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封面人物
  • 封面人物
    赫卫清1 吴小林2
    2023, 48(06): 601-6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封面人物
    夏明钰1 赵小峰2 谷普庆2 王以光3 赫卫清3,*
    2023, 48(06): 610-6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利霉素属于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多种酰化螺旋霉素组成,以3种异戊酰化螺旋霉素为主组分,在遗传改造后的螺旋链霉菌中发酵产生。它已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利霉素除了具有抗细菌感染作用以外,还发现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最近研究还证实可利霉素还具有抗病毒活性,特别是对新冠病毒(SARS-CoV-2)也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并在临床试验中证实对新冠肺炎患者具有一定疗效。阐明这些非抗菌的生物活性机制对扩宽可利霉素的适应症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 综述
    朱小红 郑怡凡 张晶 李妍 司书毅*
    2023, 48(06): 617-6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革兰阴性菌耐药问题是目前全球面对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耐药菌的不断出现与传播使得细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面临严峻挑战。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MPs)是革兰阴性菌特有的外膜结构的重要蛋白,对于外膜的形成和稳定起到关键的作用,而OMPs在外膜上的正确折叠和组装是其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β-桶状蛋白折叠组装辅助因子(β-barrel assembly machine, BAM)即BAM复合体在外膜蛋白的折叠装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BAM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靶向BAM复合体的抗革兰阴性菌先导药物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新型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的发现提供参考。
  • 综述
    徐志勇1 熊伟1 吴磊1 刘云飞1 谢传奇1 徐静2,*
    2023, 48(06): 625-6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树林植物长期处于高盐、缺氧、频繁潮汐等独特环境,其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共同进化,从中挖掘出了许多结构新颖的功能分子,是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来源。本文综述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发现的来源于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重点总结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类型、宿主来源。描述化合物460个,其中新化合物217个,出新率达47.2%;结构类型涉及聚酮类、萜类、生物碱;研究较多的菌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间座壳属Diaporthe、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研究较多的宿主植物为秋茄、红海榄、海莲、角果木。本文旨在总结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周彤 周秀娟 龙坤兰 陈骏 高培阳*
    2023, 48(06): 636-6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具有聚集成生物膜的能力,极易附着在医疗设备上,是多种慢性感染的重要原因。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感染极难治愈,传统抗生素治疗并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目前亟需开发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新方法。本文就近几年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开发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苟丽霞1 解子晗1 张文丽2 宋子涵2 汪志军3 韩铁生2,*
    2023, 48(06): 643-6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卡西霉素产生菌教酒链霉菌NRRL 3882中编码MmpL家族同源蛋白的抗性基因calT的功能。方法 利用λ-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calT基因敲除质粒,通过接合转移和同源重组的方法得到双交换的calT基因敲除的突变株。通过HPLC分析突变株的代谢产物,并对突变株及野生菌株的细胞内及细胞外卡西霉素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突变株GLX30(ΔcalT)中卡西霉素的产量与野生菌株相比显著降低,且胞内卡西霉素的占比与野生菌株相比增加约3倍,说明calT与卡西霉素的转运功能相关。结论 CalT为转运蛋白,负责将卡西霉素转运至胞外以实现教酒链霉菌对卡西霉素的抗性。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张含智 田振华 罗煜 秦东光 郭锋
    2023, 48(06): 649-6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Darobactin(达罗巴汀)是一类经核糖体合成的翻译后修饰肽,该七肽具有独特的稠和双环结构,本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基于高分辨质谱的darobactin组分的结构解析策略。方法 依据文献中报道的在高能碰撞裂解(HCD)和碰撞诱导裂解(CID)模式下获得的一级及二级高分辨质谱数据,以碎片离子结构式的方式呈现了darobactin A的裂解途径,并修正了文献中部分碎片离子结构和质荷比的错误。针对特殊的双环结构,本文提出了基于生物合成路径的“逆向裂解途径”来确证1位和3位色氨酸之间因醚键断裂而生成的特征离子,并首次解析出包含特殊碳碳键的色氨酸-赖氨酸的碎片离子,为判断5位色氨酸被其他氨基酸(如精氨酸)取代提供了直接证据。结果 建立了系统的darobactin A的结构解析策略,并以darobactin B/D/E的碎片离子加以验证,从理论上推导了其他darobacitn组分如C和F的特征离子。结论 本文为快速判定darobactin新组分及其前体肽的结构提供了研究基础。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李玉婷1 杨放2 刘涛1,* 雷阳1 谭瑶琳3
    2023, 48(06): 657-6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的内在质量差异进行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对藿香正气系列制剂针对胃肠感染性腹泻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以中度值较大的活性成分汉黄芩素以及藿香正气系列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和厚朴酚、厚朴酚等3种活性成分为度量指标,采用HPLC法,在检测波长277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下,以乙腈:0.6%磷酸=45:55(V/V)为流动相进行检测,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相同生药量下,不同剂型的含量存在差异,本实验下藿香正气水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结论 藿香正气系列制剂存在一定的内在质量差异,其说明书中标示功能主治完全一致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张鹏 李婕 曹若楠
