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传染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
  • 传染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
    权敏 毕红霞 吕晓菊
    2024, 49(07): 721-7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瘀
    点瘀斑、头痛,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脑疝等,死亡风险高。流脑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
    断,治疗首选青霉素G,重症者需同时给予各器官系统支持治疗。脑膜炎球菌疫苗是防控流脑最有效的措施,应当根据不同地
    区流行菌株血清群的不同选择恰当的疫苗接种。
  • 传染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
    毕红霞 刘焱斌
    2024, 49(07): 729-7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热病是所有寄生虫病中的第三大常见发病原因,死亡率仅次于疟疾。在亚洲地区,通过媒介的控制、诊断及治疗
    手段的提高,发病率在减少,但在东非地区,病例数仍在持续增加。由于疾病表现形式的千变万化,寻求新的诊断工具、开发
    新的治疗方法,将是未来黑热病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对照2023年黑热病诊疗方案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同时结合最近相关文
    献,以期帮助国内医疗人员更好的管理和救治黑热病患者。
  • 传染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
    由屹先 蒋维 吕晓菊 吴东波
    2024, 49(07): 737-7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末,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结合国内外诊疗经验及研究进展出台了《水痘诊疗方案(2023年版)》,更新了
    水痘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增加了水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对水痘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管理办法作了更
    加详细的阐述。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对比国内既往文件,对《水痘诊疗方案(2023年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解读
    及补充,以期为水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帮助。
  • 传染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
    宋承润 陈恩强
    2024, 49(07): 743-7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卫生设施的改善、水源和食品安全的管理加强以及积
    极的公共卫生措施,我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志贺菌仍是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常见致病菌。为进一步
    规范细菌性痢疾临床诊疗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组织制定《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2023年版)》,现对该指南的
    部分意见进行分析,以促进细菌性痢疾治疗的规范化。
  • 传染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
    何达 周凌云
    2024, 49(07): 749-7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目前仍是威胁我国公共健康安全的危害之一。2023年我
    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第一版中国炭疽诊疗方案。现对该指南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及预防进行解读、补充及总结。
  • 传染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
    李晓冉 曲俊彦
    2024, 49(07): 755-7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属于我国规定的乙类传染
    病。近些年来我国布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本文通过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颁发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中更新
    内容及要点进行解读,以供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提高布病诊治能力,降低病死率。
  • 综述
  • 综述
    徐敏1 王丽卫1 辛念1 邓玉林2 刘凤1,
    2024, 49(07): 764-7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耐药性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不断进化和传播,尤其是“超级细菌”的出现,导
    致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治疗也变得更具挑战性,因此,新型抗生素的研究至关重要。进入抗生素后时代以来,大
    批新技术、新方法为新型抗生素的筛选提供了思路。本文对新型抗生素筛选和替代方法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从天然产物中
    筛选、采用化学合成或合成生物学方法筛选、基于组学技术的筛选、人工智能辅助筛选、药物再利用和联合用药以及抗生素的
    替代疗法如单克隆抗体疗法、噬菌体疗法。新型抗生素的筛选对于应对多耐药菌、治疗新兴疾病、提高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
    义,药物再利用、联合用药及抗生素的替代疗法可以降低药物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为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 综述
    吴文琦1 李家扬2 田赛3 吴秀文1 任建安1,
    2024, 49(07): 772-7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头孢地尔是一种新型头孢菌素,体外抗菌活性高,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均有不错表现,对临床常见的碳青霉烯酶
    稳定,可模拟铁载体进入细菌周质间隙,因此几乎不受膜孔蛋白和外排泵的影响,但也促使细菌进化出各式各样的耐药机制。
    本文梳理了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地尔的耐药机制,归纳总结各类细菌的耐药特点,深入探讨头孢地尔耐药的各方面因素,以
