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卢嵘 成泓 赵西林 王岱
    2023, 48(11): 1201-1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使现有抗生素的治疗不再有效,而新抗生素的开发耗时长、难度高,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耐药菌感染难题。抗菌增敏剂与抗生素联合疗法为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抗菌增敏剂能够恢复抗生素的杀菌活性,同时减缓耐药的发展进程,是对抗耐药菌有效且可持续的策略。本文概述了抗菌增敏剂的作用靶点,在此基础上简述了几种典型超级细菌的抗菌增敏剂-抗生素联合治疗策略,并对近些年抗菌增敏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为抗菌增敏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综述
    张黄成昊1, 2 张朝霞2 田小毛2 严兵1,
    2023, 48(11): 1211-12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疾病,严重威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治疗耐药和远处转移是恶性实体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难题。近年来,一些具有抑制细胞活性的抗生素被注册为抗肿瘤药物,给临床治疗带来希望。多西环素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口服吸收良好,没有明显的组织毒性。并且,多项实验研究表明多西环素具有抗肿瘤作用。但由于效能低、副作用多等局限性,目前暂时未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因此,本文拟对多西环素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具体作用、机制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对多西环素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 综述
    易星驰 胡同平 孙怀玉 张利霞
    2023, 48(11): 1220-1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肠球菌已成为院内获得性感染位居前列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由此产生的高医疗费用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肠球菌血流感染的来源、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肠球菌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间相互关联等方面的特征,同时总结了多重耐药肠球菌在临床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进展,并关注了摆脱抗菌药物治疗依赖的新疗法-噬菌体治疗,以期为临床预防、精准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罗健雅1, 2 黄紫贝1, 2 赵以恒1, 2 郭鑫1, 2 李蒙1, 2 苏思元1, 2 李自盼1, 2 徐昀眺1, 2 王海燕3 刘文博1, 2,
    2023, 48(11): 1229-12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对多重耐药菌具有广谱抗性的放线菌,发掘新型抗生素,为人类和动物细菌性疾病防控提供物质储备。方法 采集江苏省部分地区土壤样品20份,稀释涂布于改良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 Chelex-100法提取放线菌基因组DNA,PCR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菌属。应用垂直条纹法检测放线菌对标准菌株和临床多重耐药分离菌株的抗菌效果;PCR检测放线菌抗菌活性和抗生素合成基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筛选抗菌活性最强的放线菌,检测不同时间抗菌物质释放量,测定临床分离病原菌的抗菌谱;基于16S rRNA基因确定其系统进化关系;对抑菌活性最好的放线菌进行基因组测序,应用antiSMASH 在线工具分析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其产生新颖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结果 从2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237株放线菌,分布于放线菌纲的10个目13个科19个属,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占分离总数的57.8%;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实验表明放线菌的抗菌作用与抗生素合成基因的存在可能呈正相关;抗菌活性最强的链霉菌命名为Y94,在第七天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最多;Y94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临床分离的238株不同种属的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Y94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其与甲酸链霉菌(Streptomyces formicae)1H-GS9的相似度为95.83%,可能为潜在新种;Y94全基因组中有多种抗生素相关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有巨大的生物合成潜能。结论 链霉菌Y94株具有抗多重耐药菌活性,可能属于1个新的种属,其抗菌活性物质可能是1种新的物质,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王世荣1, 2 畅文军2 陈惠琴2 戴好富2 曾艳波1, 2,
