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柳知君 李晓宇 徐永平 尹家俊 吴惧 王丽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21-127.
    摘要:随着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的增多,噬菌体的潜力逐步被发掘。裂解酶在噬菌体裂解宿主菌时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外源纯化蛋白使用时,防控效果更为显著。现有研究中,针对革兰阳性菌噬菌体裂解酶的表达更多,因其不具有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肽聚糖层,而对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的噬菌体裂解酶研究仍较为罕见。但已有研究表明,多种策略可以克服其肽聚糖层带来的阻碍。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用于防控肺炎克雷伯菌的噬菌体裂解酶及其作用机制和防控优势,旨对其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 综述
    李阳昱 李庆蓉 陈孝红 薛丽 和平安 吕梅 杨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41-150.
    摘要: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点之一,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故绿原酸对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逐渐被重视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绿原酸对多种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绿原酸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控制带来新思路,有助于绿原酸在医药领域的开发。
  • 综述
    袁露平1 洪阁2 刘天军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2): 1334-1344.
    摘要:细菌广义上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命力顽强的原核生物。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甚至有的细菌获得了多重耐药性,导致临床上出现了用药困难的世界性难题,因此发展新型的抗菌剂已经迫在眉睫。光动力抗菌是一种新型抗菌疗法,其不仅不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抗菌效果更好,是目前最有希望的一种替代疗法。故本文主要对抗菌光敏药物(卟啉及其衍生物、酞菁及其衍生物、吩噻嗪类光敏剂、其他类光敏剂)以及光敏抗菌材料(光催化抗菌材料、光动力抗菌材料、光热抗菌材料)的开发现状进行综述。
  • 综述
    杨江流1, 2 海珍珍1, 2 贾芳3 周学章1, 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28-140.
    摘要:细菌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亟需联合其他有效的靶向替代策略进行控制。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s,CAs)是催化CO2水合生成HCO3-和H+的可逆反应的一组金属酶超家族,其活性影响细菌的增殖、生物合成及其在宿主体内的持续感染。靶向抑制CAs活性可降低细菌的生存和适应性,并且不会产生与传统抗生素相同的耐药性。细菌CAs有望成为开发尚无临床耐药性的新型抗菌药物靶标。本文对细菌CAs的分类和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细菌现有的CA抑制剂(CA inhibitors,CAI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为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解决临床耐药问题提供参考。
  • 药理与临床
    蒋庆佳1 徐杨1 杜叶1 刘日慧2 刘涛3 徐玉玲4,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232-240.
    摘要:目的 以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产生的自沉淀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理化性质,对其抑菌作用及其机制展开研究,为中药自沉淀现象产生的物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差示热量扫描法、红外光谱扫描和紫外光谱扫描测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自沉淀理化性质;采用牛津杯法探索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及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进一步研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通过测定菌体的生长曲线、胞外核酸相对含量、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电导率研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及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分析对比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反应前后抑菌作用机制是否发生改变。结果 差示热量扫描法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与黄芩苷反应前后存在热量变化,该自沉淀是一种不同于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新物质或复合物,其官能团、紫外吸收均发生了变化。盐酸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0.9375 mg/mL,MBC为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9375 mg/mL,MBC为7.5 mg/mL。黄芩苷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1.875 mg/mL,MBC为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75 mg/mL,MBC为15 mg/mL。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3.75 mg/mL,MBC为3.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75 mg/mL,MBC为3.75 mg/mL。3种物质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作用机制有所差异。结论 3种物质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为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自沉淀,均通过对细菌细胞膜造成损伤改变其通透性,影响细菌生长,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三种物质虽能使菌体内容物大量渗出,但对胞内物质泄出作用存在差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究中药自沉淀提供参考。
  • 综述
    田丹丽1 黄龙千2 梁春坡3,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51-156.
    摘要:从结构特点、抗菌机制、抗菌活性、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全面介绍吗啉硝唑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吗啉硝唑作为新型硝基咪唑类抗菌药,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多项研究证实吗啉硝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吗啉硝唑具有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 微生物药物筛选
    黄华林1 覃仙玲1 农志文1 赖俊翔1, 2 苏芯莹1 赖海清3 黄丹蕾4 李菲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57-167.
