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刘婷婷 谢小芳 杜鸿
    2024, 49(10): 1081-10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药敏表型与产碳青霉
    烯酶酶型的相关性,探索流行菌株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精准化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3年3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离保存的非重复CRE临床菌株共计102株,测定其对常见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或抑菌圈直径(KB值),用PCR法扩增CRE菌株中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检测细菌的同源性和遗传性,统计分析相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02株CRE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依次为20.6%、6.9%和5.9%。86株(84.3%)携带blaKPC-2,15株(14.7%)携带blaNDM, 1株(1%)同时携带
    blaKPC-2和blaNDM-1。CRE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90/102,88.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7/102,6.9%)。90株肺炎克雷伯菌MLST分
    型主要为ST11(61.1%)、ST15(24.4%)和ST700(3.3%),主要携带blaKPC-2(94.4%)。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
    阿维巴坦、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依次为9.1%、7.3%和3.6%。未发现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药敏结果与产碳青霉烯酶酶型有
    相关性。结论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3类抗生素能很好地互相弥补其耐药性。对于明确CRE感染的重症患
    者,建议临床尽快检测CRE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种类指导是否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黄湘宁 刘鑫 龙姗姗 喻华
    2024, 49(10): 1089-10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21—202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以及皮特不动杆菌各成员单位分
    离鉴定及报告情况,以及各菌株科室、标本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微生物菌种鉴定以及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
    考。方法 利用WHONET5.6软件对2021—2023年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共111家单位上报数据中上述3种细菌的科室分布、
    标本及药敏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问卷星对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核心网成员单位进行基质辅助激光基质电离飞行时间
    质谱仪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51918株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98.6%,皮特不动杆菌占1.2%,医院不动杆
    菌占0.2%。111家医院中仅7家医院(6.3%)有医院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的报告。3种细菌主要分离于呼吸道样本,鲍曼不动杆
    菌和医院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皮特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外科。鲍曼不动杆
    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性均显著高于医院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由于通过生化反应难以进行区
    分,造成微生物实验室通常并未区分至菌种,但由于上述3种细菌样本来源、分离科室以及耐药性均有明显差异,提示微生物实
    验室应尽量使用基质辅助激光基质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并加强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经验用药。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王欢 陈素明 李霞 崔恩博 鲍春梅
    2024, 49(10): 1095-1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侵袭性酵母菌菌种分布,临床特征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2—2023年期间分离自无菌部位的酵母菌810株,对感染标本类型、基础疾病和药物敏感性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 810株酵母菌株以白念珠菌为主(53.33%),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构成比分别为19.26%和12.47%。最常
    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标本类型是腹水(30.00%),其次是中段尿(25.80%)。感染人群以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居多,肝炎肝硬化和
    恶性肿瘤患者为酵母菌易感人群。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为98.84%。近平滑念珠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为90.24%~97.56%。热带念珠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最低(58.97%~73.72%)。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首要病原菌是白念
    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热带念珠菌对三唑类的药物敏
    感性下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董小雪1, 2 张鸿娟1, 2 苏艳丹1, 2 李欣玥1, 2 许云敏1, 2 朱晓雁1, 2 郭兰花3 单斌1, 2,
    2024, 49(10): 1101-1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产金属酶肠杆菌目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临床