    2023, 48(11): 1242-12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candidus HM5-4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该菌株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MTT法对所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A. candidus HM5-4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氯黄菌素(1)、4"-deoxyterphenyllin(2)、蓟黄素(3)、asperterphenyllin(4)、prenylcandidusin(5)、2,4-二甲氧基-1,10-二羟基对联三苯(6)、(±)-2-羟基-3-苯基丁酸(7)、candidusin A(8)、candidusin B(9)和aspergivone(10),其中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火龙果溃疡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当供试浓度为10.0 µg/disc时,其抑菌圈直径为(41.67±2.36) mm;化合物8对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SGC-7901、肺癌细胞A549和宫颈癌细胞Hela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17.51±0.11)、(31.45±0.11)、(32.27±0.20)、(77.43±0.26)和(68.88±0.57) µmol/L,化合物2对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94.58±1.21) µmol/L。结论 海绵共附生真菌A. candidus HM5-4具有生产抗菌、细胞毒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潜在研究价值。

  • 微生物药物筛选
    高谕康 刘培培 李燕楠 邱培菊 朱伟明
    2023, 48(11): 1251-12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优化海洋来源的蓝灰异壁放线菌OUCMDZ-413突变株CRM05的发酵条件,提高浅蓝霉素H的发酵产量并测定其对海洋环境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探索培养基组成、接种量、种龄、发酵天数、盐度、pH、碳源、氮源、前体以及大孔吸附树脂添加量,再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结果 优化后浅蓝霉素H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摇瓶发酵11 d(28℃、180 r/min)、装液量150/500 mL(体积分数)、优化培养基(20 g可溶性淀粉、10 g 蛋白胨、10 g 酵母浸膏、4 g NaCl、4 g CaCO3、0.1 g 2-吡啶甲酸、40 g XAD-16大孔吸附树脂、1 L 陈海水、灭菌前用1 mol/L盐酸调节pH 6.5)、2%接种量、5 d 种龄(即菌落的A600 2.72)。结论 以优化条件发酵菌株CRM05,浅蓝霉素H的分离产量达到434 mg/L,是优化前液体发酵产量的10倍和优化后固体发酵产量的1.6倍。浅蓝霉素H可显著抑制3种海洋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8、16和16 μg/mL,活性强于环丙沙星(相应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4、64和32 μg/mL)。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向杰 崔晓莉 李璐一 周同喜 方娟 郑业焕
    2023, 48(11): 1261-12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质控菌株和临床收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进行测定,探讨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在病原微生物快速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D-荧光素钠、Mg2+、O2和待测菌株为荧光素酶催化反应底物,连续检测待测菌与抗生素孵育过程中相对光强度(relative light unit, RLU)变化,计算发光率并确定MIC,分析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本一致性(essential agreement,EA)和分类一致性(categorical agreement,CA)。结果 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快速检测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质控菌株MIC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MIC结果CA和EA值均为100%;并应用该检测体系对91株临床革兰阴性菌样本、93株革兰阳性菌样本进行MIC测定,革兰阴性菌检测结果中的6种药物EA和CA分别大于90%和84%,革兰阳性菌检测结果中的6种药物EA和CA分别大于90%和80%,并使检测周期由常规药敏实验的16~24 h缩短至5~6 h。结论 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快速检测药敏结果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且更快速、敏感,可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全新的快速药敏检测方法。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郑业焕1 张影1 李轶2 张艺3 方娟1,  付光宇1
    2023, 48(11): 1267-12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头孢洛林对临床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敏感性研究,为临床头孢洛林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了491株临床非苛养革兰阳性菌,同时采用自动化系统和微量稀释法对头孢洛林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一致性研究,分析革兰阳性菌对头孢洛林体外敏感性。结果 491株革兰阳性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结果中,用自动化系统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的MIC值在±1个二倍稀释倍数范围内的有479株,超出此范围的有12株菌,即基本一致性(EA,Essential agreement)为97.56%(479/491)。针对有CLSI折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分析,211株用自动化系统和微量稀释法测定MIC值在±1个稀释倍数的范围内,有7株菌的MIC值超出了此范围,即EA为96.70%(205/212)。1株菌药敏解释出现差异,即分类一致性(CA,Category agreement)为99.53%(211/212)。此外,统计分析显示试剂盒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洛林的敏感率为96.70%(205/212),MRSA对头孢洛林的敏感率为95.95%(71/74)。结论 在自动化仪器药敏检测中,头孢洛林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药敏检测结果精准稳定,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符合率达到97%以上,对MRSA的敏感率较高,一定程度上满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药敏检测需求。