    2023, 48(06): 666-6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临床分离2株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的产KPC酶Kp C9和C14,利用胶体金法进行碳青霉烯酶型检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同源性分析,MIC法进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基因测序检测外膜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抑制试验检测主动外排机制。结果 产KPC酶Kp C9和C14同其他产KPC酶Kp同源性较低,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MIC分别为16和32μg/mL,外膜蛋白SDS-PAGE显示Kp C9和C14均有OmpK36的缺失,外膜蛋白基因序列分析显示Kp C9和C14的OmpK36基因序列均存在个别位点的突变、缺失,CCCP抑制试验显示CCCP不能提高Kp C9和C14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敏感性。结论 KPC酶合并膜孔蛋白OmpK36缺失可引起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
  • 药理与临床
    刘淑敏 杜艳 毕建蝶*
    2023, 48(06): 672-6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的克隆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拉丝试验收集非重复HMKP菌株。采用PCR检测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及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别比较K1型和K2型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模式的差异,以及毒力基因rmpA或rmpA2阳性组与阴性组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共收集HMKP菌株42株,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88.10%),主要的疾病分布为肿瘤(26.19%)、呼吸系统疾病(21.43%)、脑部疾病(21.43%)。荚膜血清型以K1(28.57%)和K2(33.33%)型为主,85.71%的菌株携带高毒力基因rmpA/rmpA2和iucA/iutA。MLST以ST23(21.43%)、ST86 (19.05%)最常见。K1型和K2型有不同的毒力基因携带模式,K1型携带的毒力基因数多于K2型。rmpA或rmpA2阳性组的毒力基因rmpA2或 rmpA、iucA 、iutA 携带率高于其阴性组(P<0.05)。结论 本院HMKP以K1、K2荚膜血清型为主,ST型主要为ST23、ST86,85.71%的菌株为携带高毒力基因rmpA/rmpA2和iucA/iutA的HVKP。
  • 药理与临床
    李振 杨萍 殷瑜 陈代杰*
    2023, 48(06): 678-6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上3个基因ptkD569N,shlBR403H及iclRY49H分别与基因pmrAI13M双位点突变,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突变菌株AT196011的基础上,通过同源重组,构建3株双突变菌株AT196012、AT196013和AT196014;通过生长曲线考察不同点突变对细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突变菌株对多黏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时间-杀菌曲线动态分析,比较各突变菌株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差异;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生物膜进行半定量测定,并用CCK-8试剂对生物膜内活菌数进行相对定量测定。结果 对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与测序表明三株双突变菌株构建成功。各突变菌株对多黏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时间-杀菌曲线表明,相较于AT196011单突变菌株,双突变株AT196012和AT196014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增强,而AT196013的耐药性无明显变化;在生物膜形成方面,3株双突变菌株的生物膜生成量显著高于AT196011单突变菌株;1/2 MIC浓度的多黏菌素对AT196013与AT196014双突变菌株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AT196011单突变菌株,其生物膜内活菌量也显著多于AT196011单突变菌株。结论 基因ptkD569N、iclRY49H和基因pmrAI13M的双点突变,会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基因ptkD569N,shlBR403H和iclRY49H和pmrAI13M的双点突变,会协同促进生物膜的形成,且shlBR403H和 iclRY49H的促进作用更强,相应双突变菌株对多黏菌素的耐受性更强。
  • 药理与临床
    赵云冬1 宋顺佳1 姜菲菲1 王丹1 赵潇颖1 杨志平2,*
    2023, 48(06): 686-6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幽门螺杆菌(Hp)对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胃黏膜标本165例,经13C呼气试验确诊Hp阳性,分离培养Hp。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及利福平的耐药性。提取Hp基因组DNA,PCR扩增23S rRNA基因,将PCR产物测序分析突变特征。结果 Hp药敏结果显示,165株Hp菌株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占90.91%(150/165),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占83.03%(137/165),克拉霉素耐药率占70.30%(116/165),阿莫西林耐药率占18.18%(30/165),利福平耐药率占16.36%(27/165)。对所有抗生素均敏感的Hp菌株占9.09%(15/165),多重耐药菌株占90.91%(150/165),其中双重耐药占28.49%(47/165),三重耐药占35.15%(58/165),四重耐药占20%(33/165),五重耐药占7.27%(12/165)。23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A2143G,突变率为82.76%(96/116),A2142G突变率为6.03%(7/116),A2223G突变率为4.31%(5/116),但是另有8株耐药菌株未发生基因突变,占6.90%(8/116),敏感菌株均未发生基因突变。结论 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对阿莫西林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23S rRNA基因突变是导致克拉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 药理与临床
    强翠欣1 刘晓璇1 温海楠2 杨靖1 李志荣1 牛亚楠1 王伟刚1 秦璞1 牛肖然1 欧阳紫柔1 董宁1 温宝江1 郝姿3 赵建宏1,?