    产金属酶肠杆菌目细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
    细菌,PCR方法检测blaKPC、blaOXA-48、blaVIM、blaNDM和blaIMP等5种耐药基因,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法检测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协同抑菌活性,计
    算联合药敏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和敏感折点指数,判断两种组合之间的协同、相加、无关或拮抗作用,评估不同组合之间的协同
    效果。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234株,其中产金属酶的菌株占12.8%(30/234),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
    药率为100%(30/30)。分别从不同样本类型中选择6株产金属酶的代表性菌株进行联合药敏实验,结果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
    南对6株菌株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均<0.5,表现出协同作用,协同率为100%(6/6),联合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时,每个组合仅对1株菌
    株表现出协同作用,协同率为16.7%(1/6),但在美罗培南的组合中,有3株菌株表现出相加作用,相加率为50%(3/6),对2株双酶型
    菌株均无协同或相加作用,敏感折点指数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明显优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协同效果显著。结论 体
    外联合药敏结果显示,对产金属酶肠杆菌目细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具有显著的协同效果,联合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
    协同效果不明显,因此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可作为治疗产金属酶肠杆菌感染的方案之一。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陶佳1, 2 陈素明3 王文1, 2 李刚1, 2 王欢3 王亮1, 2 马婷婷1, 2 曲芬3 贾伟1, 2 王利茹1, 2,
    2024, 49(10): 1107-1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和宁夏地区2家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属的分
    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防控气单胞菌属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间2家医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
    属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菌种分布、标本类型分布和耐药率等,使用Whonet5.6软件和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0年间2家医院分离气单胞菌属细菌共541株,分别为198株和343株,感染患者均是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为50岁以上
    的中老年人。2家医院检出的气单胞菌属中均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主,其次为豚鼠气单胞菌、维隆气单胞菌温和亚种,其他检出
    的菌种包括维隆气单胞菌维隆亚种、杀鲑气单胞菌和斑点气单胞菌。541株气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主要为胆汁和血液,分别占
    31.98%和19.78%,其他标本类型包括痰液、引流液、分泌物等。2家医院气分离单胞菌属的标本类型有统计学差异,解放军总
    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前五位的标本类型为血液、粪便、腹水、胆汁和引流液,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标本类型主要为胆汁、痰
    液、分泌物、引流液、血液。气单胞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3种气单胞菌均未
    检测到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豚鼠气单胞菌对头孢类及单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明显高于解放军总医院
    第五医学中心。结论 2家医院检出的气单胞菌属的菌种组成类似,但在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间均存在差异性,每个医院都需要
    监测本地区气单胞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气单胞菌的诊疗提供参考。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张敬霞1 李刚2 陈素明3 蔡珍1 杜鸿4 黄彬5 张鞠玲3, ﹡
    2024, 49(10): 1114-1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找到影响预后
    的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电子病例系统查询北京、宁夏、苏州和广州等地区5家医院2011—2023年间临
    床分离的无菌体液和组织以及宫颈分泌物和耳道分泌物鉴定为LM患者的病例信息,并收集其菌株,回顾性分析LM病原学特
    点及感染者临床特征,探讨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68例患者病例,LM的感染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居多
    (51.47%);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为主(51.85%),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颅内感染(24.0%),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晕、头
    痛、意识模糊和感染性休克等,整体死亡率达到23.53%。存活组C反应蛋白(CRP)[58.77(5.1~183) mg/L vs 89.08(12.4~272.7) mg/L,
    P=0.027]和降钙素原(PCT)[2.88(0.04~55.50) ng/L vs 12.35(0.19~38.56) ng/L,P=0.020]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早期抗生素的选择对患
    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影响(P=0.008)。结论 LM感染死亡率较高,年龄分布以中老年患者为主,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和颅内感