  • 药理与临床
    史玉敏1, 2 严恒3 王俊1, 2 陈洪国1, 2,
    2023, 48(11): 1273-12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长时间对其不恰当使用甚至滥用,耐药菌不断涌现,导致传统抗生素的疗效不断下降。目前,治疗耐药菌感染的疗法屈指可数。因此,耐药菌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开发新型抗耐药菌药物势在必行。喹诺酮尤其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仅次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第二大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尽管致病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也产生了耐药性,喹诺酮杂合体由于嵌入了其他抗菌药效团,可同时作用于不同的药物靶点,具有克服耐药性的潜力。本文将着重介绍近5年来所开发的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喹诺酮杂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合理设计此类杂合体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药理与临床
    陈怡丽1 刘平娟1  余广超2 伍众文1  郭鹏豪1 彭雅琴1  李雨芯3 刘敏1 廖康1,
    2023, 48(11): 1281-12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期间从广东地区8家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172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NG-Test®CARBA5检测菌株的5种常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分别检测CAZ-AVI、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结果 172株CRKP对CAZ-AVI耐药率为13.4%,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1.7%,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2%。PCR检测172株CRKP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产碳青霉烯酶菌株166株(96.5%)。以PCR检测产碳青霉烯酶基因为参考方法,NG-Test® CARBA5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KPC、NDM、VIM、IMP和OXA-48-like,显示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9.4%。结论 CAZ-AVI、多黏菌素B以及替加环素对本地区CRKP菌株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采用NG-Test® CARBA5试验检测CRKP产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型,有利于早期指导临床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 药理与临床
    梅琳1, 2 刘盛盛2 林文红2 张妍蓓1,
    2023, 48(11): 1288-12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安徽省胸科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菌种分布、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NTM肺病防治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3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就诊的呼吸道标本酸性罗氏培养阳性且鉴定为NTM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NTM肺病菌种分布、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共3690株,经菌种鉴定为NTM 302株,分离率为8.2%。其中占比最高的为胞内分枝杆菌(74.5%),其次为脓肿分枝杆菌(13.58%)和堪萨斯分枝杆菌(7.62%)。最终诊断为NTM肺病237例。胞内分枝杆菌肺病老年患者占比高于其他NTM肺病患者(62.4% vs. 42.9%,P < 0.05)。NTM肺病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但进一步分析发现胞内分枝杆菌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比高于其他NTM肺病(16.6% vs. 5.4%,P<0.05)。除堪萨斯分枝杆菌外,其他NTM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低。此外,不同NTM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安徽地区NTM分离菌种以胞内和脓肿分枝杆菌为主,胞内分枝杆菌肺病与其他NTM肺病在人口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耐药性上具有一定的不同之处,NTM对常用抗结核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本项研究为安徽地区NTM肺病防控和临床治疗用药选择提供了参考,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 药理与临床
    金丹婷1 杨晋1 茆海丰1 喻玮2 嵇金如2 应超群2 刘志盈2 邹秀珍1 肖永红2,
