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分析质控与制剂”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分析质控与制剂
    王梦娜1, 2 苗会娟2 高燕霞2 徐艳梅2 王茉莉1, 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 50(1): 58-64.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LC-MS/MS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
    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100 mm×3 mm,2.7 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
    为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 ℃;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
    监测(multi-reaction monitoring, MRM)模式对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同时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6种杂质在0.25~100 ng/mL范围内
    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美罗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4%~103.5%,相对标准偏差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5.1%;在厄他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2%~102.7%,
    RSD<3.9%;在比阿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3%~102.9%,RSD<4.3%;检测限分别
    为0.002,0.01,0.008,0.002,0.001和0.08 ng/mL,定量限分别为0.008,0.04,0.02,0.008,0.004和0.2 ng/mL。样品中均未检
    出上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实验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测定以上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为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 分析质控与制剂
    苏爽 杨继伟 徐巧 李剑 俞晓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 50(1): 65-69.
    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 样品使用稀释液
    (0.5%氨水)溶解后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
    为40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2种杂质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2种杂质在0.375~30 μg/L范
    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9和0.05 μg/L;定量限分别为0.375和0.188 μg/L;2种杂质在磷酸特地唑胺中,25%
    限度、50%限度、100%限度和150%限度的加标回收率(n=3)在96.9%~129.6%之间,回收率RSD小于5%。结论 对磷酸特地唑胺
    片和原料药中杂质进行检测,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药,两种杂质总量均未超过限值。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准确度高,
    可用于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为磷酸特地唑胺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彭锐1, 2 纪亮2 谢天择2 刘煜飞2 陈两绵2 刘涛3 王智民2 高慧敏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2): 1399-1410.
    摘要:目的 明确北重楼与法定基原重楼滇重楼和华重楼的化学差异性及其抗肿瘤和抗炎活性差异,为北重楼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3种基原重楼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并探索是否含吡咯里西啶生
    物碱类成分;采用对肝癌HepG2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评价抗肿瘤活性;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
    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 从3种基原重楼中鉴定出67个化合物,其中53个为甾体皂苷,在北重楼中鉴定到22个甾体皂苷,未
    鉴定到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试验药物浓度下,北重楼仅对A54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50为141.0 μg/mL,而3种基原重楼在
    无毒浓度下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均不显著。结论 与法定基原重楼相比,北重楼含有的甾体皂苷成分
    种类较少,且组成上以多羟基类甾体皂苷为主;从本实验北重楼样本中未发现已分离得到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药理活性方
    面,北重楼具有潜在的抗肺癌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北重楼的药效物质以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参考。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吴春红1, 2 王健3 郭晓怡1 李健3 李亚玲1 刘明华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1): 1297-1303.
    摘要:目的 丁香活性组分(active fraction from clove,AFC)具有明显的抗结肠癌活性,前期研究已制备AFC-PEG-PLGA
    纳米粒,本研究进一步系统评价AFC-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体内抗结肠癌活性。方法 常规培养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SW620、HCT8和LOVO,以CCK-8试剂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及IC50值,筛选AFC-PEG-PLGA纳米粒敏感的结肠癌细胞;
    建立裸鼠HCT116结肠癌细胞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0.9% NS)、阳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30.0 mg/kg)及PEGPLGA
    空纳米粒对照组、AFC(100 mg/kg)、AFC-PEG-PLGA纳米粒(100 mg/kg)治疗组。每周连续给药5 d后停药2 d,给药4周,
    每2~3 d测量瘤径和体重1次,计算肿瘤体积(tumor volume,TV)、相对肿瘤体积(relative tumor volume,RTV)和相对肿瘤增殖
    率(T/C%)。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剥取瘤组织,称瘤重,检测AFC-PEG-PLGA纳米粒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体外实验
    结果表明,AFC-PEG-PLGA纳米粒对结肠癌细胞HCT116、SW620、HCT8和LOVO的IC50为(99.58±5.48)、(145.66±6.96)、
    (162.62±6.58)、(229.24±9.25) μg/mL,活性最强的是HCT116细胞,活性略强于AFC。体内实验结果发现,经5-Fu、AFC与
    AFC-PEG-PLGA纳米粒治疗后,裸鼠TV、RTV、T/C/%及裸鼠瘤重均明显下降,其中T/C/%分别为37.54%、57.39%和43.04%,
    AFC-PEG-PLGA纳米粒作用强于AFC,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AFC-PEG-PLGA纳米粒具有较强的体外、体内抗结
    肠癌活性,以HCT116作用最强,活性强于AFC。
  • 分析质控与制剂
    胥树波 程睿 罗厚华 刘阔 邓金根 耿越飞 谢微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149-1154.