    染为主,不同的感染部位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CRP和PCT的升高程度与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青霉素、
    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美罗培南对LM都具有很高的体外抑菌,但复方磺胺甲恶唑不适用于孕妇和新生儿,尽
    早使用有效灭活LM的抗生素,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极其重要。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林佳瑶 朱婕 闻奕丞 王靓 翟雅轩 钱艳 杜鸿
    2024, 49(10): 1121-1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磷霉素与亚胺培南联合使用对携带blaNDM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21—2022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临床分离的非重复
    CRE,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筛选出携带blaNDM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和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CR-E. coli)。通过微量
    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磷霉素的
    MIC;采用棋盘法分别测定磷霉素与6种抗生素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I)以判定药
    物联合效果;通过时间杀菌实验判断磷霉素与亚胺培南体外联合杀菌效果;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
    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抗生素条件下菌株blaNDM、fosA、mrkA和murA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PCR筛选出24株携带blaNDM基因的
    CR-KP(12/24)和CR-E. coli(12/24)。棋盘试验显示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的协同作用(FICI≤0.5)相较其他抗生素效果最好(70.8%)。
    时间杀菌实验显示,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作用24 h内细菌数降低≥3 log10CFU/mL,呈现出较强的杀菌效应。结晶紫染色结果
    显示磷霉素与亚胺培南联合可以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磷霉素与亚胺培南联合处理后,生物膜形成
    与Ⅲ型菌毛合成重要基因mrkA表达相较对照组和亚胺培南组显著下调,而细胞壁形成重要基因murA表达相较其他两组上调。
    结论 磷霉素与亚胺培南联用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其可能通过减少生物膜形成、影响菌毛和细胞壁形成等方面对携带blaNDM的
    CR-KP与CR-E. coli发挥协同抗菌或杀菌作用。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王心静 安慧茹
    2024, 49(10): 1131-1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近20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动下,先后有20余种新药或再利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针对多重耐药结核病,
    WHO推荐了包含新药贝达喹啉和普托马尼/德拉马尼组成的方案。国内应用正起步,本文就这2类新药的历史背景、作用机制、
    药物代谢特点和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综述讨论,以促进临床医生对新药的正确应用。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崔贵志 王明明 杨大松 杨银河
    2024, 49(10): 1138-1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金环胡蜂虫草的虫生真菌及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筛选出具有抗菌、抗炎活性的真菌,为活性天然药物
    的开发提供微生物资源。方法 通过稀释涂布法从金环胡蜂虫草有性型虫生真菌的子座和子实体、菌核组织以及虫体三部分分
    离纯化真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子座和子实体部位以及虫生真菌、内生真菌进行IT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
    确定种属分类情况。以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对所有真菌进行小规模培养。以6株病原细菌为指示菌,
    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真菌代谢产物粗提物的抗菌活性。并构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
    症模型,对粗提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有性型的虫生真菌与蜂头线虫草属真菌Ophiocordyceps sphecocephala的同源性最
    高(>98%)。从子座、子实体和菌核组织分离获得33株虫生真菌,虫体分离获得21株内生真菌。这54株真菌经鉴定隶属于2门,
    4纲,9目,11科,16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10株真菌粗提物表现出对不同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38株真菌粗提物具有不同程
    度的抗炎活性。结论 金环胡蜂虫草具有丰富的虫生真菌及内生真菌物种,其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炎活性,这为后续活性先
    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有价值的微生物资源。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胥树波 程睿 罗厚华 刘阔 邓金根 耿越飞 谢微航
    2024, 49(10): 1149-1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的一个含量略大于0.05%的未知单杂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结构。方法 采用制备HPLC
    对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的一个未知杂质进行富集、分离和纯化,得到高纯度杂质样品并通过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
