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张良1 潘滢浩2 袁瑜2,3 黄波2 孟广鹏2 李元波2 周琳1,*
    2023, 48(07): 721-7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抗菌肽相比传统抗生素,具有广谱杀菌、对多重耐药菌有效、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近年来,抗菌肽独特的细胞膜靶向作用机制得到了深入研究,基于此机制上的结构优化策略也成为了近期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针对抗菌肽的细胞膜损伤机制展开,就近期通过氨基酸替换、线性肽成环、化学修饰、多聚化、抗生素偶联以及复合材料制备等手段对抗菌肽结构予以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期望对抗菌肽设计与改构研究提供思路。
  • 综述
    刘尔越 陆宇*
    2023, 48(07): 728-7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纳米结构生物材料,特别是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 NPs),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如超小且可控的尺寸,高比表面积和可经修饰功能化的结构等。这些特性有助于开发抗菌药物新剂型,从而克服传统抗菌药物临床治疗中的一些局限性。近年来,使用纳米颗粒系统装载抗菌药物已成为一种创新且有前途的策略,可提高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副作用。本文综述了常用纳米颗粒在抗菌药物开发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
    王邦娟1 陈杨1 黄璐璐1 刘理慧1 刘振利1,2 程古月1,2,*
    2023, 48(07): 736-7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广谱高效喹诺酮类药物的过度应用,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抗性是通过耐药基因突变或者获得外源抗性基因实现的。耐药性的维持通常会对细菌造成一定的适应性代价,表现为细菌生长速率、毒性和传播的减弱,但耐药菌可通过补偿突变缓解适应性代价,甚至增强耐药菌适应性,严重阻遏临床疗效。而且耐药菌株的适应性增强,导致细菌即使在缺乏抗菌剂使用的条件下,其耐药率也增加,导致无法通过减少抗菌剂的使用减弱菌株耐药率。所以本文分别对革兰阴性菌的染色体和PMQR基因介导的耐喹诺酮药物的机制对其适应性变化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耐药菌适应性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耐喹诺酮类药物革兰阴性菌的新型治疗方案、相关的肠道致病菌抑制剂的开发和未来与之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综述
    骆慧晓 张晓婷 汪庆* 杨光 李思敏 刘长振 齐丽英 李书唱 侯雅茹
    2023, 48(07): 745-7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耐药菌,其携带的耐药基因会通过水平转移在微生物间传播,加重了耐药基因及耐药菌对环境的污染。由于肠道菌群多样性较高且包含多种抗生素耐药基因,人体肠道逐渐成为抗生素耐药基因发生水平转移的适宜场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容易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宿主免疫功能,导致定植抗性的丧失,促使外源耐药菌在肠道定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影响人体肠道中耐药基因组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抗生素的使用,食物,饮水等。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耐药基因的组成和传播,总结了肠道菌群中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方法,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增强对人体肠道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认识,并为减少或控制肠道中抗生素耐药性方法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 综述
    李梦涵 汪庆* 杨光 李思敏 刘长振 张晓婷 齐丽英 李书唱 申芷瑜
    2023, 48(07): 754-7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大量残留的抗生素及抗生素耐药基因在食品环境和临床环境中被检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极易获得和传播耐药基因,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可以在食品环境和临床环境间传播,使人体内菌群的耐药性增强。大肠埃希菌作为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储存库,其抗生素耐药性已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食品环境与临床环境中耐药菌株的出现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食品和临床环境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阐述了食品贸易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全球性传播的推动作用以及临床环境中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驱动因素,探讨了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在食品与临床环境间的传播途径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以期为未来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于东瑾1 辛蕊1 马永正1 牛志广1, 2, *
    2023, 48(07): 766-7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铜小单胞菌MCCC 1K05785分离自海洋近岸沉积物。作为天然产物的来源,它同时表现出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本研究对该菌株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在基因水平上探索了其潜在含有的耐药相关蛋白,以明确该菌株的耐药机制。首先在实验室环境下培养菌株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再通过对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挖掘菌株耐药相关蛋白、潜在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其他特性。结果表明,MCCC 1K05785菌落呈橙红色,60~108 h为菌株对数生长期。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利福平、氯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耐药。菌株基因组全长为6861996 bp,GC含量为72.79%。共预测到6136个基因。预测基因序列总长度为6196530 bp。KEGG数据库注释到336个基因参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antiSMASH预测到23个基因簇。分析耐药蛋白发现,外排泵是菌株表达丰富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揭示了MCCC 1K05785是具有多重抗生素耐药性的菌株,同时具有合成新颖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王立新 马步芳 张培培 姚尚辰 宁保明 常艳*
    2023, 48(07): 778-7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四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效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方法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方法 管碟法。改进培养基pH 6.0~6.2;pH 6.0磷酸盐缓冲液;检定菌为啤酒酵母菌(ATCC9763);培养温度为30℃±2℃;培养时间为(20±2) h;抗生素浓度范围为10~50 U/mL;可信限率(FL%)为不得大于5%。结果 抑菌圈大小符合规定,边缘清晰可以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制霉菌素、制霉素分别在9.45~56.34 U/mL和8.43~50.23 U/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0.08854x+1.31343(R2= 0.99978)和y=0.10454x+1.28875(R2=0.99843);重现性与重复性好[日内精密度分别为1.95%(n=6)和1.95%(n=6),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83%(n=12)和1.84%(n=12)]。结论 改进方法可以作为四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及其制剂的常规质量控制方法。