    期为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任静宜 王美娟 周文娟 柳忠豪
    2024, 49(07): 779-7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耐药性是全球人类公共健康领域的巨大危机,影响生命安全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氯己定
    (chlorhexidine, CHX)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消毒剂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CHX应用与抗生素耐药性密切相关。一方面,已
    有研究证实CHX可诱导多种重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发生抗生素交叉耐药,甚至出现对最后一线抗生素的耐药性;另一方面,
    CHX与抗生素可能存在共耐药。主动外排泵的过度表达及细胞膜的相关改变是CHX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性中的重要机制。然
    而,CHX被广泛无限制地应用于临床领域,其潜在风险被严重低估。因此,本文将回顾CHX与抗生素耐药性的相关性及其相关
    机制,以提高CHX临床应用的警示。
  • 综述
    田佩灵1 杨键1 李高阳1 蒋盈盈1 罗勇2 刘晓凤3,
    2024, 49(07): 786-7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毒性疾病一直对人类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中药注射剂在急性病毒感染的治疗中能快速缓解病情,在临床中发挥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疗效虽迅速,但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争议,2023年召开的我国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建议推动
    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研究、评价,以明确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佐证,有助于全面认识中药注射剂的临
    床价值。本文对常用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处方与成分、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注射剂对病
    毒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及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未来方向提供参考,全面认识抗病毒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价值。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肖素平1 钱锦花2 温鼎声1 许园1 陈钢3 张明2, 温露1,
    2024, 49(07): 795-8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和药源性聋细胞模型寻找红树共生放线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No. 1624117)代谢产
    物中防治药源性听力损失成分。方法 从菌株粗提物中筛选具有抗炎活性的极性分段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UPLC-MS)对菌株粗提物和活性分段样的化学成分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
    (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学分析,筛选差异成分;经过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点分离目标差异点,利用核磁和质谱鉴
    定结构;最后通过顺铂诱导的HEI-OC1细胞损伤模型考察化合物对耳蜗毛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有38个差异代
    谢物,结合抗炎活性测定结果,分离纯化出6个化学成分并确定了结构。在顺铂诱导的HEI-OC1细胞损伤模型中,化合物1,2,
    3,4和6均显示出对耳蜗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挖掘放线菌代谢产物中防治药源性
    听力损失成分的方法,为寻找防治听力损失活性化合物提供了新途径。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薛娜1 马彦2 张玉辉3 张恺2 陈兴贺3,
    2024, 49(07): 804-8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盐酸缬更昔洛韦的合成工艺改进。方法 以更昔洛韦为原料,经乙酰基保护单羟基制得O-单乙酰更昔洛韦,
    与Cbz-L-缬氨酸经缩合,再经盐酸脱乙酰基得更昔洛韦-Cbz-L-单缬氨酸酯,酸化后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催化氢化脱苄氧羰基得盐
    酸缬更昔洛韦粗品,粗品在异丙醇/水(2:1,V/V)中重结晶得到盐酸缬更昔洛韦。结果 工艺改进后的操作更加简便安全,可以
    实现长时间稳定和安全的连续流生产及后处理,目标产品1的收率和纯度得到提高,总收率48.8%,纯度99.4%。结论 为盐酸
    缬更昔洛韦的合成提供了一种较新的方法,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李茜 杨博涵 李洁 李倚天 王立萍 刘英
    2024, 49(07): 809-8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测定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与N-亚硝基二乙胺
    (NDEA)的含量。方法 采用GL Sciences InertsilTM ODS-3(100 mm×3.0 mm, 3 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
    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为35 ℃;检测方式为正离子(ESI+)模式下选择离子监测
    (SIM)。结果 NDMA在0.5416~270.8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08与0.01 ppb,加标回收
    率为99.3%~107.0%;NDEA在0.1463~73.14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01与0.002 ppb,加
    标回收率为90.0%~96.0%。对7批次原料、66批次制剂与影响因素试验下放置的制剂进行测定,结果3批原料与30批制剂中检出
    NDMA,所有样品均未检出NDEA;影响因素试验下的制剂NDMA与NDEA均未增加。结论 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
    高,可用于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DMA与NDEA的测定,并建议企业对头孢哌酮钠原料生产工艺进行评估并严
    格控制。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王雪婷1 嵇金如1 应超群1 刘志盈1 陈云波1 肖永红1, 2, 3,
