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李国庆 陶倩 李国辉
    2024, 49(08): 841-8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曾被人们认为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
    染的首选药物之一。然而,随着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敏感药物越来越少,如何治疗耐碳青霉
    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治疗现状、新型化合物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等3个方面,对治疗耐
    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旨在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和新型药物开发提供参
    考。
  • 综述
    朱靓 欧阳谭亮 李云鹤 钟樱 薛云新 王岱
    2024, 49(08): 851-8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可导致孕妇早产、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和肺炎等多种疾
    病甚至死亡。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南建议所有孕产妇在孕35~37周应进行GBS筛查,对检测阳性的孕产妇进行产时抗生素
    预防。使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且无法预防GBS迟发性感染,随着细菌抗生素耐药逐年严重,探索成本更低、更有效的
    预防GBS定植感染措施尤为重要。GBS是一种可通过食物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研究其在肠道中的定植至关重要。肠道内
    共生细菌可通过肠道定植抗性机制抑制肠道病原体的定植和扩张,减少肠道GBS逆行性感染生殖道的风险,具有成为防治GBS
    的一级预防措施的潜力。本文着重探讨肠道定植抗性对GBS定植感染的影响,以及基于此的益生菌应用。
  • 综述
    曾珊1 伍晓乐2 徐杨1 李秭钰1 唐焓嫣1 雷诗懿1 王渝凯1 徐玉玲1,
    2024, 49(08): 860-8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起病隐匿,三多一少是常见症状,目前发病机制尚不
    明确。若血糖控制欠佳,5~10年会诱发一系列其他疾病如语言障碍、血管病变、中风瘫痪等,严重损害患者健康,威胁生命。
    目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该病进行治疗干预成为最新研究方向。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用药,能有效降低血糖,缓解T2DM所带
    来的心绞痛等并发症。已有研究表明中药、中药复方及活性成分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菌种类、数量、相对丰富度、代谢途径
    等调节糖尿病炎症或刺激胰岛细胞,以达到治疗或舒缓T2DM症状的目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中药影响肠道菌群治疗、干预
    T2DM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在肠道菌群研究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期望能为中药更全面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提供参考。
  • 综述
    薛原 万家欢
    2024, 49(08): 867-8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优势特征与不足之处,为后续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
    政策文本量化研究方法,对2003—2022年我国中央层面出台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政策的政策结构要素、内容要素展开
    分析,并由此构建基于PMC指数模型的评价体系展开政策评价研究。结果 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中,各类政策工具
    均有涉及,但以环境型为主。近5年内的9件政策文本PMC指数均值为6.11分,属于优秀水平。结论 我国已初步建立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但仍存在政策结构发展不均衡,跨部门交流合作有限的问题亟待改善。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翟辰欣1 苏千景1 刘言1 柳远哲1 葛燕1, 2 王泽建3 梁剑光1,
    2024, 49(08): 876-8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埃博霉素B产生菌,并优化发酵培养基,以提高发酵产量。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
    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从实验室保存的菌库中筛选出埃博霉素B产生菌,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成
    分。结果 获得1株产埃博霉素B的黏细菌A96-1,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马铃薯淀粉6 g/L,玉米浆干粉2 g/L,CaCl2 2 g/L,
    MgSO4·7H2O 3 g/L,微量元素溶液1 mL/L,树脂添加量2%,埃博霉素B发酵产量为251.4 mg/L,较优化前提高了3.83倍。结
    论 通过菌株筛选和优化的培养基大幅提高了埃博霉素B的产量,为今后其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提供参考。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马炳存 李增婷 曹乾超 易秋艳 王灿 刘华 罗慧萍 崔学文
    2024, 49(08): 883-8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利巴韦林滴眼液抑菌效力能否满足《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21>的有关要求,分析抑菌剂种类
    和浓度差异,探索处方优化条件。方法 按“《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对利巴韦林滴眼液制剂、不含抑菌
    剂的利巴韦林溶液、抑菌剂溶液(苯扎溴铵、羟苯乙酯、硫柳汞钠)进行抑菌效力考察。结果 利巴韦林溶液对细菌有一定抑菌
