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安婷1, 2 谭慧1, 2 郭蓉1 马晓丽1 文怀秀1,
    2024, 49(09): 961-9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近年天然产物的研究热点。篮状菌属(Talaromyces sp.)是一种重要的内生真菌,是青霉属
    (Penicillium)的有性型属菌种。Talaromyces sp.属分布广泛,其次级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类、多肽类、酯类和聚酮类等,其中一
    些具有抑菌、抗炎和抗肿瘤等活性。Talaromyces sp.属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农业的生产,并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Talaromyces sp.属在医药、食品和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共收录了338种篮状菌属的次级代谢
    产物,包括38种生物碱、116种酯类、47种异香豆素类、69种聚酮类、16种醌类和52种甾体类及萜类化合物,这些数据能够为
    以后Talaromyces sp.属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医学、农业和环境等方面做出贡献。
  • 综述
    陈姝璇1, 2 董思瑶1, 2 王彦改1 陈冰1 白向荣1,
    2024, 49(09): 986-9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分析多黏菌素B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以“polymyxin B,
    Aerosporin”为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和PubMed中检索近5年的英文文献。用VOS viewer作关键词和研究热点分
    析,总结多黏菌素B的抗菌机制、耐药性机制与检测方法、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分析英文文献2012篇
    (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8日),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发文量最多,学者Li Jian被收录的文献最多。
    中国发文量最高,美国总被引频次最高。结论 多黏菌素B的耐药性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联合治疗方案优化是目前的研究热
    点。其中脓毒症是近年来多黏菌素B的关注焦点。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戴剑漉1, 2 李艳青3, 4 李欣1, 3 蒋忠科1, 3 赫卫清1, 2 孙承航1, 3,
    2024, 49(09): 995-1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TMD166-MU1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研
    究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正负突变率的影响,通过突变株抑菌活性变势参数分析,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166A生
    产菌所产生的诱变效果,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产菌株。方法 利用低能N+离子注入
    技术对出发菌株TMD166-MU1的孢子进行辐照诱变,以卡那霉素耐受性为选择压力,不同诱变条件处理的菌悬液涂布在含有卡
    那霉素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高产菌株初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
    筛,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结果 通过研究30和60 keV能量下不同注入剂量与小单孢菌正突变率的
    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注入能量为30 keV、注入剂量4×1013 ions/cm2、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浓度为6 mg/L条件下,可获得最
    高达36.33%的正突变率。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4株,其中突变株IK-3的166A产量是菌株TMD166-MU1的1.8倍。结
    论 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方式,再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的集成方法能简单、高效地获得166A
    高产突变菌株。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方志锴1 谢立君1 林鹏辉1, 2 林如1 周剑1, 2, 江红1
    2024, 49(09): 1004-1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基因组测序明确星孢菌素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sp. FIM18-327遗传背景,并建立该菌的遗传操作体
    系。方法 通过第二代和第三代DN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对Streptomyces sp. FIM18-32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组装,利用
    antiSMASH软件预测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分布。通过优化接合转移载体、培养基种类及镁离子浓度,建立了
    Streptomyces sp. FIM18-327的遗传操作体系。结果 Streptomyces sp. FIM18-327基因组大小为9.73 Mb,由一条染色体、两个线性质
    粒及一个环状质粒组成。其中染色体大小为9.48 Mb,GC含量70.12%,包含了8431个蛋白编码基因与34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
    因簇;以pFIM4123为载体,MS为接合转移培养基,在MS中添加MgCl2至终浓度为20 mmol/L时,接合转移的效率达3.2×10-6。结论
    Streptomyces sp. FIM18-327基因组信息的解析及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陈夏琴 陈晓明 刘颖 应加银 李夸良 黄捷 杨国新
    2024, 49(09): 1013-1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从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C904发酵液的粗提物中分离纯化未知杂质FIM-R140,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液相分离纯化获得FIM-R140,进行理化性质以及IR、UV、NMR和HRMS等波谱分析,鉴定该杂质的化
