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微生物药物筛选”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李佳慧1 汶瑛2, 3, 4 田茂2, 3, 4 刘光琇2, 3 张威2, 3 章高森2, 3 薛林贵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4): 438-447.
    摘要:沙漠土壤蕴藏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尤其是稀有放线菌类群,是挖掘新放线菌资源的理想生境。本研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可培养放线菌抑菌活性筛选,以期为该地区放线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菌株资源。根据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放线菌多样性;从库姆塔格沙漠4份土样中分离纯化到370株放线菌,分布于11个目12个科的22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和糖丝菌属为优势菌属,分别占分离放线菌菌株的63%和13.8%。对14株放线菌潜在新种(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8.65%)进行高氏一号、ISP2、TSB培养基液体发酵,获得提取浓缩物样品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发现11株潜在新种的发酵产物有广谱抗菌活性。本研究表明,库姆塔格沙漠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菌种和抗生素的潜力。
  • 微生物药物筛选
    郑怡凡 朱小红 陈明华 卢宇  魏元娟  时文静  司书毅 李妍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4): 448-456.
    摘要:目的 以革兰阴性菌外膜蛋白折叠辅助因子关键蛋白BamA为靶蛋白,基于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建立化合物与BamA蛋白β折叠结构域(BamAβ-barrel)结合活性的评价方法,为建立靶向BamA蛋白的抗革兰阴性菌先导物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BLI方法检测BamAβ-barrel与已知的阳性化合物darobactin的结合活性。原核表达并纯化带有His标签的大肠埃希菌BamAβ-barrel蛋白,使用表面活性剂LDAO对其进行复性和折叠;使用生物素标记折叠和未折叠蛋白,并结合到超级链霉亲和素(super streptavidin,SSA)生物传感器,然后检测蛋白与不同浓度的darobactin结合信号的变化,同时做无蛋白或darobactin稀释液对照;空白对照采用未结合生物素化的BamAβ-barrel蛋白的传感器,检测上述系列稀释样品。相应信号采用Steady state analysis方式拟合分析,计算平衡常数(KD)值。结果 成功获得高纯度的折叠状态BamAβ-barrel蛋白,通过BLI技术检测到折叠状态的BamAβ-barrel与阳性化合物darobactin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R2为0.9998,KD值为(2.2E-06±8.0E-08)M。结论 基于BLI技术成功建立了折叠状态的BamAβ-barrel-化合物结合活性的评价方法,为后续BamA蛋白靶向性抗革兰阴性菌抗生素的发现建立基础。
  • 微生物药物筛选
    黄华林1 覃仙玲1 农志文1 赖俊翔1, 2 苏芯莹1 赖海清3 黄丹蕾4 李菲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57-167.
    摘要:目的 选取3种海洋赤潮甲藻为研究对象,从广西涠洲岛海域来源细菌中筛选出高效溶藻的菌株,研究菌株的溶藻效果和初步作用机制,为开展赤潮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细菌发酵液与甲藻共培养来测定菌株的溶藻活性,检测藻细胞中丙二醛和抗氧化相关酶系统的响应规律,分析甲藻胞外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并通过KEGG和CAZy数据库预测目标菌株合成溶藻物质的能力。结果 从24株细菌中筛选到15株对至少一种甲藻表现出溶藻活性的菌株,总阳性率为62.5%,菌株M026对3种甲藻均表现出显著的溶藻效果。添加10%的M026发酵无菌滤液,共培养3 d后,3种甲藻细胞死亡率均高达95.0%。生理生化响应表明,在M026发酵无菌滤液胁迫下,甲藻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严重,3种抗氧化相关酶(SOD、CAT和APX)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且三维荧光光谱检测到藻细胞内溶产物为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类物质。通过全基因组分析,菌株M026含有溶藻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及多种降解植物细胞壁的酶。结论 菌株M026可作为微生物溶藻菌剂的候选菌株。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章宝丹1, 2 任晋玮1 翟亚楠1 贾佳3 蔡磊1, 2 刘玲1, 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1): 35-40.
    摘要:目的 研究1株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LW2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比对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从菌株发酵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methyl penicyrone (1)、penicyrone (2)、verrucosidin (3)、deoxyverrucosidin (4)、peniquinone A (5)和penipratynolene (6)。结论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LW23能产生具有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3和4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G27和三重耐药菌H. pylori BHKS159具有中等抑菌活性;化合物5对野油菜黄单孢菌、青枯雷尔菌、枯草芽胞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活性。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罗健雅1, 2 黄紫贝1, 2 赵以恒1, 2 郭鑫1, 2 李蒙1, 2 苏思元1, 2 李自盼1, 2 徐昀眺1, 2 王海燕3 刘文博1, 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1): 1229-1241.