    作用,对真菌抑菌效力较低,需要添加适宜的抑菌剂以保证其抑菌效力满足要求。苯扎溴铵溶液(0.1 mg/mL)抑菌效力可达到A
    级标准,硫柳汞钠溶液(0.006 mg/mL)可达到B级标准,羟苯乙酯溶液(0.25 mg/mL)不满足B级标准。抽检的11份利巴韦林滴眼液
    制剂中,含苯扎溴铵的5份样品抑菌效力可达到A级,含硫柳汞钠的1份样品含可达到B级,羟苯乙酯的5份样品不满足抑菌效力
    标准要求。结论 综合抑菌效力试验数据及3种抑菌剂毒性、国内外常用浓度、限值范围等信息,利巴韦林滴眼液中苯扎溴铵
    的浓度仍有优化下降的空间,羟苯乙酯和硫柳汞钠在利巴韦林滴眼液处方中抑菌效力不满足要求或毒性较大,不适宜作为抑菌
    剂使用,建议优化处方更换更加适宜的抑菌剂。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史静华1 李东硕1 岑山2 陆宇1, 徐建1,
    2024, 49(08): 890-8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mpL5蛋白,从而进一步检测MmpL5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L5外
    排系统所导致的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MmpL5蛋白与药物结合位点。基于分子对接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
    H37Rv基因组为模板,构建MmpL5-L1截短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利用荧光淬灭技术和表面等离
    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截短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成功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膜截短蛋白MmpL5-L1
    (Q52-R202),MmpL5-L1截短蛋白与氯法齐明相互作用使蛋白产生荧光淬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表明MmpL5-L1截短蛋白与
    贝达喹啉的亲和常数(KD)为4.033×10-5 mol/L,与氯法齐明的亲和常数(KD)为1.218×10-5 mol/L。结论 本文预测并确证了结核
    分枝杆菌MmpL5蛋白与贝达喹啉、氯法齐明结合的关键结合氨基酸区域,为贝达喹啉、氯法齐明与MmpL5蛋白结合进而通过
    MmpS5-MmpL5外排提供了直接证据,对进一步阐明贝达喹啉耐药以及氯法齐明交叉耐药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 药理与临床
    潘蓓珍 刘岩 宿建胜 杨继飞 姜菲菲 孙丽媛
    2024, 49(08): 898-9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以及浮游态和生物膜状态下对外排泵基因AdeABC的相对表达量作用于碳
    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菌株经药物敏感性试验分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组和碳青霉烯类
    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两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两组对亚胺培南的
    MIC、MBIC值,并计算MBIC/MIC的比值进一步比较分析生物膜菌和浮游菌的耐药性;同时提取CRAB组浮游态和生物膜态的
    RNA,通过RT-qPCR检测外排泵基因AdeABC相对表达量。结果 35株标本的生物膜阳性率为91.43%,其中CRAB组生物膜的阳
    性检出率为92%,生物膜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分别占8%、48%、36%和8%。MBIC/MIC比值显示,形成生物膜后,鲍
    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能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CSAB组的耐药增加幅度以2倍的菌株最多;CRAB组的增加幅度以4倍的菌株最
    多。同时CRAB组RT-qPCR结果显示,生物膜较浮游态相比,外排泵基因adeA和adeB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外排泵基
    因adeC相对表达量则无差异(P>0.0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与生物膜密切相关,且生物膜态的鲍曼不动杆菌较
    浮游态可促进外排泵基因AdeABC的表达从而增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药理与临床
    张宗伟 张诗萌 温海楠 王惠 张盼 梁悦怡 谢守军
    2024, 49(08): 903-9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利福平(RFP)降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荚膜合成的抗毒力能力及其与头孢曲松(CRO)联合用药的
    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 在2021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4株符合hvKP判定标准的临床菌株,使用
    PCR方法测定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并使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荚膜多糖定量、墨汁染色、荧光定量
    PCR等方法分析RFP作用前后hvKP菌株荚膜含量、荚膜直径以及荚膜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检测RFP与CRO联合
    用药的体外抗菌效果,并建立大蜡螟感染模型,分析二者联合使用的体内抗菌疗效。结果 在筛选的4个hvKP菌株中,10号和
    35号菌株均为K1-ST23型,12号菌株为K57-ST592型,96号菌株为K5-ST485型。1/4 MIC浓度的RFP可以在不明显影响细菌生长
    的情况下显著降低荚膜多糖含量(P<0.05),减小荚膜直径(P<0.001)并下调荚膜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P<0.001)。4个菌株RFP
    和CRO联合药敏试验结果FIC指数均表现为协同或部分协同效应,且hvKP感染后的大蜡螟幼虫经CRO+1/4MIC RFP治疗后,生
    存率明显高于CRO单药治疗时的生存率(P<0.05)。结论 利福平具有抑制hvKP荚膜合成的抗毒力能力并可通过减少黏液生成增
    强药物渗透性而提高抗菌药物疗效。
  • 药理与临床
    李彬1 刘睿鹏2 吴磊1 杜叶1 卢文婷3 周山清4 刘日慧5 邓梦雨1 梅汝槐1, 5,
