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陈泽平1 周镇槟1, # 李小华1, 2 王一迪1, 2 蔡鲜花1, 2 鞠建华1, 2, 马俊英1, 2,
2025, 50(9): 987-1037.
摘要: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亟需开发具有新型骨架和/或新作用机制的治
疗药物,以应对由耐药性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等病原体引发的感染。此外,新型抗生素的开发仍然高度依赖于新天然产
物的发现。放线菌因其在新结构或新功能天然产物生产中的多能性,贡献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数量的2/3多,而且其仍然是新型
抗生素的重要来源。在这个多能的放线菌类群中,海洋放线菌因其能够合成结构新颖、活性多样且强效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尤
其值得重点关注的一类微生物资源。本文对发表于2014—2024年间具有显著抗感染活性(MIC≤10 μg/mL)的海洋放线菌源次级
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这期间共发表具有显著抗感染活性的分子200个,其中抗细菌分子154个(抗革兰阳性、革兰
阴性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别是109、31和35个)、抗真菌分子27个、抗病毒分子3个和抗寄生虫分子29个。多学科技术的发展进
步为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机制的揭示和具有应用价值的生物合成酶功能表征创造了条件。目前在这些分子中已经开展或完成
生物合成研究的分子有62个(31个聚酮、8个非核糖体肽、10个聚酮-聚肽杂合分子、7个生物碱、2个RiPPs、2个萜类、1个核苷
和1个长链双环磷酸酯),基于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对其中的聚酮、聚肽、生物碱、杂萜类和核苷类等代表活性分子的生物合成进
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他分子的生物合成机制解析提供思路借鉴或参考。最后探讨了快速发展的海洋放线菌天然产物研究领
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系统分析将为人们了解海洋放线菌源抗生素的发现现状及其对解决全球抗生素抗性危
机的意义提供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