    摘要:目的 筛选对多重耐药菌具有广谱抗性的放线菌,发掘新型抗生素,为人类和动物细菌性疾病防控提供物质储备。方法 采集江苏省部分地区土壤样品20份,稀释涂布于改良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 Chelex-100法提取放线菌基因组DNA,PCR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菌属。应用垂直条纹法检测放线菌对标准菌株和临床多重耐药分离菌株的抗菌效果;PCR检测放线菌抗菌活性和抗生素合成基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筛选抗菌活性最强的放线菌,检测不同时间抗菌物质释放量,测定临床分离病原菌的抗菌谱;基于16S rRNA基因确定其系统进化关系;对抑菌活性最好的放线菌进行基因组测序,应用antiSMASH 在线工具分析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其产生新颖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结果 从2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237株放线菌,分布于放线菌纲的10个目13个科19个属,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占分离总数的57.8%;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实验表明放线菌的抗菌作用与抗生素合成基因的存在可能呈正相关;抗菌活性最强的链霉菌命名为Y94,在第七天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最多;Y94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临床分离的238株不同种属的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Y94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其与甲酸链霉菌(Streptomyces formicae)1H-GS9的相似度为95.83%,可能为潜在新种;Y94全基因组中有多种抗生素相关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有巨大的生物合成潜能。结论 链霉菌Y94株具有抗多重耐药菌活性,可能属于1个新的种属,其抗菌活性物质可能是1种新的物质,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王世荣1, 2 畅文军2 陈惠琴2 戴好富2 曾艳波1, 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1): 1242-1250.
    摘要:目的 对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candidus HM5-4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该菌株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MTT法对所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A. candidus HM5-4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氯黄菌素(1)、4"-deoxyterphenyllin(2)、蓟黄素(3)、asperterphenyllin(4)、prenylcandidusin(5)、2,4-二甲氧基-1,10-二羟基对联三苯(6)、(±)-2-羟基-3-苯基丁酸(7)、candidusin A(8)、candidusin B(9)和aspergivone(10),其中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火龙果溃疡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当供试浓度为10.0 µg/disc时,其抑菌圈直径为(41.67±2.36) mm;化合物8对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SGC-7901、肺癌细胞A549和宫颈癌细胞Hela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17.51±0.11)、(31.45±0.11)、(32.27±0.20)、(77.43±0.26)和(68.88±0.57) µmol/L,化合物2对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94.58±1.21) µmol/L。结论 海绵共附生真菌A. candidus HM5-4具有生产抗菌、细胞毒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潜在研究价值。

  • 微生物药物筛选
    高谕康 刘培培 李燕楠 邱培菊 朱伟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1): 1251-1260.
    摘要:目的 优化海洋来源的蓝灰异壁放线菌OUCMDZ-413突变株CRM05的发酵条件,提高浅蓝霉素H的发酵产量并测定其对海洋环境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探索培养基组成、接种量、种龄、发酵天数、盐度、pH、碳源、氮源、前体以及大孔吸附树脂添加量,再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结果 优化后浅蓝霉素H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摇瓶发酵11 d(28℃、180 r/min)、装液量150/500 mL(体积分数)、优化培养基(20 g可溶性淀粉、10 g 蛋白胨、10 g 酵母浸膏、4 g NaCl、4 g CaCO3、0.1 g 2-吡啶甲酸、40 g XAD-16大孔吸附树脂、1 L 陈海水、灭菌前用1 mol/L盐酸调节pH 6.5)、2%接种量、5 d 种龄(即菌落的A600 2.72)。结论 以优化条件发酵菌株CRM05,浅蓝霉素H的分离产量达到434 mg/L,是优化前液体发酵产量的10倍和优化后固体发酵产量的1.6倍。浅蓝霉素H可显著抑制3种海洋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8、16和16 μg/mL,活性强于环丙沙星(相应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4、64和32 μg/mL)。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王晓洋1, 2 龚倩玉1 许言超1 左明星1, 2 王立平1, 2, 朱伟明1, 3,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0): 1118-1125.