    2023, 48(11): 1295-12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万古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引起血流感染的合理性。方法 由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收集全血标本中分离的14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409株表皮葡萄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测定。万古霉素4种给药方案分别为500mg q6 h、1000 mg q12 h、1500 mg q12 h和2000 mg q12 h。通过蒙特卡洛模拟10000例次后,获得4种给药方案的fAUC/MIC达标概率 (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和累计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CFR≥90%时的给药方案是经验性用药的最佳选择。结果 当对葡萄球菌MIC≤0.5 mg/L时,万古霉素4种给药方案fAUC/MIC均可达到满意的抗菌活性(PTA=100%),当MIC=1 mg/L时,1500 mg q12 h和2000 mg q12 h两种给药方案可达到目标PTA。万古霉素给药剂量500 mg q6 h、1000 mg q12 h、1500 mg q12 h、2000 mg q12 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AUC/MIC CFR分别为83%、83%、87%和98%;对应表皮葡萄球菌的CFR分别为53%、53%、59%和92%。结论 万古霉素用于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时,应根据MIC值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给药剂量进行治疗,经验性选择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给药剂量需达到2000 mg q12 h方能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

  • 药理与临床
    薛兆平1, 2 伊茂礼2 徐卫皓2 张玉梅1,
    2023, 48(11): 1300-13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肠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定植率、耐药性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烟台某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粪便,分离培养和鉴定KP,使用拉丝试验测定其黏液表型,使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收集145份糖尿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检出50株KP,检出率为34.48%,检出率在性别、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株KP中高黏液表型菌株18株。检出的KP菌株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低。50株KP分析出26种血清型,其中K1血清型(20.00%,10/50)占比最高。K1血清型在高黏液表型KP中的比例(44.44%,8/18)明显高于非高黏液表型KP(6.25%,2/32)。高黏液表型KP在毒力基因all、arc、clb、fdr、fyu、glc、glx、hyi、iro、irp、iuc、iut、mce、rmpA、rmpA2、ybb、ybt和ylb的携带率高于非高黏液表型KP。 多位点序列分型中分析出34种ST型,ST23检出率最高(14.00%,7/50),且均为K1血清型。结论 烟台地区糖尿病患者肠道中肺炎克雷伯菌当前定植率较高,耐药率较低,高黏液表型KP携带更多的毒力基因,K1-ST23菌株已初步占优势。

  • 药理与临床
    曾青山1, 2 赵丰娟2, 3 张莉2 王淳1, 2 李晓媛2 杜仕静2 华晓萍2 黄利2 张媛2 谭正怀2,
    2023, 48(11): 1306-13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福平为一线抗结核药物,可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但其相关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
    方法 幼年小鼠在出生后第二天皮下注射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 MSG)5 g/kg以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小鼠,用于考察利福平致小鼠NASH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采用静脉注射氯膦酸脂质体剔除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观察Kupffer细胞在利福平致小鼠NASH中的作用。结果 MSG小鼠在50 d龄时明显肥胖,Lee’s指数显著增加,肝脏脂质轻度堆积、肝功能轻度受损,肝脏组织病理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连续灌胃利福平600、300和150 mg/kg 7 d可引起正常小鼠和肥胖小鼠肝功能受损,肝脏发生NASH样病理改变,对肥胖小鼠的作用明显强于正常小鼠。注射脂质体剔除肝脏Kupffer细胞小鼠体重降低并伴随着轻微的肝损伤,但未影响肝脏中TG和TC的含量;利福平可使Kupffer细胞剔除小鼠可使其体重降低,肝脏发生NASH样改变,但与正常小鼠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利福平所致小鼠肝脏NASH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肝脏脂质堆积程度、肝组织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这些作用与Kupffer细胞无明显关联,提示利福平在临床用于结核病治疗时应加强检测患者肝功能及脂肪肝,有利于预防利福平所致的肝损伤。

  • 药理与临床
    吴伟1, 2, 3.4 吴俊汐5 纪旭旭3 刘戟3 刘彬2,  耿福昌2
    2023, 48(11): 1314-13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青蒿素和槲皮素单用或联合使用是否可以通过抑制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的转录和翻译来治疗新冠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方法 采用梯度浓度的青蒿素或槲皮素处理Vero E6细胞,进行细胞活力测定;采用新冠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S基因质粒转染Vero E6细胞,而后采用青蒿素或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处理,以检测S蛋白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结果 青蒿素或槲皮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SARS-CoV-2 S基因质粒转染后Vero E6细胞内S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并且,20 µmol/L或200 µmol/L的青蒿素与50 µg/mL的槲皮素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能够更为显著地降低S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独和联合使用青蒿素和槲皮素均能有效地抑制SARS-CoV-2 S蛋白的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