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刘婷婷 谢小芳 杜鸿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081-1088.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药敏表型与产碳青霉
    烯酶酶型的相关性,探索流行菌株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精准化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3年3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离保存的非重复CRE临床菌株共计102株,测定其对常见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或抑菌圈直径(KB值),用PCR法扩增CRE菌株中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检测细菌的同源性和遗传性,统计分析相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02株CRE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依次为20.6%、6.9%和5.9%。86株(84.3%)携带blaKPC-2,15株(14.7%)携带blaNDM, 1株(1%)同时携带
    blaKPC-2和blaNDM-1。CRE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90/102,88.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7/102,6.9%)。90株肺炎克雷伯菌MLST分
    型主要为ST11(61.1%)、ST15(24.4%)和ST700(3.3%),主要携带blaKPC-2(94.4%)。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
    阿维巴坦、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依次为9.1%、7.3%和3.6%。未发现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药敏结果与产碳青霉烯酶酶型有
    相关性。结论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3类抗生素能很好地互相弥补其耐药性。对于明确CRE感染的重症患
    者,建议临床尽快检测CRE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种类指导是否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
  • 农牧渔业
    赵晓明1 夏露2 王晓旭3 曹传闺1 徐峰3 肖耀明1 王兆飞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192-1200.
    摘要:目的 为探究噬菌体消毒制剂防控奶牛乳腺炎的潜力,本研究在奶牛场环境样本中分离鉴定了2株肺炎克雷伯菌噬
    菌体SWPA1和SWPA2,与2株大肠埃希菌噬菌体共同制备噬菌体JPW鸡尾酒喷雾消毒剂,通过JPW与过氧乙酸(PAA)联用进行奶
    牛场喷雾效果评估。方法 本研究在上海某牛场乳腺炎患病奶牛乳汁及乳尖表面开展致病菌分离及耐药分析;以乳汁中分离的
    肺炎克雷伯菌做指示菌,进行牛场污水中噬菌体分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并进行裂菌谱、最佳感染复数(MOI)、
    一步生长曲线、对pH、紫外线和温度耐受性的测定,分析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制备噬菌体鸡尾酒消毒制剂JPW,与PAA进行
    联合喷雾消毒,检测噬菌体喷雾消毒剂对牛场环境中细菌的消杀效果。结果 本研究在乳腺炎奶牛乳汁及乳尖表面分离到大肠
    埃希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耐药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性;随后在污水中分离到2个肺炎克雷伯
    菌噬菌体,命名为SWPA1和SWPA2;电镜下观察SWPA1为肌尾噬菌体、SWPA2为短尾噬菌体;2株噬菌体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
    菌的裂解谱覆盖率达到70%;体外抗菌试验发现,噬菌体SWPA1和SWPA2的最佳感染复数均为0.1,最适pH均为7,在25~45 ℃
    范围内保持接近100%存活率;制备了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噬菌体鸡尾酒消毒制剂JPW;消毒结果显示,与PAA单独消毒
    效果相比,JPW与PAA联用能够显著降低奶牛体表及牛场环境中的细菌数。结论 噬菌体喷雾消毒剂JPW与PAA组合消毒模式
    能够有效降低养殖场环境及乳房表面的细菌数,提高消毒效果,提示噬菌体鸡尾酒喷雾消毒制剂具有防控养殖场奶牛乳腺炎的
    潜力。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黄湘宁 刘鑫 龙姗姗 喻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089-1094.
    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21—202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以及皮特不动杆菌各成员单位分
    离鉴定及报告情况,以及各菌株科室、标本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微生物菌种鉴定以及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
    考。方法 利用WHONET5.6软件对2021—2023年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共111家单位上报数据中上述3种细菌的科室分布、
    标本及药敏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问卷星对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核心网成员单位进行基质辅助激光基质电离飞行时间
    质谱仪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51918株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98.6%,皮特不动杆菌占1.2%,医院不动杆
    菌占0.2%。111家医院中仅7家医院(6.3%)有医院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的报告。3种细菌主要分离于呼吸道样本,鲍曼不动杆
    菌和医院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皮特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外科。鲍曼不动杆
    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性均显著高于医院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由于通过生化反应难以进行区
    分,造成微生物实验室通常并未区分至菌种,但由于上述3种细菌样本来源、分离科室以及耐药性均有明显差异,提示微生物实
    验室应尽量使用基质辅助激光基质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并加强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经验用药。
  • 药理与临床
    周娇1 吴建国2 肖天兵2 黄余清2 陈燕2 熊杰2 贾蓓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175-1182.
