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凌保东
    J4. 2010, 35(4): 241.

    多重以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多数细菌耐药基因与表型特征均充分反映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外膜通透屏障与药物主动外排泵的协同作用使其呈现明显的天然多重耐药性,而其染色体可整合获取外源性由转座子/整合子可移动基因元件与多重耐药基因相联系的耐药岛区域或携带含有类似的整合子与多重耐药基因盒的质粒,这些基因结构导致该菌进化形成了对多类化学结构各异的临床常用抗生素的高度获得性耐药性,使其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极其有限。尽管可考虑选用碳青霉烯类、含舒巴坦复合制剂、多黏菌素E或联合使用抗生素等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严重存在的多重耐药性等要求用药时更密切地观察药物的疗效,并参考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虽然新的抗生素如替加环素等显示一定的体外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但其临床疗效仍待继续研究。采取各种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性细菌感染疾病包括合理使用各类抗生素是防止及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及耐药性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对策。

  • 论文
    夏蕊蕊 国宪虎 张玉臻 徐海
    J4. 2010, 35(4): 255.

    本文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结构、进入细菌体内的方式及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简明阐述。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导致的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的原因入手,阐述了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从染色体突变到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几种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为研究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论文
    陆红, 吴庆, 刘媚娜, 朱丽青, 刘庆中, 周铁丽

    目的分析本院近3年来血液真菌的分离率、菌种分布和耐药特性。方法收集自2004年8月~2007年7月3年间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经BacT/ALERT3D血培养仪培养,沙保罗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柯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60YBC卡进行菌种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结果8707份血液标本中共分离出93株真菌,分离率为1.07%,其中白念珠菌41株,占44.09%,热带念珠菌16株,占17.20%,光滑念珠菌13株,占13.98%,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4%、6.3%和23.1%,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均敏感。结论我院血液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次之,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抗菌活性最强。

  • 论文
    苏丹虹, 李敏亮, 金光耀, 卓超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KPC酶的情况和耐药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681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为检测药物,筛选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细菌产KPC酶及基因分型。结果在491大肠埃希菌株和190肺炎克雷伯菌株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株。进行Hodge试验,12株菌全部阴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没出现目的基因片段。结论在12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中未发现产KPC酶的菌株。据国内的同类研究报道,目前我国主要以产KPC-2酶为主,而且产KPC酶存在地域性差异,课题研究显示本区域暂时没发现产KPC酶的菌株,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 论文
    冯泽猛, 唐志如, 黄瑞林, 印遇龙

    抗菌肽buforinⅡ是由亚洲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胃组织中分离得到一种烈性抗菌肽,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它的结构和多数α螺旋抗菌肽相似,但作用机制却有较大的区别。BuforinⅡ利用其特有的结构在不造成膜穿孔的情况下迅速通过细胞膜,与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核酸结合,诱发细胞死亡。本文就buforinⅡ的结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 论文
    张永红 吴军营 张志华 王立松 郄丽萍 田红
    J4. 2010, 35(4): 262.

    以雷莫拉宁产生菌RM05-55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紫外诱变复合链霉素抗性筛选,然后进行微波诱变,获得一株雷莫拉宁高产菌株W07-28,其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9.3%。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水平较稳定。

  • 论文
    茹琴 陈红霞 郑艳波 尚伯杨 甄永苏
    J4. 2010, 35(4): 265.

    目的    制备重组力达霉素rLDM,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构建完整力达霉素辅基蛋白表达载体pET30-sldp,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重组辅基蛋白rLDP,纯化后的rLDP蛋白与力达霉素发色团AE在体外进行组装制备rLDM,MTT法检测rLDM和LDM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者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rLDP蛋白以可溶形式在大肠埃希菌中分泌表达,与发色团组装后经HPLC检测在340nm处出现特定吸收峰,表明rLDM制备成功;MTT实验结果显示rLDM和LDM对SKOV3细胞的IC50值相近,无显著性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证明两者对SKOV3细胞周期的影响趋势相似。结论    大肠埃希菌表达的力达霉素辅基蛋白和发色团体外组装得到的重组力达霉素,具有和天然力达霉素相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 论文
    李蓉, 徐小文, 陈娇, 刘晓庆, 莫冰, 黎帆