    学结构。用SRB测定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用沙氏液体培养基二倍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纯化获得
    HPLC纯度为97.05%的FIM-R140,结构鉴定为31-差向雷帕霉素,为首次报道的西罗莫司同分异构体。FIM-R140的抗肿瘤活性较
    西罗莫司略低,对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弱于西罗莫司。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梅芊 张婷婷 李倚天 李洁 刘英
    2024, 49(09): 1019-10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新建的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
    抑菌剂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抑菌剂影响因素试验、抑菌剂与包材的相容性对23批次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的抑菌剂进行检
    测,分析该产品中抑菌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羟苯乙酯的含量随产品剩余效期减少而降低,产品使用的
    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对抑菌剂羟苯乙酯存在吸附作用。结论 目前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羟苯乙酯的使用存在一定
    问题,建议企业重视处方中抑菌剂种类和含量的筛选以及抑菌剂稳定性的考察,并改进包装材料,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林心丹1, 2, 3 王世富1, 2, 3 张春艳1, 2 王梦园1, 2 李政1, 2, 3 王莉4,
    2024, 49(09): 1025-10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分离自关节液标本的病原谱构成和耐药性差异,为关节部位感染的临床早
    期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WHONET5.6分析软件,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SPARSS网成员单位上报的
    1243株关节液标本病原菌构成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规律。结果 关节液中的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2.1%)和金黄色葡萄
    球菌(19.1%);男女菌株构成比为59:41;不同年份菌株构成差异加大,2019年分离菌株360株,为历年最多。儿童组和中青年组
    关节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老年组关节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儿童组、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革兰阳性菌
    和革兰阴性菌的菌种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42.84, P<0.0001)。肠杆菌科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比为49.8%,耐碳青霉烯类大
    肠埃希菌占比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率为29.8%。结论 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关节液病原菌菌种分布
    不同,且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不同人群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对提高关节部位
    感染的诊治水平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 药理与临床
    李玉林1 唐秋萍1 董叶娜1 胡洋2 龙治任3 苏承丹3 张旬3 郭紫琪3 程曦1,
    2024, 49(09): 1032-10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耐药性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9—2022年老年患者分离的111株PA,采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PCR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
    采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种药物中PA耐药率最高的是左氧氟沙星(30.63%),最低的是多黏菌素B(1.80%),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占比为23.42%(26/11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ultidrug-resistant PA,MDR-PA)占比为20.72%(23/111)。共检出3种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Ι、emrE及merA基因,阳性率分
    别为16.22%(18/111)、91.89% (102/111) 和46.85% (52/111),只有3株PA所有消毒剂基因均未检出。消毒剂基因携带模式最多见为
    模式c(41.44%,46/111);其次为模式f(36.94%,41/111)。CRPA组和非CRPA组之间、MDR组和非MDR组之间qacE⊿1-sulΙ检测
    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此外,MDR组qacE⊿1-sulΙ、emrE及merA基因同时检出的比率显著高于非MDR组。结论 老年患者分离
    PA中携带耐消毒剂基因的比率高,携带qacE⊿1-sulΙ基因与耐药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需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和
    抗菌药物,尽量减少细菌产生对两者的抗性。
  • 药理与临床
    王萍1 李时光2 陈群1 丰新倩1 李庆1,
    2024, 49(09): 1038-10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细菌培养法和核酸检测法对胃黏膜组织样本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出率,通过
    检测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基因型与“金标准”培养法的耐药表型进行一致性比较,从而评估Hp对克拉霉素和
    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快速检测的价值。方法 以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呼气试验阳性且已