    摘要:目的 分析念珠菌尿及合并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评估念珠菌的频率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念珠
    菌尿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2015—2021年我院316例念珠菌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
    分析。结果 我院念珠菌尿主要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为(63.66±19.55)岁,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78.4%),以无症状
    患者为主(89.6%),非白念珠菌的分离率超过了白念珠菌(57.6% vs. 42.4%)。3.8%的念珠菌血症主要发生在ICU。常规尿检显示
    酵母样细胞检出率超过70%,氟康唑耐药率超过10%。超过60%的患者接受了抗真菌治疗。念珠菌的多部位定植、免疫功能低
    下状态、脓毒性休克和气管插管是合并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念珠菌评分的诊断价
    值,ROC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34,最佳截断值为3.5分。结论 医生需重视尿常规检测酵母样细胞阳性患者以及时去除诱
    因改善念珠菌尿的发生发展,临床上存在过度治疗念珠菌尿,合并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及多部位定植,念珠菌
    评分>3.5分应考虑合并念珠菌血症的风险。
  • 药理与临床
    邓林强 陈益国 陈会 杜宇娜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168-1174.
    摘要:目的 了解江西某三甲医院无菌体液中酵母菌分布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2022年无菌体液标本分离出酵母菌的分布和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从
    临床无菌体液标本中共分离出1028株酵母菌,以念珠菌属为主(95.2%),白念珠菌分离出398株(38.7%),近平滑念珠菌有239株
    (23.2%),其他酵母菌如新型隐球菌45株(4.4%),菌株分布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②1028例分离出酵母菌的患者中,
    年龄以18~<65岁为主(53.1%),年龄段人员分布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标本分离率最高的是血液标本(41.1%),其次
    是尿液标本(12.6%),标本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标本来源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患者总分离率占比较高(40.5%),门诊
    分布较少(1.2%),病区分布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1)。③1028株酵母菌中,近平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型菌株占比
    为32.2%,高于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占比(均在10%以下);对伊曲康唑的非野生型菌株占比为6.3%,低于光滑念
    珠菌(37.0%)和热带念珠菌(60.9%)的占比;对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76.2%和88.7%)也高于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非野生型菌株占比为2.2%~20%。结论 某院2013—2022年无菌体液标本分离出的酵母菌在菌
    株、患者年龄、病区和标本种类分布存在差异。不同的酵母菌对抗真菌类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在治疗其感染时需结合体外药敏
    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 药理与临床
    张艳君1 万玉香2 马炜2 黄晓春2 徐丽2 邓嫦姿2 林佳2 秦琴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162-1167.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某三甲医院利奈唑胺非敏感肠球菌的流行趋势、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抗
    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化仪器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方法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分离的菌株进行
    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22版CLSI M100-S32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非重复利奈唑胺非敏感肠球菌(linezolid nonsensitive
    Enterococcus, LNSE)142株,其中粪肠球菌128株(90.1%),屎肠球菌13株(9.2%),鸟肠球菌1株(0.7%)。5年非敏感粪
    肠球菌(linezolid non-sensitive E. faecalis,LNSEFA)平均检出比例(128/1621, 7.9%)高于非敏感屎肠球菌(linezolid non-sensitive
    E. faecium,LNSEFM)(13/1075, 1.2%),2019—2022年LNSE检出率明显高于2018年。分离菌株数位于前三位的标本类型是
    尿(50.4%),分泌物(20.6%),引流液(17.7%),分离菌株数位于前五位的科室是门诊(22.0%)、泌尿外科(19.2%)、重症医学科
    (10.6%)、肛肠外科(9.9%)、烧伤科(9.2%)。药敏结果显示LNSEFA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多数高于利奈唑胺敏感粪肠球菌(linezolid
    sensitive E. faecalis, LSEFA),但对青霉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于LSEFA,LNSEFA和LSEFA二者对磷霉素、青霉素G、呋喃妥
    因、氨苄西林敏感率较高,对万古霉素非敏感率为0。LNSEFM对四环素、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利奈唑胺敏感屎肠球菌
    (linezolid sensitive E. faecium, LSEFM),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低于LSEFM。LNSEFM对万古霉素
    耐药率为0,而LSEFM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6%。结论 LNSE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对其监
    测,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预防和控制此类耐药菌在院内传播。
  • 综述
    崔嘉伟 豆梁丁 赵西林 王岱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6): 601-610.