    摘要:目的 选取3种海洋赤潮甲藻为研究对象,从广西涠洲岛海域来源细菌中筛选出高效溶藻的菌株,研究菌株的溶藻效果和初步作用机制,为开展赤潮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细菌发酵液与甲藻共培养来测定菌株的溶藻活性,检测藻细胞中丙二醛和抗氧化相关酶系统的响应规律,分析甲藻胞外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并通过KEGG和CAZy数据库预测目标菌株合成溶藻物质的能力。结果 从24株细菌中筛选到15株对至少一种甲藻表现出溶藻活性的菌株,总阳性率为62.5%,菌株M026对3种甲藻均表现出显著的溶藻效果。添加10%的M026发酵无菌滤液,共培养3 d后,3种甲藻细胞死亡率均高达95.0%。生理生化响应表明,在M026发酵无菌滤液胁迫下,甲藻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严重,3种抗氧化相关酶(SOD、CAT和APX)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且三维荧光光谱检测到藻细胞内溶产物为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类物质。通过全基因组分析,菌株M026含有溶藻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及多种降解植物细胞壁的酶。结论 菌株M026可作为微生物溶藻菌剂的候选菌株。
  • 药理与临床
    王奇1 卢润禹1 肖珂2 陆锦辉3 朱冬林1 周文营1 李晓杰1 席云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227-231.
    摘要:目的 分析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2021年收治的1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基础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墨汁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3.9%,CrAg检测阳性率为100%,42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疾病,49例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另外47名患者无基础疾病。患者多伴有头痛、发热、呕吐、四肢乏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脑脊液生化检查显示糖和氯化物减低,脑脊液蛋白升高。138株隐球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4 ~≥16 μg/mL、≤0.5~1 μg/mL、1~16 μg/mL、≤0.125~0.5 μg/mL、≤0.06~0.5 μg/mL。5种抗真菌药物中5-氟胞嘧啶敏感性为95.60%,氟康唑敏感性为94.93%,伊曲康唑敏感性65.22%,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含免疫功能抑制疾病);CrA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墨汁染色检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有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药理与临床
    尹莎莎1, 2 戴月如1 修瑜1 魏取好1, 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99-207.
    摘要:目的 明确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中毒力和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其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非重复分离自分泌物、血液临床标本中的158株SA,采用Vitek2 Compact或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PCR筛查SA毒力基因(hla、nuc、coa、pvl、sea、seb、eta、etb、tst)和耐药基因(mecA、mecC、aac(A)-aph(D)、aph(3')-IIIa),并分析其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临床科室中检出SA较多的是普通骨科(67/158,42. 4%)和普通外科(29/158,18.4%)。158株SA均携带hla和nuc。5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毒力基因seb检出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而MSSA中毒力基因coa检出率高于MRSA(P<0. 05)。coa+菌株对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低于coa-菌株,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高于coa-菌株;pvl+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于pvl-的菌株;sea+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sea-菌株;seb+菌株对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seb-的菌株(P<0.05)。aph(3')-IIIa+菌株对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aph(3')-IIIa-菌株;aac(A)-aph(D)+菌株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高于aac(A)-aph(D)-菌株(P<0.05)。结论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较高,毒力基因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携带与细菌的耐药性相关,临床应合理用药并加强监测,以减缓和控制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MRSA的播散。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王会会1 赵建辉2 孙术超1 刘雨2 任风芝1 赵建强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68-174.
    摘要:目的 选育他克莫司高产菌株,优化培养基配方,提高发酵产量。方法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2株筑波链霉菌进行基因组重排,并经响应面设计对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 以紫外灭活作为遗传标记经过4轮基因组重排育种后,摇瓶筛选获得3株高产菌株,其中菌株FK22-71菌丝球松散、椭圆状,发酵浸泡液颗粒状。该菌株稳定高产,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后的配方在50 L罐发酵产量平均达1684 mg/L。结论 基因组重排技术应用于他克莫司高产菌株选育,可大幅提高发酵产量,为其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王圆超1 赵辉2 王月1 谷岩翡2 高月麒1 李晓露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75-180.
    摘要:目的 开发一种他克莫司的分离提纯工艺。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脱色除杂、纳滤、结晶等手段得到高质量的他克莫司粗粉,再经反相色谱硅胶层析、复合溶液结晶,得到符合USP标准的他克莫司精粉。结果 优选的脱色树脂为D002,所得他克莫司粗粉效价大于800 μg/mg,二氢他克莫司含量小于4%;该粗粉经UniSil C8 Ultra Plus层析纯化,精粉含量大于99.5%,最大单杂小于0.1%。结论 该工艺操作简单、能耗低、收率高,适于他克莫司的产业化应用。
  • 药理与临床
    薛天琴1 李卓献2 唐玉清1,  陈西卓1 李胤铭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89-198.