    摘要:目的 利用表观遗传修饰剂诱导杜仲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ZWMJZ-042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方法 在大米固体
    培养基中添加5-氮杂胞苷对真菌进行培养;利用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试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菌株GZWMJZ-04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4-hydrocyclopeptin(1)、viridicatol(2)、viridicatin(3)、(2S, 4aR, 4bR, 6aS, 12bS, 12cS, 14aS)-4a-demethylpaspaline-4a-carboxylic acid(4)、fumigaclavine C(5)、(-)chaetominine(6)、cyclo(dehydrohistidyl-L-tryptophyl)(7)、dankasterones A(8)和2'-deoxythymidine(9)。化合物1,2,4,6~9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47.0、118.7、110.5、65.9、74.6、40.6和151.5 μg/mL,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为163.9 μg/mL。结论 利用表观遗传修饰剂可诱导杜仲内生真菌产生结构新颖的活性化合物。
  • 微生物药物筛选
    黄泽雕1 王文静1 廖梁秀1 鲜鹏杰2 杨小龙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0): 1126-1134.
    摘要:目的 从红豆杉内生木霉属真菌MPT-009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 采用硅胶、
    ODS、Sephadex-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率质谱、NMR波谱数据和电子圆二色谱(ECD)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通过二倍稀释法评价化合物对8种临床耐药性细菌和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从木霉属真菌MPT-009大米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聚酮化合物trichoketide F (1)和6个已知化合物10-deacetylkoningiopisin D(2)、koninginin A (3)、koninginin B (4)、koninginin D (5)、koninginin E (6)、isoharziandione (7)。化合物1对马铃薯黄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菌、棉花枯萎病菌、草莓黑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2.5~50 μg/mL。结论 本文对红豆杉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丰富了木霉属真菌代谢产物,且该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2.5 μg/mL。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汤倩玲 温福龙 袁阳 吴怡 马文博 褚以文 赵克雷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0): 1135-1140.
    摘要:目的 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模式菌,研究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及其作
    用机制。 方法 测定5个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PAO1生物膜、绿脓菌素、运动能力抑制活性,采用qRT-PCR测试其对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下调作用,并评估化合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的保护活性。结果 化合物SIIA-MA2与SIIA-MA4对PAO1生物膜、绿脓菌素、运动能力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作用机制均是并显著下调PAO1中10个已知的受群体感应系统正调控的基因。化合物SIIA-MA2与SIIA-MA4对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具有良好的体内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SIIA-MA2对急性感染模型具有显著保护活性;化合物SIIA-MA4对慢性感染模型具有显著保护活性。结论 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SIIA-MA2和SIIA-MA4通过抑制PAO1群体感应系统发挥抗感染作用。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王玉妃 余慧琳 王诗怡 孔凡栋 周丽曼 王聪*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9): 1008-1016.
    目的 从北部湾红树林区采集的植物样品中分离真菌,并从中发现具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10倍稀释
    法通过3种培养基分离北部湾红树林岸边植物中的真菌,发酵后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筛选优先研究菌株,并采用现代色谱分离
    技术对优选菌株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和文献数据对比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CCK-8法进行化合物细
    胞毒活性检测。结果 从北部湾红树林区来源的4个植物样品中共分离得到94株真菌,筛选出3株优选菌株,从中分离的3个主
    产物,分别鉴定为phomoxanthone A(1)、isomeleagrin(2)和(-)-(6S, 1'S)-pestalotin(3)。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多种
    细胞毒活性。结论 首次发现isomeleagrin对5637人膀胱癌细胞、DU145人前列腺癌细胞、A673人横纹肌肉瘤细胞具有一定的细
    胞毒活性,红树林区来源真菌具有产生细胞毒活性化合物的潜力。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杨骁1 任晋玮2 徐利剑1,* 刘玲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8): 879-884.
    目的 研究海洋真菌Fusarium sp. HL2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后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方法并比对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孢子萌发法评价其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plancyin G(1)、吲哚-3-乙醛酸甲酯(2)、吲哚-3-乙酸(3)、丁二酸二甲酯(4)、阿魏酸(5)、gibepyrone F(6)、6-((2S,3S)-2,3-二羟基-2-丁醇基)-3-甲基-2-吡喃酮(7)和6-((2R,3S)-2,3-二羟基-2-丁醇基)-3-甲基-2-吡喃酮(8)。结论 化合物5、7和8对青枯劳尔菌BXL018、甘蓝黑腐病菌BLY013和辣椒青枯病菌BLY014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李铭晖 王明明 殷鹏凯 杨自忠 肖怀 杨大松 杨银河*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8): 885-893.
