRCoNS的检出率分别为21.58%和57.7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64.5%~94.4%之间,未发现对青霉素耐药的β溶血性链球菌;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二者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和3.9%;大肠埃希菌ESBL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检出率分别为43.8%和21.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3%、3.8%和1.2%;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4.0%和76.5%。结论 山东省组织标本分离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儿童组织标本的分离菌构成与成人明显不同,不同细菌耐药率与全国相比有一定差异,MRSA、MRCoNS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检出率相对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较严峻。
  • 药理与临床
    闫丽新1, 2 朱晨宇3 陶佳2, 4  洪炜1, 2 胡欣欣1, 2 贾伟2, 4,
    2025, 50(7): 816-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尿路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分子流行特点及其耐药性和同源性,为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 2013年12月—2022年11月住院患者尿路感染CRE28株,使用WHONET 5. 6软件统计菌株分布、耐药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检4种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OXA-48和blaIMP);应用Sanger测序分析亚型;应用多克隆序列位点测定(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方法检测菌株克隆型别;通过接合试验验证耐药基因转移性。结果 尿路感染的28株CRE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39.30%)和大肠埃希菌9株(32.14%),主要分离自急诊科住院患者。药敏结果显示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耐药率≥50%,检出耐药基因为blaNDM和blaKPC,以blaNDM-5(77.27%)型为主。质粒接合试验结果显示携带blaNDM-5基因的7株大肠埃希菌和3株肺炎克雷伯菌可以成功地将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转移到受体菌大肠埃希菌EC600菌株中。1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9株大肠埃希菌MLST结果显示共有18种ST型别,提示克隆类型多样化,聚类分析显示同一病房菌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该院尿路感染CRE菌株多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NDM-5型碳青霉烯酶。blaNDM-5基因可通过质粒进行水平播散,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密切监测CRE菌株防止耐药基因的进一步传播,以防医院内暴发流行。
  • 杨会林 闫津津 卢畅 欧嘉文 朱恒 田维江 纪玲
    2025, 50(7): 825-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我院2022—2023年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酶型分布及其对新型抗菌药物依拉环素的敏感性,为CRE感染的检测、诊治、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74株CRE,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分布、耐药性,使用E-test法进行依拉环素药敏试验,使用碳青霉烯酶酶抑制剂增强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 74株CRE中包含46株肺炎克雷伯菌、19株大肠埃希菌、9株其他肠杆菌目细菌;74株CRE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黏菌素、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分别为74.0%、91.8%和98.1%。依拉环素药敏试验,46株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为73.9%,MIC90=1.00 μg/mL;19株大肠埃希菌敏感率为89.4%,MIC90=0.19 μg/mL。3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一代测序法的结果一致,阳性率为70.3%(52/74)。检出KPC型(blaKPC)26株(35.1%),NDM型22株(blaNDM)(29.7%),IMP型(blaIMP)3株(4.1%),OXA-48型( blaOXA-48)1株(1.4%)。碳青霉烯酶酶抑制剂增强试验阳性率为71.6%(53/74),与上述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93.2%,其在检测IMP酶时出现假阴性结果(3/3)。结论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产KPC型丝氨酸碳青霉烯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主要产NDM型金属酶。碳青霉烯酶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在检测IMP酶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依拉环素对CRE有较好的体外活性。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张燕 郑洁 王丹微 孟玲宁 高硕 刘畅 周万青 曹小利 沈瀚
    2025, 50(7): 831-8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黏质沙雷菌(carbapenem resistant Serratia marcescens, CRSM)对头孢他啶敏感性差异的机制。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临床分离的CRSM菌株53株,采用Vitek 2.0 Compact 配套GN13药敏板卡和纸片扩散法对头孢他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提取53株CRSM菌株RNA,逆转录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laKPC-2基因表达量;提取53株CRSM的基因组DNA进行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elements-PCR, REP-PCR),依据REP-PCR的分型结果,挑取6株(其中3株遗传背景完全相同,3株遗传背景完全不同)细菌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学测序,分析blaKPC-2基因的侧翼序列。结果 53株CRSM菌株中有24株对头孢他啶敏感,21株中介,8株耐药;53株CRSM中blaKPC-2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头孢他啶敏感组与耐药组的Ct值、中介组与耐药组的Ct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而敏感组与中介组的Ct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4116);REP-PCR分型结果显示遗传多样性,以Ⅰ型(27株)和Ⅱ型(11株)最为常见;6株CRSM的全基因组学测序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均携带5种相同耐药基因,分别是aac(6’)-Ic、blaSRT-1、blaKPC-2、blaCTX-M-14和qnrS1;侧翼序列分析显示,这6株细菌blaKPC-2的侧翼序列是相同的。结论 本院CRSM菌对CAZ的敏感性差异可能由blaKPC-2的表达差异引起;虽然6株分析细菌中blaKPC-2的侧翼序列结构基本相同,但blaCTX-M的存在及AmpC酶的表达等也可能是CRSM对头孢他啶敏感性差异的原因,应进一步分析。
  • 药理与临床
    冯宇 王硕 刘慧 战寒秋
    2025, 50(7): 838-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头孢米诺钠(美士灵)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在治疗肝硬化合并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4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使用美士灵和舒普深治疗肝硬化合并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静脉滴注头孢米诺钠2 g,每12 h一次进行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 1.5 g,每12 h一次。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腹痛、体温和退热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患者住院天数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3 d和全部疗程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经济学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腹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3 d有效率为83.16%,总有效率为56.84%。而对照组3 d有效率为85.26%,总有效率为58.95%。两组数据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3 d和完整疗程临床有效率的C/E和ΔC/ΔE值,结果发现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敏感性实验支持上述分析结果。结论 头孢米诺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硬化合并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安全性良好,治疗效果相当,美士灵较舒普深更具经济学优势。
  • 药理与临床
    周礼杰1, 2 侯晓杰1, 3,  张建锋1, 2, 4,  侯长周1 代华4 牟华刚1 冯果1, 3 王建科1, 3 安海2 赵嫚2 刘勋凤1
    2025, 50(7): 845-8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银黄含化滴丸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银黄含化滴丸指纹图谱,运用化学模式识别筛选批次间质量差异的主要标示物质,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探究该制剂治疗疾病的核心成分;结合现有文献,从中药复方配伍原则、成分有效性、可测性等角度整合分析银黄含化滴丸Q-marker。结果 建立了12批银黄含化滴丸的指纹图谱,从标记的15个共有峰中指认出11种成分,包括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其中隐绿原酸、新绿原酸、黄芩苷和绿原酸可能为影响批次间质量差异的标示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11个物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TP53、AKT1、STAT3、SRC、ESR1等关键靶标及癌症的发病途径、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PI3K/Akt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临床疗效,遵循Q-marker理念的综合分析预测,将汉黄芩素、黄芩素、绿原酸、隐绿原酸及黄芩苷作为银黄含化滴丸潜在Q-marker。结论 初步预测了银黄含化滴丸Q-marker,为该制剂质量标准提升、进一步探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