    2024, 49(07): 815-8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CSL, 2:1)对不同肾功能患者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给药方案的合理
    性。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CSL对革兰阴性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MCS)计算不同肾功能患者CSL
    不同给药方案对不同敏感性细菌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评估给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 CSL对血流感染来
    源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分别为32/16、128/64和64/32 mg/L。对MIC>16 mg/L的肠杆菌,对不同肾功
    能患者即使CSL以4.5 g q6 h 15 min输注,获得的PTA仍低于90%, CFR最高为77.82%,对产ESBL肠杆菌血流感染CFR仍低于
    80%。对ESBL阴性肠杆菌感染患者,CLCR>60 mL/min时,CSL 3.0 g q6 h(说明书最大剂量)、3.0 g q8 h、4.5 g q6 h和4.5 g q8 h
    4种给药方案获得的CFR分别为90.2%、83.15%、91.4%和87.09%;CLCR≤60 mL/min时,所有给药方案均可使CFR大于80%。
    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当CLCR>60 mL/min,CSL各给药方案所获CFR均低于40%;CLCR为31~60 mL/min,CSL 4.5 g q6 h
    给药获得CFR为85.27%;CLCR为 10~30 mL/min,3.0 g q6 h、4.5 g q6 h和4.5 g q8 h获得的CFR分别为88.05%、91.86%和82.61%;
    CLCR<10 mL/min时(非透析患者),各给药方案所获得CFR均大于80%。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当患者CLCR在10~30或
    ≤10 mL/min时,CSL以4.5 g q6h给药所获得的CFR分别为80.09%和81.68%。结论 CSL治疗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时,需要根据
    细菌敏感性和患者肾功能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目前推荐的给药方案可能存在剂量不足情况。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
    折点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
  • 药理与临床
    张雪吟1, 2 罗龙辉1, 3 刘吉平1,
    2024, 49(07): 823-8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人类条件病原体的特征和耐药机制,预防环境病原体和医院病原体交叉感染,对桑树中
    分离的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毒力基因、分子分型特点的探究。方法 从广东和广西两地采集桑树和桑树根际土壤样本,其
    中共分离得到12株克雷伯菌,对其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菌株耐药性表征;采用PCR技术对6类9个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
    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进行遗传分析。结果 12株桑源克雷伯菌
    检测到blaSHV、tet(D)、tet(A)和aadA1 4种耐药基因,其中携带氨基糖苷类相关基因aadA1的有5株(41.67%);12株桑源克雷伯菌
    均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和链霉素表现出耐药,对6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有6株(50%),对7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有2株
    (16.67%);8株(66.67%)携带脂多糖相关的wabG毒力基因;MLST分析显示12株桑源克雷伯菌划分为3大类,包括产酸克雷伯菌
    复合体(Klebsiella oxytoca species complex,KoSC)、肺炎克雷伯菌复合体(K. pneumoniae species complex,KpSC)以及产气克雷伯
    菌(K. aerogenes);可分成7个序列型(sequence typing, ST),ST260为优势序列型,有5株(41.67%)。结论 12株桑源克雷伯菌对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情况严峻,氨基糖苷类aadA1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ST260是主要的序列型,菌株之间存在遗传多样性,为
    环境中桑树来源的克雷伯菌病原体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药理与临床
    夏屿1 戴劭1 谢钦铭1, 2,
    2024, 49(07): 832-8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了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浮游动物存活率及繁殖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全面评价这类污染物所带来的生态
    后果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本文通过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探究了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效
    应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 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大型溞的96 h LC50值分别为 0.34 和75.79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3
    和0.758 mg/L。随着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浓度的升高,大型溞的世代平均时间延长,产溞总数、产溞次数、净生殖率和内禀生
    殖率均呈下降趋势。最高浓度组的恩诺沙星(9.645 mg/L)、环丙沙星(19.84 mg/L)处理组中大型溞的世代平均时间分别为11.34和
    10.35 d,极显著地长于空白对照组的世代平均时间9.46 d(P<0.01);产溞总数分别为46和91只,仅有对照组的10%和19%;产溞
    次数由空白对照组的11次分别减少至3次和7次;净生殖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89%和81%,种群内禀增长率下降了76%和
    57%。低浓度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也会抑制大型溞种群的繁殖能力。结论 对大型溞来说,即使是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长期
    暴露也会显著抑制大型溞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抗生素浓度与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