    摘要:MmpL(Mycobacterial membrane protein large,MmpL)蛋白是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类重要外排泵转运蛋白,主要参与底物转运,也能介导耐药发生,是潜在的抗结核靶点。本文从MmpL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耐药机制、蛋白抑制剂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MmpL蛋白的功能研究及分枝杆菌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建议。
  • 药理与临床
    卢文婷1 李彬2 吴磊2 杜叶2 刘日慧2 邓梦雨2 刘钱3,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2): 1419-1430.
    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究铁死亡参与脓毒症的机制及预测治疗脓毒症的潜在中药,以期
    为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及用药思考。方法 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脓毒症的基因表达数
    据,利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在FerrDb平台收集与铁死亡相关的靶点。采用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CGNA)筛选关键模块基因。得到DEG、WGCNA和铁死亡基因数据集的交集基因,然后通过3种
    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脓毒症相关铁死亡核心基因,利用GSE232753数据验证脓毒症相关铁死亡核心基因。通过CIBERSORT算
    法评估22种免疫细胞丰度进而评估脓毒症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最后,通过核心基因预测潜在治疗中药,根据药物性味归
    经拓展中医理论。结果 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SVM-RFE)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算法共筛选得到脓
    毒症相关铁死亡核心基因,进一步利用GSE232753数据集进行验证,最终确定TXN、NR1D2、PARP15为脓毒症相关铁死亡的核
    心基因,且其基因表达量均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ROC分析显示,3个潜在核心基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均大于0.9。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表明多种免疫细胞可能参与脓毒症的发展,以上3个核心基因在不同程度上与免疫细胞有一
    定的相关性。利用本草图鉴数据库对上述3个核心基因,通过《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筛选整理得到脓毒症相关铁死亡
    核心基因靶向中药沙棘、蜂房等22味中药,靶向中药大多药性偏平,药味甘,归经入胃、肺。结论 铁死亡参与脓毒症的机制
    可能与TXN、NR1D2、PARP15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同时预测了针对脓毒症相关铁死亡核心基因的靶向治疗中药,为脓毒症的
    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及用药参考。
  • 少见临床分离菌和特殊耐药菌的临床及实验特征
    董小雪1, 2 张鸿娟1, 2 苏艳丹1, 2 李欣玥1, 2 许云敏1, 2 朱晓雁1, 2 郭兰花3 单斌1, 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101-1106.
    摘要:目的 研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产金属酶肠杆菌目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临床
    产金属酶肠杆菌目细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
    细菌,PCR方法检测blaKPC、blaOXA-48、blaVIM、blaNDM和blaIMP等5种耐药基因,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法检测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协同抑菌活性,计
    算联合药敏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和敏感折点指数,判断两种组合之间的协同、相加、无关或拮抗作用,评估不同组合之间的协同
    效果。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234株,其中产金属酶的菌株占12.8%(30/234),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
    药率为100%(30/30)。分别从不同样本类型中选择6株产金属酶的代表性菌株进行联合药敏实验,结果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
    南对6株菌株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均<0.5,表现出协同作用,协同率为100%(6/6),联合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时,每个组合仅对1株菌
    株表现出协同作用,协同率为16.7%(1/6),但在美罗培南的组合中,有3株菌株表现出相加作用,相加率为50%(3/6),对2株双酶型
    菌株均无协同或相加作用,敏感折点指数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明显优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协同效果显著。结论 体
    外联合药敏结果显示,对产金属酶肠杆菌目细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具有显著的协同效果,联合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
    协同效果不明显,因此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氨曲南可作为治疗产金属酶肠杆菌感染的方案之一。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耐药防治
    杨佩霓1 李庆蓉1 杨旭1 王清1 和平安1 吕梅1 张双丽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1): 1201-1209.