    摘要:目的 细菌耐药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难题,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及经济威胁。本研究从医院视角进一步明确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导致的健康及经济负担,以期为细菌耐药相关政策干预的评估与优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甲医院出院时间在2018—2019年的170,819住院人次样本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了ESBLs阳性感染组、ESBLs阴性感染组和无感染及定植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对3个组进行1:1:100匹配,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状态模型分别测算ESBLs阳性感染组相对于两对照组的死亡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和额外床日数,最终基于医院视角测算额外住院成本。结果 经匹配后纳入分析的ESBLs阳性感染组、ESBLs阴性感染组和无感染及定植组的样本分别为885、885和81,245住院人次。ESBLs阳性感染组的死亡风险是无感染及定植组的2.58倍(P<0.001),同ESBLs阴性感染者相比并未显著增大患者的死亡风险(P=0.25)。ESBLs阳性感染组相较于其无感染及定植组和ESBLs阴性感染组产生的额外床日数分别为每例3.69 d和1.92 d,对应的额外住院成本为每例6,570.12元和3,418.60元。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 分析质控与制剂
    钱叶飞 鲁辉 许奇 吴杨 黄逸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81-188.
    摘要:目的 对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普托马尼各合成路线涉及的3个共性工艺杂质:(S)-叔丁基二甲基硅烷缩水甘油醚(杂质I)、(S)-丁酸缩水甘油酯(杂质II)、4-三氟甲氧基溴苄(杂质III)进行遗传毒性评价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基于专家规则和统计学原理的2种互补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Derek和Sarah)对普托马尼中3个工艺杂质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评价结果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采用分时段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同时对这3个工艺杂质进行测定,并阐述这3个工艺杂质在EI源下的质谱裂解规律。结果 杂质I和杂质III Derek评估结果均为阳性,Sarah评估结果分别为模棱两可和阴性,依据ICH M7指南分类为3类致突变杂质;杂质II Derek评估结果为阳性,Sarah结果显示有明确的Ames阳性实验结果,为2类已知致突变杂质。3个工艺杂质均需按照毒理学关注阈值(TTC)进行控制,建立的GC-MS/MS法经验证3个杂质可有效分离,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定量限均低于拟定限度的1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5.5%、104.4%和108.5%,重复性RSD(n=6)分别为2.2%、5.8%和2.2%。3批样品均检出杂质III。结论 建立的GC-MS/MS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普托马尼中3个潜在致突变杂质的测定。由于杂质II也是恶唑烷类抗菌药如利奈唑胺、咔哒唑胺、泰地唑胺等的共性工艺杂质,因此本研究也为其他恶唑烷类抗菌药中杂质II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药理与临床
    张甜甜1 刘志武2 黄喜凤3 陈琳4,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208-214.
    摘要: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控CRKP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该时段检出CRKP的住院患者113例作为CRKP组,同期检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Klebsiella pneumoniae, CSKP)的住院患者113例作为CSKP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KP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CSKP菌株的耐药率;113株CRKP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稍低(70.80%和75.22%);对氨曲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9.12%、84.96%、87.61%和87.61%,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1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疾病、低白蛋白血症、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天数、免疫抑制剂使用史、感染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为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激素使用史是CRKP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CR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耐药形势严峻。研究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从而减少CRKP感染的发生。
  • 药理与临床
    徐本锦1, 2, 3 侯竹如2, 4 刘玲1, 2, 3,  严荣荣3 张金晶3 杜淼1, 2 宣焱1, 2 李卓禧2, 4 范蕾2, 4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215-226.
    摘要: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深入揭示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21A的分子特征,从而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肠炎沙门菌株21A进行分析,使用TimsTOF Pro仪器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利用MSstats软件完成肽段与蛋白的定量以及差异蛋白统计,并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GO、KOG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CAZY注释、互作分析。结果 菌株21A中共鉴定出3183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蛋白300种。GO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与催化、结合、细胞内过程和代谢有关;KOG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6种代谢通路中;CAZY分析发现,37.96%的蛋白质为糖苷水解酶。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肠炎沙门菌株21A的蛋白质组学特征,该菌株在入侵和感染过程中采用多种生存策略,包括增强毒力因子表达,增加脂质降解和诱导铁获取等。对代谢相关蛋白质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菌的传播与感染机制,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汤倩玲 温福龙 袁阳 吴怡 马文博 褚以文 赵克雷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0): 1135-1140.