    目的 研究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成虫肠道的活性真菌,为抗菌、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新的真菌资源。方法 结合稀释涂布法和选择培养法对喙尾琵琶甲成虫肠道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以9株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肠道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结合形态学,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ITS序列比对,鉴定抗菌活性显著的真菌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5株肿瘤细胞,对已鉴定的菌株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 从喙尾琵琶甲肠道中分离获得108株真菌,其中17株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选择7株抑菌活性显著(抑菌圈直径≥14 mm)的真菌进行鉴定;研究还显示3株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喙尾琵琶甲肠道来源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抗菌及抗肿瘤活性。
  • 微生物药物筛选
    幸红霞1 姚倩2 张雨铖2 廖俊米3 董娟3 余沁2 郭晓强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8): 894-899.
    目的 考察二氧化氯对桃褐腐病主要致病菌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酵母菌(Kazachstania exigua)以及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效果。方法 以褐腐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为实验对象,采用固体培养法测定菌斑直径和细菌存活率;测定胞外培养液电导率,蛋白质和DNA含量,检测胞内丙二醛浓度和脱氢酶活性,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随着二氧化氯浓度升高,菌斑直径和细菌存活率逐渐降低,胞外培养液电导率、蛋白质、DNA含量和胞内丙二醛含量增加,脱氢酶活性显著下降;二氧化氯对褐腐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P<0.05)。电镜扫描下可见细菌细胞膜边界模糊,有明显渗出液。结论 二氧化氯能有效抑制褐腐菌的生长,其机制与破坏细菌细胞膜,使细菌代谢酶失活有关。
  • 微生物药物筛选
    于东瑾1 辛蕊1 马永正1 牛志广1, 2, *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7): 766-777.
    青铜小单胞菌MCCC 1K05785分离自海洋近岸沉积物。作为天然产物的来源,它同时表现出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本研究对该菌株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在基因水平上探索了其潜在含有的耐药相关蛋白,以明确该菌株的耐药机制。首先在实验室环境下培养菌株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再通过对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挖掘菌株耐药相关蛋白、潜在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其他特性。结果表明,MCCC 1K05785菌落呈橙红色,60~108 h为菌株对数生长期。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利福平、氯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耐药。菌株基因组全长为6861996 bp,GC含量为72.79%。共预测到6136个基因。预测基因序列总长度为6196530 bp。KEGG数据库注释到336个基因参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antiSMASH预测到23个基因簇。分析耐药蛋白发现,外排泵是菌株表达丰富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揭示了MCCC 1K05785是具有多重抗生素耐药性的菌株,同时具有合成新颖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翟晓旭1,2 刘迪1,2 隋丽英3 罗轲轲2 张本印4 张得钧4 薛春梅1,* 刘少伟2,5,* 孙承航2,4,5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5): 507-517.
    摘要:目的 对藏北高原当穹错盐湖来源放线菌N85进行初步分子鉴定及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方法 通过菌株16S
    rRNA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初步确定N85的分类地位;以抗菌活性及代谢物丰富度为指标,采用
    OSMAC策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基于HPLC-UV、UPLC-Q-TOF-MS及UNIFI数据库筛查技术,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预测;通
    过硅胶柱色谱和反相HPLC分离纯化活性成分;经NMR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菌株N85隶属于
    拟诺卡菌属放线菌,经过OSMAC培养基优化,从菌株粗提物中预测并分离鉴定3个活性产物,分别为萘醌类化合物2-methoxy-
    1,4-naphthoquinone (1),吡喃酮类化合物norcardiatone A(2)和norcardiatone C(3),其中化合物1为主要活性成分。化合物1~3首次
    从内陆盐湖来源放线菌中分离获得。结论 应用光谱、质谱等多谱学数据分析结合UNIFI数据库筛查等策略,可快速实现天然
    产物的早期结构排重,对加速新型抗生素的高效发现具有指导意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杨芹1 郭普宇1,2 Elena Y. Abidueva3 刘少伟1 李飞娜4 薛春梅2,* 孙承航1,5,*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4): 403-412.