    摘要:肠球菌是导致尿路感染、心内膜炎及医院相关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利奈唑胺被认为是治疗由多重耐药革兰阳
    性菌引起严重感染的最后一种药物,然而自利奈唑胺被引入临床应用以来,不断有研究报道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linezolidinresistant
    Enterococcus,LRE)的出现,已成为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获得可转移性恶唑烷酮耐药基因optrA是导
    致LRE的重要耐药机制,其在肠球菌中的扩散和流行,削弱了利奈唑胺治疗临床耐药菌株的疗效,应在临床应用中引起极大重
    视。本文综述了携带optrA基因的LRE菌株流行情况、参与optrA基因传播的可移动性遗传元件、optrA基因变体等,为临床控制
    LRE的流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等方面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 药理与临床
    林心丹1, 2, 3 王世富1, 2, 3 张春艳1, 2 王梦园1, 2 李政1, 2, 3 王莉4,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9): 1025-1031.
    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分离自关节液标本的病原谱构成和耐药性差异,为关节部位感染的临床早
    期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WHONET5.6分析软件,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SPARSS网成员单位上报的
    1243株关节液标本病原菌构成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规律。结果 关节液中的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2.1%)和金黄色葡萄
    球菌(19.1%);男女菌株构成比为59:41;不同年份菌株构成差异加大,2019年分离菌株360株,为历年最多。儿童组和中青年组
    关节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老年组关节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儿童组、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革兰阳性菌
    和革兰阴性菌的菌种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42.84, P<0.0001)。肠杆菌科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比为49.8%,耐碳青霉烯类大
    肠埃希菌占比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率为29.8%。结论 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份关节液病原菌菌种分布
    不同,且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不同人群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对提高关节部位
    感染的诊治水平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王梓墨1 李晓东1 张炜焱1 付雷1 陈曦1 陈效友2, 陆宇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2): 1374-1383.
    摘要:目的 评价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利霉素(carrimycin, CAM)对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MK)的
    体内外抗菌活性,旨在为治疗堪萨斯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选取MK标准株(ATCC12478)和3株临床分离
    株作为研究菌株,通过微孔板显色法(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 MABA)测定CAM、螺旋霉素(spiramycin, SPM)、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AZM)和利福平(rifampicin,RIF)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棋盘法测定CAM与AZM
    和RIF等8种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体外作用;评估CAM、SPM、AZM在J774A.1细胞中的抗菌活性;建立BALB/c小鼠感染堪萨斯
    分枝杆菌的模型,并通过CFU计数评估空白对照组、CAM治疗组、AZM治疗组和SPM治疗组小鼠脏器活菌数,苏木精-伊红染
    色法(HE染色)评价CAM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病变程度。结果 CAM、SPM、AZM和RIF在MK标准株(ATCC12478)和3株临床分离
    株中测定的MIC值分别为4~8 mg/L、>64 mg/L、4~8 mg/L和0.125~0.25 mg/L。8种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和CAM在体外未出现拮抗
    作用(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I<4),CAM和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具有部分协同作用。在巨噬细胞J774A.1
    感染MK实验中,和对照组相比2 mg/L CAM、SPM和AZM处理48 h均能使J774A.1细胞内MK降低 0.3~0.4 lgCFU(P<0.001)。
    在感染中等剂量MK的BALB/c小鼠模型中给与100 mg/kg药物进行治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M、AZM和SPM治疗2周小鼠
    肺组织中活菌数分别降低了0.73、0.69和0.22 lgCFU(P<0.001),治疗4周小鼠肺组织中活菌数分别降低了0.74、1.02 和0.41
    lgCFU(P<0.001)。在感染高剂量MK的BALB/c小鼠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 mg/kg CAM治疗4周小鼠肺组织中活菌数降低
    了0.98 lgCFU(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CAM治疗显著降低了小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数量(P=0.001)。结论 CAM对MK具有较
    好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可以显著降低肺组织活菌数,减轻肺组织炎症程度,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王兵 徐冬梅 陈立霞 张林涛 李梦瑶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2): 1392-1398.