    2023, 48(06): 691-7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5家医院2016—2020年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标本分离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单位血标本分离细菌数据,应用WHONET和SPSS软件分析河北省5年间血标本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并按菌株来源及患者不同年龄分组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河北省2016—2020年血标本共分离54959株细菌,其中门诊血标本分离菌占0.70%(387/54959)、急诊占5.12%(2815/54959),住院占94.17%(51757/54959)。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血标本分离率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新生儿及儿童(≤14岁)血标本分离细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成人及老年人(>14岁)常见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河北省血标本分离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耐药菌检出率存在差异,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急诊血标本中更常见。所有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敏感,但已出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0.1%)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0.3%)。结论 河北省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血标本分离细菌均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不同分离细菌的耐药率在门诊、急诊与住院患者中存在不同差异。此外,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标本分离细菌不同。
  • 药理与临床
    王有为 杨阳 赵薇 陈媛玮 李红霞 张欣 雍刚*
    2023, 48(06): 702-7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我院2019—2021年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菌株对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敏感性,为淋病的治疗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保存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琼脂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分析比较菌株对各药物的耐药率或低敏率。结果 2019—2021年共分离收集淋病奈瑟菌菌株279株。其中未发现对大观霉素的耐药菌株;发现对阿奇霉素耐药菌株31株,耐药率分别为16.00%、8.82%和8.11%,平均耐药率为11.11%;发现对头孢曲松低敏菌株43株,低敏率分别为12.00%、14.71%和18.92%,平均低敏率为15.41%;发现对头孢克肟低敏菌株27株,低敏率分别为4.00%、2.94%和18.92%,平均低敏率为9.68%。每年发现同时对头孢曲松低敏和阿奇霉素耐药的菌株数量均为2株,占比分别为2.00%、2.94%和1.80%,总体占比2.15%。结论 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适合本地区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需关注本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头孢曲松低敏率的逐年增长趋势。
  • 药理与临床
    王群 孙杨 杨伟 谢丽蓉 叶梅毅*
    2023, 48(06): 707-7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本院近4年儿科病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延缓多重耐药菌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儿科病区分离的菌株资料,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自动化仪器法联合KB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标准。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到845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86株(55.8%) ,革兰阴性菌359株(42.2 %),前5位分离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94株(46.6%),大肠埃希菌160株(18.9%),肺炎克雷伯菌42株(5.0%),阴沟肠杆菌30株(3.6%),流感嗜血杆菌25株(3.0%)。在病区分布上,新生儿病区542株(64.1%),普儿病区248株(3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2.8%和20.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在两组的检出率分别为22.6%和24.2%,未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菌株。MRSA分离率从2017年的16.4%上升至2020年的30.2%,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从2017年22.7%上升至2020年33.3%。结论 本院儿科患者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居多,且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逐年增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或延缓耐药株的出现。
  • 天然产物研究
  • 天然产物研究
    罗新 何梦竹 陈曦 万健 张浪 李瑞 陈稷* 田孟良*
    2023, 48(06): 713-7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克隆编码麻牛膝(Cyathula capitata(Wall.) Moq.)CcTSK蛋白的基因全长,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表达质粒,对表达产物进行生物学预测和抑菌分析。方法 以麻牛膝嫩叶为材料,完成CcTSK基因cDNA的克隆。采用生信软件分析该基因及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征。构建CcTSK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中,IPTG诱导表达,考察CcTSK-GST融合蛋白的表达菌株对低浓度抗生素的敏感性、自身生长变化及在较高浓度抗生素下的存活率。结果 CcTSK基因的gDNA为12613 bp,CDS为3855 bp,共编码1284个氨基酸。CcTSK蛋白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域,属于没有信号识别功能的非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可能位于细胞核,并且具有核定位信号,含有TPR重复序列与LRR重复序列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占53.89%)、无规卷曲(占32.79%)、延伸链(占8.88%)和β-转角(占4.44%)。经IPTG诱导后,CcTSK-GST融合蛋白的表达抑制大肠埃希菌生长。低浓度抗生素测试结果显示,CcTSK-GST表达菌株对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am)最敏感;高浓度抗生素处理下,CcTSK-GST的表达使得抑菌现象显著增强。结论 成功获得编码CcTSK蛋白的基因全长及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该蛋白与拟南芥AtTSK蛋白有较高相似性。此外,CcTSK-GST融合蛋白的表达对大肠埃希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显著增强抗生素所产生的抑菌现象。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