    摘要:目的 对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的一个含量略大于0.05%的未知单杂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结构。方法 采用制备HPLC
    对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的一个未知杂质进行富集、分离和纯化,得到高纯度杂质样品并通过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
    (NMR)技术及HPLC进行杂质结构的确证。结果 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目标杂质的结构为(2S,3R,5R,6R)-3-甲基-3-乙基-6-[(R)-(-)-2-
    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即阿莫西林C3位上的一个甲基被乙基替代后形成
    了五元环3-甲基-3-乙基二取代阿莫西林的衍生物。结论 该杂质系首次从阿莫西林原料药中鉴定出来,其与阿莫西林结构密切
    相关,归为无新的高毒性结构杂质即一般杂质,建议可在原料质量标准中对其适当放宽限度。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沈丹丹1 吴群1 姜学美1 沈川2 许娟3 侯立新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10): 1155-1161.
    摘要:目的 为他扎罗汀凝胶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设计及关键质量属性评价提供指导。方法 逆向解析原研产品ZORAC®
    和国产仿制药产品乐为®处方,比较处方(Q1)和关键辅料的处方用量(Q2)差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流变仪考察粒度、流变特性
    等微观结构特性(Q3)差异。结果 国产仿制药产品乐为®与原研产品ZORAC®均为“非牛顿流体”,均属于弱性凝胶,但在稳定
    剂种类及用量、活性成分晶体形态、流变特性、pH值等5个关键质量属性方面差异显著,说明两者产品Q1、Q2及Q3均不一致,
    推测Q1、Q2和工艺设计不同引起Q3差异。结论 本研究可用于指导国内生产企业优化处方工艺设计,为皮肤外用半固体制剂一
    致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梅芊 张婷婷 李倚天 李洁 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9): 1019-1024.
    摘要:目的 分析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新建的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
    抑菌剂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抑菌剂影响因素试验、抑菌剂与包材的相容性对23批次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的抑菌剂进行检
    测,分析该产品中抑菌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羟苯乙酯的含量随产品剩余效期减少而降低,产品使用的
    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对抑菌剂羟苯乙酯存在吸附作用。结论 目前国产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羟苯乙酯的使用存在一定
    问题,建议企业重视处方中抑菌剂种类和含量的筛选以及抑菌剂稳定性的考察,并改进包装材料,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
  • 分析质控与制剂
    马炳存 李增婷 曹乾超 易秋艳 王灿 刘华 罗慧萍 崔学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8): 883-889.
    目的 评价利巴韦林滴眼液抑菌效力能否满足《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21>的有关要求,分析抑菌剂种类
    和浓度差异,探索处方优化条件。方法 按“《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对利巴韦林滴眼液制剂、不含抑菌
    剂的利巴韦林溶液、抑菌剂溶液(苯扎溴铵、羟苯乙酯、硫柳汞钠)进行抑菌效力考察。结果 利巴韦林溶液对细菌有一定抑菌
    作用,对真菌抑菌效力较低,需要添加适宜的抑菌剂以保证其抑菌效力满足要求。苯扎溴铵溶液(0.1 mg/mL)抑菌效力可达到A
    级标准,硫柳汞钠溶液(0.006 mg/mL)可达到B级标准,羟苯乙酯溶液(0.25 mg/mL)不满足B级标准。抽检的11份利巴韦林滴眼液
    制剂中,含苯扎溴铵的5份样品抑菌效力可达到A级,含硫柳汞钠的1份样品含可达到B级,羟苯乙酯的5份样品不满足抑菌效力
    标准要求。结论 综合抑菌效力试验数据及3种抑菌剂毒性、国内外常用浓度、限值范围等信息,利巴韦林滴眼液中苯扎溴铵
    的浓度仍有优化下降的空间,羟苯乙酯和硫柳汞钠在利巴韦林滴眼液处方中抑菌效力不满足要求或毒性较大,不适宜作为抑菌
    剂使用,建议优化处方更换更加适宜的抑菌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李茜 杨博涵 李洁 李倚天 王立萍 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7): 809-814.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测定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与N-亚硝基二乙胺
    (NDEA)的含量。方法 采用GL Sciences InertsilTM ODS-3(100 mm×3.0 mm, 3 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
    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为35 ℃;检测方式为正离子(ESI+)模式下选择离子监测
    (SIM)。结果 NDMA在0.5416~270.8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08与0.01 ppb,加标回收
    率为99.3%~107.0%;NDEA在0.1463~73.14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01与0.002 ppb,加
    标回收率为90.0%~96.0%。对7批次原料、66批次制剂与影响因素试验下放置的制剂进行测定,结果3批原料与30批制剂中检出
    NDMA,所有样品均未检出NDEA;影响因素试验下的制剂NDMA与NDEA均未增加。结论 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
    高,可用于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DMA与NDEA的测定,并建议企业对头孢哌酮钠原料生产工艺进行评估并严
    格控制。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吴雨珊 孙冰清 张妤 姜芹 顾欣 张文刚 曹莹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6): 667-672.