    (NMR)技术及HPLC进行杂质结构的确证。结果 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目标杂质的结构为(2S,3R,5R,6R)-3-甲基-3-乙基-6-[(R)-(-)-2-
    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即阿莫西林C3位上的一个甲基被乙基替代后形成
    了五元环3-甲基-3-乙基二取代阿莫西林的衍生物。结论 该杂质系首次从阿莫西林原料药中鉴定出来,其与阿莫西林结构密切
    相关,归为无新的高毒性结构杂质即一般杂质,建议可在原料质量标准中对其适当放宽限度。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沈丹丹1 吴群1 姜学美1 沈川2 许娟3 侯立新1,
    2024, 49(10): 1155-1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为他扎罗汀凝胶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设计及关键质量属性评价提供指导。方法 逆向解析原研产品ZORAC®
    和国产仿制药产品乐为®处方,比较处方(Q1)和关键辅料的处方用量(Q2)差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流变仪考察粒度、流变特性
    等微观结构特性(Q3)差异。结果 国产仿制药产品乐为®与原研产品ZORAC®均为“非牛顿流体”,均属于弱性凝胶,但在稳定
    剂种类及用量、活性成分晶体形态、流变特性、pH值等5个关键质量属性方面差异显著,说明两者产品Q1、Q2及Q3均不一致,
    推测Q1、Q2和工艺设计不同引起Q3差异。结论 本研究可用于指导国内生产企业优化处方工艺设计,为皮肤外用半固体制剂一
    致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张艳君1 万玉香2 马炜2 黄晓春2 徐丽2 邓嫦姿2 林佳2 秦琴2,
    2024, 49(10): 1162-1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某三甲医院利奈唑胺非敏感肠球菌的流行趋势、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抗
    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化仪器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方法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分离的菌株进行
    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22版CLSI M100-S32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非重复利奈唑胺非敏感肠球菌(linezolid nonsensitive
    Enterococcus, LNSE)142株,其中粪肠球菌128株(90.1%),屎肠球菌13株(9.2%),鸟肠球菌1株(0.7%)。5年非敏感粪
    肠球菌(linezolid non-sensitive E. faecalis,LNSEFA)平均检出比例(128/1621, 7.9%)高于非敏感屎肠球菌(linezolid non-sensitive
    E. faecium,LNSEFM)(13/1075, 1.2%),2019—2022年LNSE检出率明显高于2018年。分离菌株数位于前三位的标本类型是
    尿(50.4%),分泌物(20.6%),引流液(17.7%),分离菌株数位于前五位的科室是门诊(22.0%)、泌尿外科(19.2%)、重症医学科
    (10.6%)、肛肠外科(9.9%)、烧伤科(9.2%)。药敏结果显示LNSEFA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多数高于利奈唑胺敏感粪肠球菌(linezolid
    sensitive E. faecalis, LSEFA),但对青霉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于LSEFA,LNSEFA和LSEFA二者对磷霉素、青霉素G、呋喃妥
    因、氨苄西林敏感率较高,对万古霉素非敏感率为0。LNSEFM对四环素、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利奈唑胺敏感屎肠球菌
    (linezolid sensitive E. faecium, LSEFM),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低于LSEFM。LNSEFM对万古霉素
    耐药率为0,而LSEFM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6%。结论 LNSE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对其监
    测,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预防和控制此类耐药菌在院内传播。
  • 药理与临床
    邓林强 陈益国 陈会 杜宇娜
    2024, 49(10): 1168-1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江西某三甲医院无菌体液中酵母菌分布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2022年无菌体液标本分离出酵母菌的分布和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从
    临床无菌体液标本中共分离出1028株酵母菌,以念珠菌属为主(95.2%),白念珠菌分离出398株(38.7%),近平滑念珠菌有239株
    (23.2%),其他酵母菌如新型隐球菌45株(4.4%),菌株分布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②1028例分离出酵母菌的患者中,
    年龄以18~<65岁为主(53.1%),年龄段人员分布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标本分离率最高的是血液标本(41.1%),其次
    是尿液标本(12.6%),标本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标本来源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患者总分离率占比较高(40.5%),门诊
    分布较少(1.2%),病区分布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1)。③1028株酵母菌中,近平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型菌株占比
    为32.2%,高于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占比(均在10%以下);对伊曲康唑的非野生型菌株占比为6.3%,低于光滑念
    珠菌(37.0%)和热带念珠菌(60.9%)的占比;对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76.2%和88.7%)也高于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非野生型菌株占比为2.2%~20%。结论 某院2013—2022年无菌体液标本分离出的酵母菌在菌
    株、患者年龄、病区和标本种类分布存在差异。不同的酵母菌对抗真菌类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在治疗其感染时需结合体外药敏
    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 药理与临床
    周娇1 吴建国2 肖天兵2 黄余清2 陈燕2 熊杰2 贾蓓1,