  • 分析质控与制剂
    谭瑶琳1 钟林江2 杨俊莉2 雷燕莉2 李万里3 田佩灵2 伍利华4,*
    2023, 48(07): 786-7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木蝴蝶治疗咽炎的物质基础,优化木蝴蝶的提取工艺。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筛选木蝴蝶治疗咽炎的有效成分,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采用设计空间法优化木蝴蝶的提取工艺;并按木蝴蝶的最佳提取工艺制备木蝴蝶提取物,通过96孔板法验证木蝴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经网络药理学获得槲皮素、黄芩素等有效成分,分子对接结合能均<-5.0 kJ/mol;经设计空间法获得木蝴蝶的最佳提取工艺:加乙醇量为30倍、浸泡时间为30 min、乙醇浓度为30%~70%、提取时间为30~90 min、提取次数为1~2次;经96孔板法获得木蝴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为0.3~0.7 mg/mL,MBC值为10~40 mg/mL。结论 网络药理学表明木蝴蝶治疗咽炎的有效成分为黄酮类成分,分子对接构象稳定;设计空间法表明木蝴蝶的最佳提取工艺符合生产实际;96孔板法表明木蝴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蝴蝶提供思路。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郭主声 吕飞 谢树金 黄亚 林偲思 徐宝华 冯剑波 冯森 何芬 周谋清
    2023, 48(07): 798-8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东莞地区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耐药情况和基因分型,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亲缘性、耐药机制和blaKPC-2基因环境,为临床寻找控制和治疗该致病菌的更优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东华医院、康华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和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等十三所医院的住院患者的CRE菌株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纸片法(K-B法)或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法对肠杆菌目细菌进行初筛;采用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和CIM试验检测CRE产酶情况;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并鉴定CRE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DHA、blaCTX-M和blaCMY),以及CRKP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和孔蛋白(OmpK35、OmpK36和OmpK37);通过Junction PCR、Mapping PCR和Crossing PCR检测blaKPC-2基因环境;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CRE临床分离株在标本和科室中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在科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从37217株肠杆菌目细菌中共检出131株CRE(占0.3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79株(占60.31%)、大肠埃希菌21株(占16.03% )和阴沟肠杆菌12株(占9.16%);检出CRE的临床科室主要为ICU(66株,占50.38%);在检出CRE的标本中,位于前3位分别是痰液标本(56株,占42.75%)、尿液标本(21株,占16.03%)、伤口分泌物标本(12株,占9.16%);CRE对目前临床中常使用的抗菌药物表现出高耐药性,仅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21.38%。检测104株CRE(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发现的碳青霉烯酶有KPC-2型(57,54.81%)、NDM-1型(7株,6.73%)和NDM-5型(2株,1.92%);其中,CRKP主要为ST11型(49株,占62.03%),其次为ST1型(25株,占31.65%);ompK35(75株,占94.94%)、ompK36(77株,占97.47%)和ompK37(79株,占100%)发生突变的占比高;blaKPC-2的基因环境主要为B1型突变型(38株,占48.10%),其次为A型突变型(14株,占17.72%)。 结论 2016—2018年东莞地区临床CRE检出率为0.35%,耐药性强,其中,CRKP主要为ST11型,主要流行的是KPC-2型,其基因环境为B1型突变型,而且孔蛋白突变占比极高,这提示东莞地区blaKPC-2基因主要通过质粒进行传播,并且孔蛋白突变在CRE中发挥重要作用,院内感染医务工作者应根据该菌科室分布、耐药情况和耐药机制等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药理与临床
    刘志武1 张甜甜2 徐腾飞1 陈琳3
    2023, 48(07): 806-8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该院近2年住院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临床特征、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特点,为临床有效抗感染治疗及院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分离CRE327株。采用全自动时间飞行质谱检测系统(VITEK MS)及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VITEK 2 Compact)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依据CLSI M100-S31判读;PCR方法检测blaKPC、blaNDM、blaIMP、blaVIM和blaOXA-485种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327株CRE,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70.64%(231/327),其次为阴沟肠杆菌17.13%(56/327)和大肠埃希菌6.73%(22/327);标本来源为痰50.76%(166/327)、血液13.15%(43/327)、分泌物10.09%(33/327)及尿液8.26%(27/327)等;科室分布主要是重症监护室41.9%(137/327)、儿科23.24%(76/327)及普外科14.37%(47/327)等。327株CRE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分别是46.2%、61.80%、71.90%、74.60%、79.00%和81.4%。327株CRE中有317株(96.94%)检测到本研究关注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其中168株菌携带blaKPC-2 基因(肺炎克雷伯菌124株、阴沟肠杆菌27株、大肠埃希菌10株、产酸克雷伯菌4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3株);107株携带blaNDM-1基因(肺炎克雷伯菌75株、阴沟肠杆菌14株、大肠埃希菌11株、产酸克雷伯菌7株);42株携带blaNDM-5基因(肺炎克雷伯菌25株、阴沟肠杆菌15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7株菌携带blaIMP-4基因(肺炎克雷伯菌3株,同时携带blaNDM-1基因,阴沟肠杆菌4株,同时携带blaNDM-5基因)。未检出blaOXA-48和blaVIM基因。结论 该院近两年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形势严峻,CRE菌株以携带blaKPC-2和blaNDM-1基因为主,应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控制和使用,预防CRE菌株感染和传播。
  • 药理与临床
    王燕 王云英 蒋敏 张雨虹 任艳丽 孙滨*
    2023, 48(07): 813-819.