    目的分析155株呼吸内科分离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2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结果呼吸内科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85.81%,常见的菌种是肺炎克雷伯菌(17.29%),AB(15.79%),洛菲不动杆菌(13.53%),铜绿假单胞菌(11.28%),大肠埃希菌(9.77%)和短黄杆菌(9.02%),非发酵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占分离菌总数的45.8l%,91.61%的标本来自痰液。革兰阴性菌菌耐药率高,有一株AB对除亚胺培南以外的14种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且其质粒上携带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3种耐药基因。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质粒上带一或多种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blaTEM-1、blaPEM-1和blaOKA-23基因是呼吸内科AB多重耐药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 论文
    高燕霞, 姜建国, 张西如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洛伐他汀胶囊溶出度的方法,并同时考察了全国数批洛伐他汀胶囊的溶出度。方法采用转篮法,以含2%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酸盐溶液(pH值为7.0)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min100转,依法操作,45min取样滤过,进样,色谱条件为使用Alltech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60:40),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洛伐他汀在4.88—195.2斗g/m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胶囊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1.4%(n=9),采用此方法检测7个厂家19批样品溶出度,结果3个厂家6批样品45min的平均溶出量在70%以下。结论本方法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对全国样品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 论文
    刘效稳, 李秋爽, 阮林高, 韩威, 陈代杰, 戈梅

    本文首次从万古霉素产生菌东方拟无枝酸菌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三个微量组分LYV091x01、LYV091x02、LYV091x03。考察了摇瓶装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合LYV091x01、LYV091x02富集的摇瓶发酵条件。LYV091x03则通过万古霉素水解来富集提取。经筛选获得一种具有特异性吸附作用的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AB-8,结合中压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一步纯化鉴定得到一新结构的异黄酮苷,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活性进行丁初步研究。

  • 论文
    陈璩1 罗勤2 夏亮2 王明蓉1
    J4. 2010, 35(4): 270.

    本文应用细胞裂解液提取法、超声波细胞破碎法、细胞冻融法、bugbuster提取法和高压细胞破碎法,对比研究了从大肠埃希菌周质中提取可溶性抗体的相关参数,并通过SDS-PAGE电泳,BCA蛋白浓度测定和ELISA法检测了上述四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试验室小试规模的抗CEA抗体的细胞释放,超声法破碎,提取的目的抗体量最多,优于细胞裂解液提取法,冻融法和bugbuster法,最佳条件为:细胞缓冲液与湿菌体的比例为 5mL/g,磁力搅拌混匀,冰浴中以250W功率,超声波破碎:4s工作5s间隔140次。另外,对于大规模抗体的制备,高压破碎仪在850Pa下,破碎两次效果最佳。

  • 论文
    郑玉林 管海英
    J4. 2010, 35(4): 274.

    目的    阿莫西林合成工艺的改进。方法    以6-APA为起始原料,工艺路线为6-APA胺盐溶液与混合酸酐反应得阿莫西林。结果    目标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 、13C-NMR谱数据确证,且质量符合国家2005版药典。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新解决了原工艺酸酐反应不完全及水解等问题,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收率高、成本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 论文
    王赟, 闫永胜, 胡仕平, 韩娟
    J4. 2009, 34(11): 641-649.

    文章主要介绍了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以及膜分离技术等三种现代抗生素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优势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它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单的展望。现有研究表明,这三种技术提取抗生素效果显著,对于改进传统抗生素生产工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 论文
    杜玥, 杨慧元, 徐伟东

    目的建立一种专属、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残留量。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蜂蜜中的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后,经弱阳离子交换柱(WCX)进行固相萃取,样品制备后采用亲水作用色谱(HILIC),使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实现保留,从而与内源性物质达到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法(ESI-MS/MS)检测和定量。双氢链霉素的同位素离子较链霉素大3个质量单位,以此为母离子可有效减少或避免二者之间的光谱重叠现象。结果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最低定量限(LLOQ)分别为0.5μg/kg和1.0μg/kg。结论该HILIC-MS/MS法灵敏、专属,适用于监测和分析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残留量。

  • 论文
    杨惠??, 刘德梦, 朱宁, 王哲 , 宋诗??, 胡文芝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治疗结束后d7,PP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7.0%和92.1%;细菌清除率:PP/MBE分析两组分别为96.0%和96.7%。安全性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0%。上述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