    经经过一次或以上四联根除Hp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Hp培养、Hp核酸检测和克拉霉素、左氧
    氟沙星耐药基因检测,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 84例胃黏膜组织样本,培养法检出Hp阳性60例(71.43%),阴
    性24例(28.57%),核酸检测法检出Hp阳性79例(94.05%),阴性5例(5.95%),两种方法检测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60例培养阳性的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为88.3%,其次是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率均为73.3%,对四
    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均为1.7%,未发现对利福平和阿莫西林耐药菌株,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对利福平、阿莫西林、呋喃
    唑酮、四环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核酸检测法检测Hp耐克拉霉素基因23S rDNA突变位点,与药敏结果比较,
    一致率是91.67%,核酸检测耐左氧氟沙星基因突变位点261A和271T,与药敏结果比较,一致率为96.67%。结论 淄博地区检
    出的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已超过70%,不建议将其用于首次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治疗。核酸检测法检测Hp和
    耐药基因与培养法一致性较高,可以用于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快速检测。
  • 药理与临床
    刘剑敏 宋维 黄蕾 邓体瑛
    2024, 49(09): 1045-10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由药师参与下的血液标本质量评估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2
    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资料。以不合格标本分布类型及占比、科室分布、再评估
    不合格标本复查前后结果差值、血药浓度分布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共纳入92例患者,177个血液标本,涉及20个科室,最
    终进入谷浓度监测环节的有162个。59个(36.42%)标本合格且浓度达窗(10~20 mg/L),浓度不足10 mg/L占22.84%(37/162个),高
    于20 mg/L占30.86%(50/162个)。合格标本共115个(64.97%)。不合格标本共62个(占35.03%),初评估不合格15个(8.47%),再评估
    不合格47个(26.55%)。对再评估不合格的标本在规范宣教后进行复测,其中有44个前后浓度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
    “给药后采血”的情况,复测前后差值最大(-16.5 mg/L)。结论 以标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在分析前和分析后分别对标本做
    合理评估,使得万古霉素TDM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升,临床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 药理与临床
    吕萌 周宇雪 王丹姝 张胜男
    2024, 49(09): 1051-10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前期在皮肤软组织和骨关节感染的儿童患者中建立的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进行外部验
    证,从而判断其是否可以外推至其他患者人群,用于指导万古霉素在儿童患者中的个体化应用。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中回顾
    性提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入住我院儿童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实验室检查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等基本信息。将前期
    建立的儿童患者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在Phoenix软件中重建,通过贝叶斯法预测得到每个患者万古霉素的个体预测值,计算个体
    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对预测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百分比)等统计量和作图分析,对已建立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进行外
    部验证。结果 共342例儿童患者的399个万古霉素稳态血药浓度数据用于最终的外部验证。除新生儿患者外,婴幼儿、儿童及
    青少年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观测值及预测值计算获得平均预测误差和预测误差中位数均在±20%之内,均方根误差(百分比)
    在30%之内。根据感染类型分层,除新生儿患者外,呼吸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感染儿童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观测值及预测值计算获得平均预测误差和预测误差中位数均在±20%之内,均方根误差(百分比)在30%之内(呼吸系统感染患者
    为31.1%)。结论 前期建立的儿童患者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可以外推至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用于模型引导的
    精准用药,从而指导万古霉素在儿童患者中的个体化应用。
  • 药理与临床
    刘平娟 陈怡丽 郭鹏豪 邓间开 伍众文 彭雅琴 黄彬 廖康
    2024, 49(09): 1057-10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本中心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
    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3年6月临床分离的104株非重复的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ancomycin-resisi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 VRE-fm),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标本类型分布及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及毒力