    目的 分析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分子特征,为临床治疗和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CYEY-S001,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纸片法对药敏结果进行检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和分子特征,并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研究质粒的可转移性。利用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检测其实所含的碳青霉烯酶类型,PCR确认其携带的耐药基因,质粒复制子分型确定质粒类型。结果 该鼠伤寒沙门菌CYEY-S001对除氨曲南之外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其为ST34型鼠伤寒沙门菌,含有blaNDM-5、aac(6’)-Iaa、floR、cmlA1、sul3和tet(A)等多种耐药基因。携带的质粒类型为IncHI2,blaNDM-5位于该质粒上,可通过水平转移,结合子获得了与鼠伤寒沙门菌完全一致的耐药结果。3种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均正确识别出了其携带碳青霉烯酶的类型为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 碳青霉烯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对感染治疗和预防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发现的IncHI2-blaNDM-5质粒存在向其他细菌物种横向传播的风险。
  • 药理与临床
    周飞1,2,3 李小凤1,2,3 梁媛1,2,3 李洁1,2,3 姜波1,2,3 单斌1,2,3 宋贵波1,2,3,*
    2023, 48(07): 820-8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规律及耐药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多中心收集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s-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和遗传信息研究,并对碳青霉烯酶基因与外膜孔蛋白OprD编码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将81株CRPA分为36个ST型,总体以ST3390(41.98%,34/81)为主,其中有5种为新发现的ST型别;CRPA菌株中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出率较高(65.43%,53/81),尿液标本检出率最高(80.00%,28/35),其中IMP、VIM和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7.04%、27.16%和1.23%,未检测到KPC、GES、SPM和OXA-40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prD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高达96.29%(78/81)CRPA临床分离株发生了各种类型的突变,以单个或者多个碱基的插入或缺失为主(76.54%,62/81)。结论 81株CRPA主要的耐药机制为膜孔蛋白基因突变和产碳青霉烯酶;存在ST3390克隆株的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防止暴发流行。
  • 药理与临床
    柳朔怡1 顾全2,* 李会平2 戚桂杰1 鲁程绯1
    2023, 48(07): 826-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异质性耐药现象的探索。 方法 对2016—2021年收集的4株多重耐药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multidrug resistant Providencia Rettgeri, MRPRE)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分析。采用异质性耐药菌谱分析与亚抑菌浓度抗生素诱导实验探索庆大霉素异质性耐药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适应性耐药。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4株MRPRE,其中3株检出blaNDM-1基因,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同时对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复方磺胺甲恶唑、喹诺酮类药物耐药。1株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但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异质性耐药,在亚抑菌浓度庆大霉素诱导下,庆大霉素MIC值由8 μg/mL上升至64 μg/mL,亚胺培南MIC值由2 μg/mL上升至8 μg/mL,出现适应性耐药。结论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可携带blaNDM-1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同时表现对多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异质性耐药菌株在亚抑菌浓度庆大霉素诱导下可出现庆大霉素与亚胺培南的适应性耐药。
  • 药理与临床
    马晶 王德亚 田忠景 康美玲 李庆亮 朱峰 孙夏 丁诚实*
    2023, 48(07): 833-8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抗生素饮水饲喂小鼠,观察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共有和特有OTUs、多样性和复杂度;PCA、NMDS、PCoA和 UPGMA聚类树作多样本比较分析;聚类热图和柱状图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并预测肠道菌群功能的改变。结果 饮水摄入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复杂度,升高优势菌群的总体占比,变形菌门的肠道细菌对抗生素的拮抗能力更强,并可能影响其功能。结论 抗生素具备改变肠道菌群的作用,需做好食品特别是饮用水受其污染的防控工作。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