  • 论文
    王宪刚, 徐楠, 郑莉, 文才, 王颖, 陈娟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单次及连续静滴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舒巴坦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设计试验,66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静滴0.75g、1.5g、3.0g、4.5g、6.0g、7.5g、9.0g或连续静滴7.5g、9.0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舒巴坦钠,用药后对受试者进行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66名受试者全部完成了研究,在连续给药9.0g剂量组:1例受试者出现静脉刺激症状,输液结束后缓解;1受试者例出现轻度腹泻,伴有白细胞计数轻度降低,停药3日后复查回复正常,均无特殊处理,自行好转。其余受试者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单次及连续应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舒巴坦钠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 论文
    杨仁国, 俞汝佳, 高燕渝, 吕晓菊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qnr基因和ESBLs基因的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方法采用PCR法对11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筛查,并用PCR法检测qnr阳性菌株SHV、TEM、CTX-M-14及CTX-M-3型ESBLs基因;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qnr阳性株的MIC值。结果1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株(1.74%)细菌检出qnrB基因;qnr阳性菌株同时检出SHV、CTX-M-14、TEM、CTX-M-3型ESBLs基因。1株qnr阳性菌株对4种喹诺酮类耐药,1株对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中介,对环丙沙星和洛美沙星耐药;2株阳性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外,对其他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qnrB基因,qnr阳性株同时含有ESBLs基因,且呈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

  • 论文
    方向群, 刘又宁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罗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合成的抑制及其与亚胺培南的抗菌增效作用。方法色氨酸法测定多糖蛋白复合物(GLX);噻唑兰法测定活菌数。结果1/16MIC、1/4MIC的罗红霉素可以显著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多糖蛋白复合物的合成。1/16MIC、1/4MIC的罗红霉素可以显著增强1/4MIC,1/2MIC及1MIC的亚胺培南对生物被膜细菌的抑菌活性。结论罗红霉素本身对铜绿假单胞菌并无抑菌活性而可以抑制多糖蛋白复合物的合成,显示罗红霉素能提高亚胺培南对生物被膜的渗透从而增强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菌活性。

  • 论文
    孙亚??, 肇丽??, 邱枫 , 何晓??, 朱旭

    目的考察单次和连续静脉滴注法罗培南钠注射液后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100,200,300,600mg,单剂量试验结束后进人多剂量试验,8名受试者静脉滴注给药每次200mg,每日3次,连续给药7d,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尿中法罗培南的浓度,并采用药动学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12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法罗培南注射液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42±1.96)mg/L,(16.64±3.09)mg/L,(24.73±3.58)mg/L,(44.43±3.93)mg/L,T1/2分别为(1.72±0.72)h,(1.60±0.33)h,(1.56±0.21)h,(1.36±0.09)h,AUCOJ分别为(13.90±2.96)mg·h/L,(26.98±5.75)mg·h/L,(38.29±5.29)mg·h/L,(70.58±10.33)mg·h/L,12h累积尿药排泄率分别为31.4%,31.5%,30.5%,34.9%,多次静脉滴注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1/2,AUC0-4分别为(15.83±3.96)mg/L、(1.11±0.27)h、(21.93±3.59)mg·h/L,血药浓度波动系数和Gav分别为(5.34±1.30)和(2.74±0.45)mg/L,12h累积尿药排泄率为40.5%。结论单次给药在100~600mg剂量范围内法罗培南呈线性消除,性别对法罗培南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无影响,肾脏是法罗培南的主要排泄器官,连续多次给药在体内无蓄积,

  • 论文
    邓坤, 冀志霞, 陈守文

    本文研究了3L发酵罐中不同供氧水平对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杆菌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DW2发酵杆菌肽的总效价和A组分比例随发酵搅拌转速或通风比的提高而增加;通过比较发酵溶氧水平分别为20%和5%的杆菌肽发酵过程,初步探讨了溶氧对杆菌肽发酵的影响机制。控制发酵液溶氧20%以上,发酵液中的丙酮酸,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等有机酸浓度都高于5%溶氧水平的,说明高溶氧强化了菌体EMP途径和TCA循环;分析发酵液中的Glu、Ash、His、Ile、Lys和Asp等杆菌肽组成性氨基酸浓度,都高于5%溶氧水平的,说明高溶氧还通过促进氨基酸代谢提高杆菌肽效价。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