    2024, 49(10): 1175-11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念珠菌尿及合并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评估念珠菌的频率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念珠
    菌尿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2015—2021年我院316例念珠菌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
    分析。结果 我院念珠菌尿主要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为(63.66±19.55)岁,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78.4%),以无症状
    患者为主(89.6%),非白念珠菌的分离率超过了白念珠菌(57.6% vs. 42.4%)。3.8%的念珠菌血症主要发生在ICU。常规尿检显示
    酵母样细胞检出率超过70%,氟康唑耐药率超过10%。超过60%的患者接受了抗真菌治疗。念珠菌的多部位定植、免疫功能低
    下状态、脓毒性休克和气管插管是合并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念珠菌评分的诊断价
    值,ROC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34,最佳截断值为3.5分。结论 医生需重视尿常规检测酵母样细胞阳性患者以及时去除诱
    因改善念珠菌尿的发生发展,临床上存在过度治疗念珠菌尿,合并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及多部位定植,念珠菌
    评分>3.5分应考虑合并念珠菌血症的风险。
  • 药理与临床
    张鼎 张慧 朱云竹 李家斌 叶英
    2024, 49(10): 1183-11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α-亚麻酸(ALA)在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小鼠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2只
    BALB/c小鼠随机分成野生组和肺炎组,分别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野生组和肺炎组小鼠的血清和肺组
    织中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基因。另取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vehicle组)、A. baumannii感染组(A. baumannii组)和实验组
    (A. baumannii+ALA组)。空白组和A. baumannii感染组给予普通饮食28 d,实验组给予定制饲料(含5% ALA)喂养28 d,第28天时
    A. baumannii感染组和实验组给予鲍曼不动杆菌悬液滴鼻,空白组给予PBS缓冲液滴鼻。24 h后取小鼠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
    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肺组织
    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体外评估ALA对于Th17细胞的影响时,设立ALA组(添加100 μmol/L ALA)和对照组(添加相同体积
    PBS)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细胞比例。结果 代谢组学显示,肺炎组小鼠血清的AL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组[(3.19+0.76) μg/mL
    比(10.32+1.75) μg/mL, P<0.0001]。转录组学显示,肺炎组小鼠的肺组织IL-17信号通路中有32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28个上调
    基因和4个下调基因。在添加ALA的小鼠实验组中,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感染严重程度相比于A. baumannii感染组明显减轻,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17A水平和Th17细胞比例相比于A. baumannii感染组有明显降低(均P<0.05),IL-6和IL-10
    水平相对于A. baumannii感染组明显升高(均P<0.05)。在体外分化实验中,ALA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 AB肺炎小鼠血清ALA水平低下,补充ALA后通过抑制Th17分化,对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肺炎具有保护作用,提示膳食补充
    ALA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控制具有一定益处。
  • 农牧渔业
  • 农牧渔业
    赵晓明1 夏露2 王晓旭3 曹传闺1 徐峰3 肖耀明1 王兆飞2,
    2024, 49(10): 1192-1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为探究噬菌体消毒制剂防控奶牛乳腺炎的潜力,本研究在奶牛场环境样本中分离鉴定了2株肺炎克雷伯菌噬
    菌体SWPA1和SWPA2,与2株大肠埃希菌噬菌体共同制备噬菌体JPW鸡尾酒喷雾消毒剂,通过JPW与过氧乙酸(PAA)联用进行奶
    牛场喷雾效果评估。方法 本研究在上海某牛场乳腺炎患病奶牛乳汁及乳尖表面开展致病菌分离及耐药分析;以乳汁中分离的
    肺炎克雷伯菌做指示菌,进行牛场污水中噬菌体分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并进行裂菌谱、最佳感染复数(MOI)、
    一步生长曲线、对pH、紫外线和温度耐受性的测定,分析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制备噬菌体鸡尾酒消毒制剂JPW,与PAA进行
    联合喷雾消毒,检测噬菌体喷雾消毒剂对牛场环境中细菌的消杀效果。结果 本研究在乳腺炎奶牛乳汁及乳尖表面分离到大肠
    埃希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耐药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性;随后在污水中分离到2个肺炎克雷伯
    菌噬菌体,命名为SWPA1和SWPA2;电镜下观察SWPA1为肌尾噬菌体、SWPA2为短尾噬菌体;2株噬菌体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
    菌的裂解谱覆盖率达到70%;体外抗菌试验发现,噬菌体SWPA1和SWPA2的最佳感染复数均为0.1,最适pH均为7,在25~45 ℃
    范围内保持接近100%存活率;制备了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噬菌体鸡尾酒消毒制剂JPW;消毒结果显示,与PAA单独消毒
    效果相比,JPW与PAA联用能够显著降低奶牛体表及牛场环境中的细菌数。结论 噬菌体喷雾消毒剂JPW与PAA组合消毒模式
    能够有效降低养殖场环境及乳房表面的细菌数,提高消毒效果,提示噬菌体鸡尾酒喷雾消毒制剂具有防控养殖场奶牛乳腺炎的
    潜力。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