    摘要:目的 优化硫酸新霉素含量管碟法测定方法,增大新霉素抑菌圈直径大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按照《中国兽药典》2020版一部附录1200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的实验基本要求,设置菌液麦氏浊度(0.5、1、2、3和>4 mcf)、培养基pH(7.6、7.8、8.0、8.2和8.4)、磷酸盐缓冲液中NaCl添加比例(0、3%、4%、5%、7%和9%)等变量进行含量测定,比较抑菌圈直径大小和可信限率等指标。结果 在添加0.5%的菌液麦氏浊度为3 mcf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培养基pH为8.0、缓冲液添加5%的NaCl条件下,高剂量抑菌圈直径扩大至20 mm左右,抑菌圈边缘清晰,且符合《中国兽药典》可信限率的要求(不大于5%)。通过多产品多厂家的实样验证此条件稳定可靠。结论 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硫酸新霉素常规效价含量的测定。
  • 分析质控与制剂
    程晓敬1 陈怡健1 李智斌2 梁劲康3 胡巧红1, 4,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5): 535-543.
    摘要:目的 以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为包合材料制备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包合物FF/DM-β-CD,以改善FF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方法 在应用分子对接结合相溶解度法筛选合适的环糊精(CD)后,采用加热搅拌法制备FF/DM-β-CD,并使用DSC、PXRD、FT-I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对其溶解性、溶液稳定性和体外溶出进行考察,同时进行了FF/DM-β-CD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结果 FF与 HP-β-CD、DM-β-CD和SBE-β-CD对接后的模型较稳定,DM-β-CD改善FF溶解度的效果最好。选择DM-β-CD作为包合材料,加热搅拌法制备了FF/DM-β-CD,DSC、PXRD和FT-IR结果证实FF/DM-β-CD的形成。FF/DM-β-CD可显著增加FF的溶解度,在标准硬水、自来水、去离子水和纯化水中的溶解度均大于FF的55.0倍。FF/DM-β-CD溶液在25 ℃放置1 d后,自来水中无析出,标准硬水、纯化水和去离子水中有微量析出;随着时间增加,析出逐渐增多,7 d后,以自来水中析出最少;FF含量无明显变化。FF/DM-β-CD在不同水质水中的溶出无明显差异,25 ℃、5 min时均已完全溶出,为FF原料药的17.09倍。与FF相比,FF/DM-β-CD能明显提高FF在鸡体内的生物利用度(Fr=165.24%)。结论 以DM-β-CD为包合材料制备FF/DM-β-CD,可显著提高FF的溶解度、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 分析质控与制剂
    钱叶飞 鲁辉 许奇 吴杨 黄逸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2): 181-188.
    摘要:目的 对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普托马尼各合成路线涉及的3个共性工艺杂质:(S)-叔丁基二甲基硅烷缩水甘油醚(杂质I)、(S)-丁酸缩水甘油酯(杂质II)、4-三氟甲氧基溴苄(杂质III)进行遗传毒性评价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基于专家规则和统计学原理的2种互补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Derek和Sarah)对普托马尼中3个工艺杂质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评价结果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采用分时段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同时对这3个工艺杂质进行测定,并阐述这3个工艺杂质在EI源下的质谱裂解规律。结果 杂质I和杂质III Derek评估结果均为阳性,Sarah评估结果分别为模棱两可和阴性,依据ICH M7指南分类为3类致突变杂质;杂质II Derek评估结果为阳性,Sarah结果显示有明确的Ames阳性实验结果,为2类已知致突变杂质。3个工艺杂质均需按照毒理学关注阈值(TTC)进行控制,建立的GC-MS/MS法经验证3个杂质可有效分离,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定量限均低于拟定限度的1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5.5%、104.4%和108.5%,重复性RSD(n=6)分别为2.2%、5.8%和2.2%。3批样品均检出杂质III。结论 建立的GC-MS/MS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普托马尼中3个潜在致突变杂质的测定。由于杂质II也是恶唑烷类抗菌药如利奈唑胺、咔哒唑胺、泰地唑胺等的共性工艺杂质,因此本研究也为其他恶唑烷类抗菌药中杂质II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分析质控与制剂
    程华1 唐荣1 刘莉颖1 常艳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1): 65-74.