    摘要:以thaxtomin A产生菌酸性疮痂链霉菌S8为出发菌株,利用组合代谢工程的方法,通过增加S-腺苷甲硫氨酸还原酶
    MetK和途径特异性正调控因子TxtR的基因拷贝数,使用组成型kasOp*启动子和RBS核糖体结合位点,分别构建了txtR和metK单
    基因以及两基因共表达的重组质粒。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将质粒整合至菌株基因组,筛选获得阳性基因工程菌。对菌株发酵产
    物进行HPLC分析,结果显示菌株thaxtomin A的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05%、38%和154%。组合表达调控元件和txtR
    和(或)metK基因的遗传改造可显著促进菌株thaxtomin A的生物合成。
  • 本草物质科学与抗感染
    唐霄 浦智婷 尹铁球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2): 1321-1328.
    摘要:目的 通过筛选灰毡毛忍冬抑制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主要活性成分,并研究其抑制作用。
    方法 通过Discovery Studio的两种对接模块模拟分子间作用虚拟筛选抑菌成分,分析其结合模式,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活性、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构建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3种小分子均能不同程
    度抑制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且显著提高线虫感染后存活率。结论 3种灰毡毛忍冬小分子药物对碳青
    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新型作用于QS系统的CRPA抑制剂。
  • 综述
    安婷1, 2 谭慧1, 2 郭蓉1 马晓丽1 文怀秀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9): 961-985.
    摘要: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近年天然产物的研究热点。篮状菌属(Talaromyces sp.)是一种重要的内生真菌,是青霉属
    (Penicillium)的有性型属菌种。Talaromyces sp.属分布广泛,其次级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类、多肽类、酯类和聚酮类等,其中一
    些具有抑菌、抗炎和抗肿瘤等活性。Talaromyces sp.属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农业的生产,并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Talaromyces sp.属在医药、食品和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共收录了338种篮状菌属的次级代谢
    产物,包括38种生物碱、116种酯类、47种异香豆素类、69种聚酮类、16种醌类和52种甾体类及萜类化合物,这些数据能够为
    以后Talaromyces sp.属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医学、农业和环境等方面做出贡献。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耐药防治
    叶倩倩1 王澍2 周鹏程3, 4,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1): 1263-1270.
    摘要:目的 分析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osis,H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
    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组织胞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确诊患者20例,其中
    肺型4例,播散型16例。发病年龄集中在14~60岁(16例,80%),11例居住在农村(55%),4例存在HIV感染(20%)。4例肺型患者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16例播散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最常见症状为发热,病变累及肺部、肝脏、消化道、皮肤等多器
    官。18例患者(90%)通过肺部、骨髓、肠黏膜等组织活检确诊,2例通过病变组织活检结合宏基因组测序(mNGS)确诊。17例患
    者(85%)进行抗真菌治疗,多数预后良好,1例播散型患者因抗感染疗程不足组织胞浆菌病复发。结论 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误诊漏诊率高,结合mNGS等新技术联合诊断可提高HP检出效率,治疗方案可依据类型及严重程度选择两性霉素
    B或唑类抗真菌药。
  • 药理与临床
    李医 赵艳春 刘洁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1): 1316-1320.