    2024, 49(08): 911-9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与机器学习识别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s, BSI)患者的相关诊断生物标志物、发病机制
    及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了BSI相关基
    因表达数据集。使用R语言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筛选,然后进行基因富集分析。使用加权基因
    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的关键模块基因。通过使用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中心
    基因。在外部数据集中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箱线图模型来验证中心基因的诊断效
    能。通过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结果 本研究得到了330个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关键模块基因和DEGs
    的交集基因。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和炎症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通过机器学习和外部数据库验证共得到8个潜在生物
    标志物,ROC分析显示,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大于0.9。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表明,所有诊断
    标生物标志物都可能与免疫细胞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确定了潜在生物标志物,并
    构建了BSI诊断模型。本研究可以为BSI患者提供潜在的外周血诊断生物标志物,为BSI发病机制、新型治疗靶点和新药研发提
    供新的方向。
  • 药理与临床
    张红微1 陆章平2 刘茜茜3 耿方敏3 贺元旦3 李可可4 魏莲花1, 4,
    2024, 49(08): 924-9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甘肃地区血培养临床分离菌的构成、耐药性及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分布。方法 采用WHONET 5.6 软件,
    依据CLSI M100 2022年标准判读分析 2020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合格成员单位血培养临床分离菌
    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年共检测出非重复分离菌128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0.4%,革兰阴性菌占59.6%。儿童患者、成
    年患者和老年患者分离菌分别占总分离菌的14.2%、51.5%和34.3%。MRSA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的35.5%和
    71.7%,儿童患者MRSA的检出率远低于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分离株,3组患者MRSA的检出率依次为22.2%、38.1%和38.3%,
    均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外,屎肠球菌对其他受试药物的耐药率
    均高于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中未发现青霉素G耐药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
    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0.2%~0.4%、5.2%~6.0%、7.6%~8.1%和3.2%~11.0%,成年和老年患者大肠埃希
    菌分离株分别对近1/2受试药物和1/3受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儿童分离株(P<0.05),而儿童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近2/3受试
    药物的耐药性高于成年和老年患者分离株(P<0.05)。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分别为12.2%~15.1%和
    68.5%~68.8%。结论 2020—2022年甘肃地区血培养临床分离菌耐药情况严重,不同年龄人群常见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存在
    差异,尤其儿童患者与成年及老年患者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分离株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差异明显。
  • 药理与临床
    孙彦蒙1, 2 张春艳1, 2 李政1, 2 王梦园1, 2 纪冰3 满思金4 伊茂礼5 李仁哲6 王世富1, 2, 7
    2024, 49(08): 935-9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监测山东地区2017—2022年不同年龄段患者脓液标本病原谱的构成和耐药性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外科
    医生早期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山东省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
    (Shandong Province Pediatric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SPARSS)成员单位上报的脓液标本分离菌株的临床信
    息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4302株,新生儿脓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儿童和成人脓液分离的细菌
    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年龄分层分布发现,新生儿组病原菌分离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组和成人组脓液病原菌分离最
    多的是大肠埃希菌,3组的菌种分布有较大差异(χ2=245.5, P<0.0001)。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较严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占比分别为41.8%和0.83%;肺炎