    摘要:目的 为硫酸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中庆大霉素C组分及有关物质建立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HPLC-ELSD方法,色谱柱:GRACEApollo C18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0.2 mol/L三氟乙酸溶液-甲醇(96:4, V/V),流速0.6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Waters低温分流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载气流量40 psi,漂移管温度55 ℃。结果 所建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庆大霉素C组分与各杂质间分离完全,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和小诺霉素分别在0.5~6 mg/mL、25~100 μg/mL和25~1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各浓度的对数值与对应色谱峰面积的对数值呈现出良好的线性。采用所建方法对市售16家生产企业43批次硫酸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样品进行测定,获得该制剂产品中各组分及有关物质的数据。结论 所建方法是在中国药典方法基础上优化并验证适用于硫酸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C组分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稳定性好。由获得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复方制剂中C组分及有关物质的含量在各厂家间或同厂家不同批次间差异显著,可能存在影响用药安全的潜在隐患,建议在该剂型质量标准中增加相关质控项。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刘万里1 唐璐2 王梦雪1 王椿1 董志红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1): 75-82.
    摘要:目的    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通过有效持续释放药物,达到杀灭细菌,有效地治疗牙周炎的目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高电场下,将有机高分子拉伸成纳米纤维,在收集滚筒上形成纳米纤维膜。将不同含量的甲硝唑(metronidazole, MNZ)(1wt%、3wt%、5wt%)负载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纳米纤维膜上。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亲疏水性测试、拉伸试验、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进行表征,得到较为适合的MNZ/PLGA纳米纤维膜。结果    随着甲硝唑含量的增加,PLGA复合纳米纤维丝直径逐渐增大,3wt% MNZ/PLGA复合膜均匀,当甲硝唑含量达到5wt%时,纤维丝粘连严重,且有大的颗粒状滴液团聚。MNZ表现为嵌入吸附在PLGA上,各基团表现出较好的理化特性。纳米纤维膜由原来的疏水逐渐变成亲水膜,拉伸性能随着甲硝唑含量增加逐渐减弱降低,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    在药物释放中,3wt% MNZ/PLGA膜缓释效果优于其它组。3wt% MNZ/PLGA膜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附,有优越的力学性能,稳定持久的持续释放效果。MNZ/PLGA生物膜的制备为牙周炎的贴膜治疗优化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 分析质控与制剂
    罗金华1 余建巧1 刘会1 梁立1 张颖1 谢华2 姚倩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 49(01): 83-89.
    摘要:目的 将石榴籽油(pomegranate seed oil, PSO)分离为不同极性部位,并比较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出PSO甘油三酯(pomegranate seed oil triglyceride, PSO-TG)和甘油二酯(pomegranate seed oil diglycerides, PSO-DG),用无水乙醇提取PSO,制得富含多酚的PSO(polyphenol enriched pomegranate seed oil, P-PSO);用自由基清除法考察各油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油的抗菌能力;将4种油制成纳米乳,考察各纳米乳对α-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PSO、PSO-DG、PSO-TG和P-PSO的极性顺序为P-PSO>PSO-DG>PSO>PSO-TG;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P-PSO>PSO-TG>PSO>PSO-DG;PSO-DG对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种油(P<0.05),PSO对少孢哈萨克斯坦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有最强的抗菌作用;纳米乳对α-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为PSO-DG>PSO>P-PSO>PSO-TG。结论 油的极性影响着其对细菌质膜和细胞壁的穿透能力,以及与酶的亲和作用,是油发挥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姚兰 傅蓉 邹宇 孙苓苓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2): 1362-1372.
    摘要:目的 对工艺中可能产生的对甲基苯磺酸烷基酯建立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的测定方法。方法 以(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进样口温度为200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50 ℃,维持1 min,以每分钟10 ℃升温至300 ℃;进样体积1 μL。以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检测;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EI),质谱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MRM)。结果 经方法学验证,混合对照品溶液各峰分离良好,对甲基苯磺酸甲酯、乙酯、异丙酯分别在0.002485~0.1863 μg/mL、0.002019~0.1514 μg/mL 、0.001879~0.1409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0.05~0.15 μg/mL浓度范围内回收率为94.5%~113.7%,方法检出灵敏度低于1%TTC。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托西酸舒他西林中对甲基苯磺酸烷基酯的测定。按该方法形成质量标准草案,并采用拟修订方法对生产企业提供的6批样品进行测定,6批样品均符合规定。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卢玉凤 李洁 李少杰 李茜 梅芊 林红军 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2): 1373-1384.