    摘要:目的 探究星座链球菌造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方法 通过回顾2018年11月—2023年11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检出的30株星座链球菌引起感染的临床病例,分析其科室分布、标本来源、感染部位、临床
    特点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30株感染星座链球菌患者年龄在15~89岁,平均年龄50.30岁,男性22株(73.33%)、女性8株
    (26.67%)。30株星座链球菌科室分布前3位的是耳鼻喉科6株(20.00%)、腹部外科5株(16.67%)、手足显微外科4株(13.33%)。标
    本来源分布前3位的是脓肿引流物11株(36.67%)、脓性渗出物6株(20.00%)和腹腔积液5株(16.67%)。感染部位分布前3位的是皮
    肤软组织9株(30.00%)、腹腔6株(20.00%)、胸腔4株(13.33%)和脏器4株(13.33%)。30株星座链球菌的临床特点中无基础性疾病的
    患者13例(43.33%),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17例(56.67%)。17例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中,糖尿病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糖
    尿病合并高血压4例、脑梗、慢性肾病、呼衰各1例。30株星座链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中,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吡肟敏感率为
    100%,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96.67%,青霉素敏感率为1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氯霉素敏感率为93.33%,利
    奈唑胺敏感率为100%,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率分别为36.67%和40.00%。结论 星座链球菌常引起
    皮肤软组织、胸部和腹部感染,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风险更高。由于其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较强,应根据药敏试验
    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原发病灶。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徐旭 左建英 熊仁科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6): 662-666.
    摘要:将GA4+7产生菌制备菌丝悬液和原生质体悬液,用紫外照射叠加氯化锂诱变的方法进行迭代诱变,诱变处理后的菌液涂布平板,通过摇瓶培养筛选平板上的单菌落,最后得到一株突变菌GX34-4,相比出发菌株GA4+7,GX34-4的摇瓶效价提高约25%,50 L发酵罐效价提高约40%。与出发菌株的外观和效价不稳定性相比,突变株GX34-4遗传稳定性较好,连续传代5次,产量无明显降低,在50 L发酵罐上亦表现稳定。
  • 微生物药物筛选
    崔贵志 王明明 杨大松 杨银河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138-1148.
    摘要:目的 探究金环胡蜂虫草的虫生真菌及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筛选出具有抗菌、抗炎活性的真菌,为活性天然药物
    的开发提供微生物资源。方法 通过稀释涂布法从金环胡蜂虫草有性型虫生真菌的子座和子实体、菌核组织以及虫体三部分分
    离纯化真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子座和子实体部位以及虫生真菌、内生真菌进行IT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
    确定种属分类情况。以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对所有真菌进行小规模培养。以6株病原细菌为指示菌,
    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真菌代谢产物粗提物的抗菌活性。并构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
    症模型,对粗提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有性型的虫生真菌与蜂头线虫草属真菌Ophiocordyceps sphecocephala的同源性最
    高(>98%)。从子座、子实体和菌核组织分离获得33株虫生真菌,虫体分离获得21株内生真菌。这54株真菌经鉴定隶属于2门,
    4纲,9目,11科,16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10株真菌粗提物表现出对不同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38株真菌粗提物具有不同程
    度的抗炎活性。结论 金环胡蜂虫草具有丰富的虫生真菌及内生真菌物种,其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炎活性,这为后续活性先
    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有价值的微生物资源。
  • 药理与临床
    刘剑敏 宋维 黄蕾 邓体瑛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9): 1045-1050.
    摘要:目的 评价由药师参与下的血液标本质量评估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2
    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资料。以不合格标本分布类型及占比、科室分布、再评估
    不合格标本复查前后结果差值、血药浓度分布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共纳入92例患者,177个血液标本,涉及20个科室,最
    终进入谷浓度监测环节的有162个。59个(36.42%)标本合格且浓度达窗(10~20 mg/L),浓度不足10 mg/L占22.84%(37/162个),高
    于20 mg/L占30.86%(50/162个)。合格标本共115个(64.97%)。不合格标本共62个(占35.03%),初评估不合格15个(8.47%),再评估
    不合格47个(26.55%)。对再评估不合格的标本在规范宣教后进行复测,其中有44个前后浓度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
    “给药后采血”的情况,复测前后差值最大(-16.5 mg/L)。结论 以标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在分析前和分析后分别对标本做
    合理评估,使得万古霉素TDM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升,临床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