    摘要:目的 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模式菌,研究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及其作
    用机制。 方法 测定5个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PAO1生物膜、绿脓菌素、运动能力抑制活性,采用qRT-PCR测试其对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下调作用,并评估化合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的保护活性。结果 化合物SIIA-MA2与SIIA-MA4对PAO1生物膜、绿脓菌素、运动能力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作用机制均是并显著下调PAO1中10个已知的受群体感应系统正调控的基因。化合物SIIA-MA2与SIIA-MA4对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具有良好的体内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SIIA-MA2对急性感染模型具有显著保护活性;化合物SIIA-MA4对慢性感染模型具有显著保护活性。结论 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SIIA-MA2和SIIA-MA4通过抑制PAO1群体感应系统发挥抗感染作用。
  • 药理与临床
    薛佳琦1 王雪冰2 崔尧2 马小涵2 邢欢1 王娜1 刘泽梁1 段立科1 施淇源1 周君辰1 李娟2 周海健2,* 董爱英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5): 579-585.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河北省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临床鉴别、治疗
    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鉴定临床分离非重复纹带棒状杆菌89株。经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仪联合16S rRNA鉴定
    为纹带棒状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使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测序。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
    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都表现为敏感,对环丙沙星(89, 100.0%)全部耐药;全基因组测序共检出identity在90%以上耐药基因16种,
    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匹配度较高;在基因组水平上,纹带棒状杆菌的传播具有优势克隆群。结论 该
    院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同时携带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其某些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具有一致性。该院纹带棒状杆菌院内
    传播由于优势克隆群的存在,菌株在进化过程中能通过耐药基因的获得及累积而产生不同的克隆群。
  • 综述
    金嘉悦 方淼森 尹凯波 姜明国 王一兵*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5): 481-491.
    摘要:海洋生态环境(如高盐、高压、低温和寡营养等)以及海洋生物物种间复杂广泛关系赋予了海洋真菌独特的新陈代谢
    途径及适应机制,因此相比于陆地来源的相同种属真菌,海洋来源真菌能够产生结构独特、丰富多样、生物活性显著的化合
    物。迄今为止,已经有上万种化合物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出来,但受限于传统培养技术,新结构和活性化合物的发现几率和速度
    都有所下降。“一株多化合物”(one stain-many compounds, OSMAC)策略是传统培养方法的发展,为寻找新型天然产物提供了
    新的方法,提高挖掘海洋真菌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逐渐被应用于海洋天然产物的发现。本文对OSMAC策略在海洋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发现及活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提高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加快先导化合物和生
    物资源的研究提供参考。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王晓洋1, 2 龚倩玉1 许言超1 左明星1, 2 王立平1, 2, 朱伟明1, 3,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0): 1118-1125.
    摘要:目的 利用表观遗传修饰剂诱导杜仲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ZWMJZ-042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方法 在大米固体
    培养基中添加5-氮杂胞苷对真菌进行培养;利用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试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菌株GZWMJZ-04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4-hydrocyclopeptin(1)、viridicatol(2)、viridicatin(3)、(2S, 4aR, 4bR, 6aS, 12bS, 12cS, 14aS)-4a-demethylpaspaline-4a-carboxylic acid(4)、fumigaclavine C(5)、(-)chaetominine(6)、cyclo(dehydrohistidyl-L-tryptophyl)(7)、dankasterones A(8)和2'-deoxythymidine(9)。化合物1,2,4,6~9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47.0、118.7、110.5、65.9、74.6、40.6和151.5 μg/mL,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为163.9 μg/mL。结论 利用表观遗传修饰剂可诱导杜仲内生真菌产生结构新颖的活性化合物。
  • 药理与临床
    张书滔1 童宇1 郭小岚1 陈俊希1 许光亚2 唐勇3 郑露露4 时政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0): 1168-1176.
    摘要:目的 分别以P2X7、外泌体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为作用靶点,研究青蒿素(ART)抑制星形胶质
    细胞炎症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鉴定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MTT法检测ART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脂多糖(LPS)处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ART组,外泌体抑制剂组,P2X7受体抑制剂组,TRPV1受体抑制剂组,TRPV1受体激动剂组,通过ELISA法和吸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TNF-α、IL-1β、IL-6及NO)。结果 GFAP阳性细胞数达95%表明成功分离培养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300 ng/mL的LPS处理12 h是刺激星形胶质细胞构建炎症模型的最佳浓度和时间;10 μmol/mL的ART处理12 h 可以达到最佳的抗炎效果,并且当浓度小于20 μmol/mL时,对细胞活性基本无影响;抑制P2X7受体的表达和外泌体的释放均能降低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但不能与ART产生协同降低的效果;抑制TRPV1受体增加了细胞中的TNF-α、IL-1β、IL-6以及NO表达,激活TRPV1受体可降低TNF-α、IL-1β、IL-6以及NO表达,并且ART与TRPV1受体激动剂合用时,能协同降低炎性因子表达。结论 青蒿素除了已知的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之外,还有可能通过TRPV1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本研究为青蒿素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