    摘要:目的 对磺胺嘧啶锌软膏的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理念,建立HPLC法测定磺胺嘧啶锌软膏的含量、有关物质与抑菌剂含量,并开展水活度、抑菌效力、酸碱度、体外释放等相关探索性研究项目。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抽检的29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的样品进行检验,并对测定结果统计分析与汇总,进而科学公正地评价其质量。结果 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29批次磺胺嘧啶锌软膏的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提示磺胺嘧啶锌软膏的处方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可通过优化处方设计提高释放率和降低黏稠度,并选择合适的抑菌剂种类,增强对真菌的抑菌效力等改善产品疗效。同时,提示原料质量与软膏生产过程控制对软膏质量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行标准中鉴别项有待优化,含量测定方法为永停滴定法,受基质干扰,新建专属性更强的HPLC法。结论 目前磺胺嘧啶锌软膏整体质量一般,软膏和原料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建议企业优化处方设计,同时关注原料质量与软膏生产过程控制,从而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 分析质控与制剂
    蒋惠源1 张培培2 仇雅静1 王琰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2): 1385-1392.
    摘要:目的 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FQ-PCR)检测头孢类产品中残留DNA方法开发、验证及应用。方法 采用柱式游离DNA抽提试剂盒(离心柱法)提取供试品中残留DNA;将已知浓度的产黄枝顶孢霉基因组DNA标准溶液系列稀释后,根据DNA标准溶液的循环阈值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对5种头孢类产品中的残留DNA进行定量分析;对方法进行专属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验证,并使用该方法对5种头孢类产品进行残留DNA检测。结果 DNA标准溶液的线性范围为10 fg/μL~1 ng/μL、相关系数R2>0.99、扩增效率为90%~110%、LOD相当于83 pg/g,质控样品回收率为 50%~150%,供试品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0%,方法学验证的各项参数均符合规定。结论 离心柱法结合qPCR探针法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对5种头孢类抗生素中的残留DNA进行定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等各项指标均可达到方法验证的要求,适用于头孢类产品中残留DNA的检测,对其他发酵或半合成抗生素的质量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向杰 崔晓莉 李璐一 周同喜 方娟 郑业焕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1): 1261-1266.
    摘要:目的 通过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质控菌株和临床收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进行测定,探讨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在病原微生物快速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D-荧光素钠、Mg2+、O2和待测菌株为荧光素酶催化反应底物,连续检测待测菌与抗生素孵育过程中相对光强度(relative light unit, RLU)变化,计算发光率并确定MIC,分析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本一致性(essential agreement,EA)和分类一致性(categorical agreement,CA)。结果 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快速检测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质控菌株MIC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MIC结果CA和EA值均为100%;并应用该检测体系对91株临床革兰阴性菌样本、93株革兰阳性菌样本进行MIC测定,革兰阴性菌检测结果中的6种药物EA和CA分别大于90%和84%,革兰阳性菌检测结果中的6种药物EA和CA分别大于90%和80%,并使检测周期由常规药敏实验的16~24 h缩短至5~6 h。结论 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快速检测药敏结果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且更快速、敏感,可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全新的快速药敏检测方法。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刘沙1 邹玉明2 姜学美2 沈丹丹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3, 48(10): 1151-1162.
    摘要:目的 建立LC-MS/MS法测定并比较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原料及制剂的杂质谱。方法 采用ACE C18(2.1 mm×100 mm,1.7 μm),以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5.2)-乙腈(98:2, V/V)为流动相A,以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5.2)-乙腈(50:50, V/V)为流动相B,流速0.3 mL/min,梯度洗脱,柱温30 ℃,自动进样器6 ℃;分别以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与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采集杂质谱的PDA数据、质谱的母离子及子离子数据,结合杂质的色谱行为,比较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原料及制剂的杂质谱。结果 该方法对氨苄西林及其杂质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可以检测19个主要杂质,其中13个已知杂质准分子离子峰与EP杂质对照品一致,推测了6个未知杂质结构。厂家B与厂家C氨苄西林胶囊(均尚未通过一致性评价)杂质谱与日本参比制剂基本一致;厂家D(尚未通过一致性评价)检出杂质谱与厂家E(通过一致性评价)略有差异,厂家E未检出杂质F和杂质14号。结论 建立的LC-MS/MS法能有效地洗脱、分离氨苄西林降解杂质与工艺杂质,并全面分析杂质谱,为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制剂一致性评价工艺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