    摘要:目的 探究西伯利亚Gudzhirganskoe盐湖土壤放线菌多样性、新颖性和活性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放线菌新物种
    和新抗生素的发现储备菌种资源。方法 采用10种分离培养基,利用稀释涂布法进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通过PCR扩增和测
    序,比对16S rRNA序列进行放线菌多样性和新颖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潜在放线菌新物种发酵液的酯相萃取物、水相和菌
    体相进行抗菌活性筛选;采用反相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菌株Hoyosella sp. S15b3-3
    粗提物的活性成分,通过ESI-MS、NMR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稀释法评价化合物1和2的抗菌活
    性。结果 从15份样品中分离获得1343株放线菌,分属于10目23科42属,其中涅斯捷连科菌属、拟诺卡菌属和链霉菌属为优
    势菌属;15株放线菌与近缘菌株的16S rRNA基因的最高相似度≤98.65%;5株潜在新物种对至少1株检定菌表现出抗菌活性;
    从Hoyosella sp. S15b3-3中分离鉴定2个已知化合物1(3-吲哚甲醛)和2(2-羟基-1-(3-吲哚)乙酮),化合物1对2株鲍曼不动杆菌(2799
    和ATCC1960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64和32 μg/mL。结论 西伯利亚Gudzhirganskoe盐湖土壤含有丰富的放线菌资
    源,且新颖性较高,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物种和新抗生素的潜力,值得深入研究。
  • 微生物药物筛选
    官莹莹1,2 李诗敏1 袁干军1,2,* 易厚琴1 张同科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4): 413-418.
    摘要:目的 探究植物源抗菌天然产物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分别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效果,发现不同联合应用效果的
    抗菌组合物。方法 分别以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01为指示菌株,采用微量肉
    汤稀释法,测定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和不同作用机制抗生素对指示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再采用棋盘格法,分别测定鼠尾草
    酸、α-倒捻子素与不同作用机制抗生素联用对测试菌株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结
    果 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联合硫酸庆大霉素对测试菌株的FICI范围分别为0.28~0.62、0.31~0.50,前者对两株测试菌株分别显
    示协同或无关作用,后者均显示协同作用;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分别与其他抗生素对测试菌株的FICI范围为0.52~1.12,均显
    示无关作用。结论 靶向细胞膜的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与作用于核糖体影响细胞膜的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联用时,主要呈现
    协同的联合抗菌效果,进一步证实了课题组发现的联合用药效果的相关规律;组合物鼠尾草酸/硫酸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不同菌株既可显示协同,又可显示无关作用,为联合用药防细菌耐药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 微生物药物筛选
    闫璧滢 陈渝川 雷丽娟 王潇 解云英 赵午莉 张晶 司书毅 陈明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2): 158-171.
    目的 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3种植物和沉积物来源真菌多样性进行勘探,旨在发现潜在的真菌新物种和药用真菌。
    方法 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初步鉴定,并对真菌发酵粗提物进行抗菌、抗新冠病毒靶标、
    抗结核、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广泛活性筛选。结果 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植物和沉积物中共分离得
    到164株真菌,鉴定出106株,分布在17个目33个科43个属,其中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
    (Aspergillus),分别占总体的12.26%、12.26%和9.43%。结论 初步认知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3种植物及沉积物来源真菌的多样
    性,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能产生活性物质的真菌,为后续研究红树林环境来源的真菌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奠定了
    基础。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李风玲1,2,3 张云2,3 李培海2,3 李华1 杨桂文1,* 刘可春2,3,*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02): 172-178.
    目的 利用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对纯绿青霉醇(viridicatol)抗炎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硫酸铜
    (CuSO4)构建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评价纯绿青霉醇的抗炎活性。将炎症状态下的斑马鱼(3 dpf)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纯绿青霉醇
    (30、60和90 μg/mL)中2 h,布洛芬(ibuprofen,IBF)作为阳性对照,观察斑马鱼神经侧线炎症细胞迁移和聚集的数量变化情况并
    计算荧光强度;利用RT-PCR技术测定各组斑马鱼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炎症模型组相比,布洛芬组和纯绿青霉醇
    组斑马鱼炎症细胞迁移和聚集的数量以及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同时30、60、90 μg/mL剂量下的纯绿青霉醇能显著提高pparγ的
    mRNA表达水平,抑制炎症相关因子iκbαa、ap-1、nf-κb、il-1b、il8、ptges和myd88的mRNA表达。结论 本研究通过建立斑马
    鱼急性炎症模型探究了纯绿青霉醇的抗炎作用,首次发现其机制可能是纯绿青霉醇激活pparγ表达,抑制nf-κb和ap-1转录活性,
    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从而缓解炎症,为纯绿青霉醇的应用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