    基因。结果 共分离104株非重复的VRE-fm菌株,≥60岁患者占63.4%(66/104);VRE-fm菌株主要分离自尿液54.8%、引流液
    14.4%和血液7.7%;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4株VRE-fm对利奈唑胺全部敏感,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8.1%,对
    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差;本中心47株VRE-fm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均携带vanA耐药基因,未检出vanB和vanM耐
    药基因;47株VRE-fm菌株全部携带acm毒力基因,仅有1株VRE-fm菌携带esp毒力基因,其余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目前
    VRE-fm菌株的耐药性严峻,VRE-fm菌株通常同时携带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临床可用于治疗VRE-fm感染的药物非常有限。因
    此,应当加强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努力开发和实施感染控制方法,以有效地防止VRE-fm的进一步发生
    和蔓延。
  • 药理与临床
    应票票1 朱业飞2 袁肖箫3 叶建中4,
    2024, 49(09): 1063-10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
    集2017年6月1日—2020年5月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两家医院住院期间在肺部或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
    类革兰阴性菌(CR-GNB)且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至少48 h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SPSS 25.0软件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
    特征差异,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患者住院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80例患者纳入研究,基于logistic回归分
    析,这些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多黏菌素B用药疗程<7 d[OR=6.03, 95%CI(1.28,28.41), P=0.023],从感染到使用多
    黏菌素B的时间越长[OR=1.08, 95%CI(1.00,1.16), P=0.047]、Charlson共病指数[OR=1.41, 95%CI(1.09,1.81), P=0.009]和血管活性药
    物的使用[OR=3.60, 95%CI(1.01,28.41), P=0.047]。结论 足疗程和早期给予多黏菌素B治疗可降低CR-GNB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 药理与临床
    张欢1 刘小玉2 丁巧燕1 张宇1 李思思1 马丽华1 周铭1,
    2024, 49(09): 1068-10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法(NLME)建立异烟肼注射剂在中国淋巴结核患者群体的药动学(PPK)模型,采用蒙特
    卡洛模拟优化异烟肼注射剂在不同NAT2代谢基因型淋巴结核患者中的给药方案。方法 纳入武汉市肺科医院淋巴结核患者28
    例,收集66个血药浓度数据和相关临床资料。采用NLME法建立PPK模型,考察NAT2代谢基因型等因素对异烟肼注射剂体内药
    动学特征的影响。采用诊断图、Bootstrap法、NPDE法和VPC法评价PPK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探索不同NAT2
    代谢基因型患者的最佳给药方案。结果 异烟肼注射剂具有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特征,患者NAT2代谢基因型是影响其清除率
    的重要因素,快、中间和慢代谢基因型患者清除率分别为:53.7、44.6和25.4 L/h,表观分布容积为29.8 L。模型评价表明,模
    型参数估算可靠、模型稳定。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NAT2快、中间、慢代谢基因型的淋巴结核患者,异烟肼注射剂最佳给
    药剂量分别为600、450和300 mg。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中国淋巴结核患者异烟肼注射剂PPK模型,定量描述NAT2代谢基因型
    对异烟肼注射剂药动学的影响,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制定最佳给药方案,为异烟肼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 药理与临床
    杜梦娇1, 2 王雪婷3, 4 肖永红2, 3, 4,
    2024, 49(09): 1075-10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地产化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对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药敏实验、
    杀菌曲线和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PK/PD)模型比较地产化与原厂头孢唑林钠体外抗菌效果。
    结果 地产化与原厂头孢唑林钠对所测4株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完全一致,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ATCC29213、2株临床分离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的MIC
    值均为0.25 μg/mL,对1株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coagulas-negative Staphylococcus, MSCNS)
    MIC值均为0.06 μg/mL。2种头孢唑林钠对4株葡萄球菌在3种药物浓度下的杀菌曲线无显著差异,药物浓度为1×MIC时细菌生
    长受到明显抑制,4株细菌24 h菌液浓度增量小于2 lgCFU/mL,药物浓度为2×MIC和4×MIC时,菌落数量均由6 lgCFU/mL持
    续下降到3 lgCFU/mL左右。分析动态杀菌曲线发现,2种头孢唑林钠整体PK/PD模拟结果相似,但对于菌株MSCNS117933和
    MSSA164342的杀菌曲线面积差,地产化头孢唑林钠参数值为(151.40±0.05)和(177.69±2.79) lgCFU·h/mL,原厂头孢唑林钠参
    数值为(151.10±0.11)和(170.4±1.96) lgCFU·h/mL,地产化参数值均大于原厂。结论 地产化与原厂头孢唑林钠对葡萄球菌的抗
    菌效果整体相同。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