    克雷伯菌占比分别为14.1%和1.14%。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成人组耐药率明显高于儿童组。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2.6%且在2017—2022年呈下降趋势,其中新生儿MRSA占比显著高于儿童和成人(χ2=12.32,
    P=0.0021)。结论 脓液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不同年龄组的病原谱
    构成有较大差异,主要分离菌种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故应定期监测脓液来源病原谱及耐药性变迁规律,以提高外科
    医生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治能力。
  • 药理与临床
    李政1, 2 于文文1, 2 张春艳1, 2 纪冰3 满思金4 伊茂礼5 李仁哲6 王世富1, 2, 7 王梦园1, 2,
    2024, 49(08): 944-9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成人和儿童肺泡灌洗液的分离菌株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
    月山东省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SPARSS)59家网点单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
    结果 共收集BALF中分离菌12992株,前五位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6.51%)、肺炎克雷伯菌(14.66%)、鲍曼不动杆菌
    (13.97%)、金黄色葡萄球菌(9.2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27%);儿童分离菌占21.4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74%)、肺
    炎链球菌(17.73%)和流感嗜血杆菌(13.60%);成人分离菌占78.56%,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9.01%)、肺炎克雷伯菌(16.59%)和
    鲍曼不动杆菌(16.35%)。BALF分离革兰阴性菌占75.0%,成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
    率分别为36.6%/31.0%和67.1%/61.0%,儿童株为57.5%/62.1%和71.1%/68.1%。成人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
    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7%~8.3%、2.4%~3.3%、16.5%~19.2%和85.2%~85.3%,儿童分离株为
    15.4%~16.2%、3.2%~4.9%、11.9%~13.8%和34.7%~45.0%,成人CRKP和CRBA的检出率自2017年的1.2%和70.6%升至2022年的
    12.5%和84.4%。儿童和成人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3.3%和78.7%,BLNAR株的检出率分别为9.3%和
    12.0%。革兰阳性菌占17.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成人与儿童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
    22.58%和29.73%,分别从2017年的42.3%和36.8%降至2022年的19.6%和26.6%,成人与儿童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
    别为97.4%和94.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结论 2017—2022年山东地区成人与
    儿童BALF分离菌株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应加强当地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的监测,把握不同人群病原谱和耐药性
    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以便合理经验用药;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以遏制耐药菌的传播,减轻患者治疗负担。
  • 药理与临床
    寇琳娜1, 2 张春艳1, 2 王梦园1, 2 纪冰3 满思金4 伊茂礼5 李仁哲6 王世富1, 2,
    2024, 49(08): 954-9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中段尿标本分离菌的构成和耐药性及患者年龄差异,为临床早期经验性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
    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WHONET5.6分析软件,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山东省儿童组细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
    网成员单位上报的中段尿标本分离菌的构成及主要分离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共分离143955株菌株,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
    主,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年龄分层分析发现,儿童组与成人组的菌种分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 P<0.0001)。
    儿童组分离前两位的分离菌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而成人组分离前两位的分离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不论儿童
    组还是成人组,女性的细菌分离率均较男性高。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占比分别为1.7%和5.7%,对大
    部分受试抗菌药物儿童组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成人组。结论 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中段尿分离菌菌种分布不同,且不同分离菌对各
    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对提高尿路感染的精准诊治水平和指导临
    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