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艰难梭菌感染”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艰难梭菌感染
    郑丽思1 赵帆1 朱嘉梁2 吕涛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 50(2): 121-128.
    摘要:目的 回顾性调查4年期间某综合性医院血液病患者艰难梭菌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用核糖体分型技术分析艰
    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院内传播的风险。方法 2019年7月—2023年7月,从血液病房患者腹泻粪便样本中分离出艰难梭菌;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毒素基因tcdA、tcdB和二元毒素基因(cdtA、cdtB);毛细管凝胶电泳核糖体分型技术对产毒菌株进
    行分型研究。结果 共分离得到130株产毒艰难梭菌,其中毒素A和B均阳性(A+B+)菌株116株(116/130,89.2%);毒素A阴性而
    毒素B阳性(A-B+)菌株14株(14/130,10.8%);130株产毒菌株中二元毒素阳性菌株7株(A+B+CDT+)(7/130,5.4%)。PCR核糖体分
    型将130株产毒艰难梭菌分为9个克隆群,同源性分析发现产毒素艰难梭菌在不同楼层病房之间以及同一病房不同时间有一定的
    流行。结论 针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血液恶性疾病患者,应提高临床医生对艰难梭菌感染的诊疗意识;同时可应用相应的
    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监测聚集性病例菌株,对污染的医疗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
    从而减少艰难梭菌院内暴发流行。
  • 艰难梭菌感染
    郑莉莉 强鑫华 嵇龙飞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 50(2): 129-136.
    摘要:目的 研究地市级医院住院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湖州
    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1月—2023年12月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培养分离艰难梭菌后,采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毒素基因,菌
    株经全基因测序后(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从500份住院患者腹泻样本中分离得到49株
    艰难梭菌,其中产毒型艰难梭菌40株,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s, CDI)阳性率为8.00%;PCR检测的毒素基因
    主要为tcdA(+)/tcdB(+),双毒素基因阴性(A+B+CDT-),占97.50%(39/40),1株携带双毒素基因(A+B+CDT+);CDI阳性率最高的
    科室是消化内科,其次为ICU;MLST分型中,共有13种ST型别,其中ST2型为优势型别,占30.00%;结合WGS数据分析,未
    发现艰难梭菌菌株在研究期间发生流行和传播。结论 本院CDI在住院腹泻患者中的发生率较低,未发生院内感染传播和暴发
    流行现象,但不排除存在未知感染源可能性,应重点关注重点科室,如ICU 患者发生CDI情况。
  • 艰难梭菌感染
    古文鹏1 贾森泉1 周永明1 尹建雯1 赵世文1 赵晓南1 吴媛2 伏晓庆1,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 50(2): 137-143.
    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SYBR染料法的能够精确定量艰难梭菌主要毒素tcdA和tcdB基因表达量的绝对定量PCR方法,
    并进行应用。方法 以CD12038艰难梭菌参考菌株为研究对象,扩增tcdA和tcdB基因的部分片段,然后将二者克隆到pUC57
    质粒载体中进行测序鉴定。采用梯度稀释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SYBR荧光染料法进行qPCR扩增,建立标准曲线。然后在
    4种主要的产毒性艰难梭菌流行参考菌株中验证菌株培养后tcdA和tcdB基因的拷贝数。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能够精确定量
    产毒性艰难梭菌tcdA和tcdB基因拷贝数的绝对定量PCR方法,其中tcdA基因的线性范围为(2.71×102~2.71×109)拷贝/μL,
    灵敏性为(324.70±33.42)拷贝/μL,批内变异系数(CV)为0.60%~1.12%,批间CV为0.57%~0.92%。tcdB基因的线性范围为
    (2.59×102~2.59×109)拷贝/μL,灵敏性为(539.05±133.28)拷贝/μL,批内CV为0.37%~1.61%,批间CV为0.84%~1.76%。2个基因
    的溶解曲线均呈现单一峰值,特异性良好。对4种产毒性艰难梭菌参考菌株培养24 h后的tcdA和tcdB基因拷贝数研究结果显示,
    R20291(ST1/RT027)菌株的tcdA和tcdB基因表达水平最高,而其余3个菌株的表达水平较为相似。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产毒
    性艰难梭菌tcdA和tcdB基因的绝对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广、灵敏性高、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良好等特点,为后续
    艰难梭菌主要毒素基因的精确定量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 艰难梭菌感染
    毕夏菁 杨芷 赵平 童晓飞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 50(2): 144-151.
    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神经外科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及在院内监测条件下,及时且严格落实院内防控和个人卫生措
    施在控制院内艰难梭菌交叉传播的实效性,以及临床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艰难梭菌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单位自2011年1
    月开始进行艰难梭菌院内传播监测,其间发现神经外科病房出现艰难梭菌交叉传播,通过科室感控责任护士监督严格落实防控
    措施,加强临床护理,同时继续监测病房艰难梭菌流行;并将分离培养的艰难梭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解监测不同时期
    艰难梭菌的基因特征。结果 本研究涵盖神经外科3个楼层的病房(病房一、病房二和病房三)住院腹泻患者,共计分离得12株艰
    难梭菌,主要为ST35和ST37,分离率为10.9%(12/110)。在监测前期,通过PCR-核糖体分型发现不同楼层的菌株之间存在同源
    性。在院感科督查下,由感控责任护士规范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对艰难梭菌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在后续监测过程中未
    发现艰难梭菌的交叉流行。通过对分离到的艰难梭菌全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交叉传播菌株属于携带多重耐药基因的ST-37型艰
    难梭菌。结论 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落实院内防控和个人卫生措施是减少院内传播和实现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
    要的措施。同时,精细化的临床护理能改善神经外科艰难梭菌感染患者预后。
  • 艰难梭菌感染
    陈时尧1 吴韬2,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 50(2): 152-159.
    摘要: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芽胞厌氧杆菌,该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艰难梭菌感染的症状从轻度腹
    泻至严重的伪膜性结肠炎。巨噬细胞作为一种先天性免疫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在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通
    过识别、吞噬抗原,产生细胞因子以激活和募集其他免疫细胞至感染部位。在艰难梭菌感染过程中,巨噬细胞可通过Toll样受
    体、Nod样受体识别艰难梭菌,并产生免疫反应。最近有研究证明,艰难梭菌可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清除能力,导致巨噬细胞
    大量聚集,加重肠道的炎症反应;而通过改善巨噬细胞溶酶体质子泵的功能,则可恢复其吞噬能力。本文总结了巨噬细胞对艰
    难梭菌的免疫通路,从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角度,提供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新方法。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