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18年, 4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李耿 刘晓志 高健 王志明*
    2018, 43(12): 1463-14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的发现和大规模使用,使得因急性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因抗生素的长期和大量使用,耐药突变菌种出现,使得标准的抗菌治疗无效,并增加了感染传播风险。因此,促进了基于基因组测序等技术的新型抗生素研发,本文讨论了常规抗生素的优缺点,及新型抗生素发现的新途径、新理念。
  • 论文
    吕娜 牛昆*
    2018, 43(12): 1469-14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头孢氨苄作为第一代口服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目前我国制药工业中生产头孢氨苄主要是化学合成法,合成过程步骤繁琐,对环境污染严重。与传统化学合成法相比,生物酶法合成头孢氨苄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便、绿色环保、洁净安全等优点。本文概述了酶法合成头孢氨苄固定化酶的制备,合成过程中各个反应物浓度、温度、pH、投酶量、非水介质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以及酶法合成头孢氨苄存在的问题。
  • 论文
    葛琳 刘晓志 高健 王志明*
    2018, 43(12): 1474-14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是一种新型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多重耐药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然而,其副作用也是制约抗菌肽研发的主要障碍。研究者使用模式细胞膜,揭示抗菌肽与细胞膜之间的作用方式,开展抗菌肽开发和筛选研究。另外,研究者还将抗菌肽与常规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协同提高抗菌效果。研究初步揭示了AMPs和常规抗生素之间协同作用的机制。本综述探讨了模式细胞膜在AMPs发现筛选中的应用,及AMPs和常规抗生素之间联合用药的研发现状。
  • 论文
    徐冬梅1 穆云龙2 郭会灿1,* 张丽媛1 亢希然3 郭英1
    2018, 43(12): 1482-1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剂及其产生菌,为新的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对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通过以IMPDH为靶点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获得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及其阳性菌种,采用16s rDNA序列构建阳性菌株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综合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并利用相关细胞对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鉴定N05WA-1324A产生菌菌株为链霉菌属菌株,m/z 486,分子式为C25H26O10,为aquayamycin。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IMPDH抑制活性,IC50为18.1μmol/L;对T淋巴细胞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在2.5μmol/L浓度下能抑制99.8%的细胞增殖;同时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8.6和23.3μmol/L。 N05WA-1324A具有很强的IMPDH和免疫抑制活性为国内外首次报道,在细胞水平上的活性评价显示其具有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开发潜力。
  • 论文
    王会会1 秦丽娜2 刘雨2 赵建辉2 张雪霞1,*
    2018, 43(12): 1488-14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选育他克莫司高产菌株,提高发酵单位。方法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一株他克莫司出发菌株FK13-2-14进行诱变,对高产菌株的种子瓶接种量、异亮氨酸的添加量及添加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获得1株稳定的突变高产菌株FK18-1-56,摇瓶发酵单位提高了162%;优化后种子瓶接种量为1.5cm2/40mL,异亮氨酸添加时间为48h,添加量为3.0g/L。高产菌株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100L罐发酵单位达到997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8%。结论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得到他克莫司高产菌株,经发酵工艺优化后,大幅度提高了他克莫司的工业发酵水平。
  • 论文
    高月麒 李晓露 王海燕 王娅莉 林旸 任风芝* 张雪霞*
    2018, 43(12): 1493-14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闰年霉素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二元液相分离系统,以反相填料为载体,对填料的类型和洗脱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适宜的操作条件。结果    反相硅胶C18为最佳层析介质,洗脱剂为50%乙腈-酸水,上样量为10mg/mL填料。在此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纯度≥98.5%,纯化收率≥70%。结论    此种闰年霉素的纯化方法简单易行,收率稳定,适于产业化应用。
  • 论文
    Liu Yue, Wang Ya-li, Ren Feng-zhi, Li Li-hong, Cheng Xiao-kun, Li Xiao-lu
    2018, 43(12): 1498-15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离和鉴定非达霉素潜在有机杂质,为其贮藏条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经过热降解的非达霉素精粉中的潜在有机杂质进行分离制备,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分析鉴定杂质结构。结果    非达霉素精粉60℃条件下放置4个月,潜在有机杂质比例大于5.50%,使用UniSil C18(21.2mm×250mm, 10µm)制备柱,以乙腈-0.5‰醋酸溶液(50:50, V/V)为洗脱剂进行制备,得到目标潜在杂质单体,经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分析鉴定为8位羰基-非达霉素。结论    建立了非达霉素潜在有机杂质的制备方法,并进行了结构鉴定,为非达霉素贮藏条件的选择及安全性控制提供了参考。
  • 论文
    彭亮1 赵洪娥2 常亮1 宋盼1 周站云1 仲伟潭1
    2018, 43(12): 1502-15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夫西地酸为原料,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成盐后,采用溶析剂丙酮进行溶析结晶得到夫西地酸钠晶体。方法    本研究通过考察夫西地酸钠结晶工艺中的酸溶解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溶析剂用量、结晶温度对夫西地酸钠结晶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夫西地酸钠结晶新工艺。结果    该工艺制备的夫西地酸钠晶体呈短粗棒状,粒度均匀,晶型稳定,易于分装。
  • 论文
    李玉琢 张跃华 马玉哲 李振岭 张海燕 李伟强 宋立丹 宋心心
    2018, 43(12): 1506-15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化舒巴坦钠结晶工艺,降低产品比容。方法    以舒巴坦钠的比容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舒巴坦酸滴加方式、舒巴坦酸预加量、搅拌速度和晶种重量对产品比容的影响;选取舒巴坦酸预加量、搅拌速度和晶种重量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舒巴坦钠结晶工艺条件。通过30批大生产试验验证优化工艺,并选取前3批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 舒巴坦钠结晶的优化工艺为舒巴坦酸预加量50L、搅拌速度40r/min、晶种重量18kg。30批验证试验比容均值为2.38mL/g,较优化前降低32%,产品质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稳定性考察的各考察项目均符合中国药典(ChP2015)标准规定,质量稳定。结论    优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比容,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 论文
    刘慧勤 米祥忻* 吕冠芳 黄娟 王钽 严正人 王欣
    2018, 43(12): 1510-15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合成制备普鲁卡因青霉素的特定杂质2-(2-((4-((2-(二乙基氨基)乙氧基)羰基)苯基)氨基)-2-氧代-1-(2-苯基乙酰氨基)乙基)-5,5-二甲基噻唑烷-4-羧酸,该杂质为首次报道。方法    以青霉素G钾盐和盐酸普鲁卡因为原料,酸性条件下合成得到含有目标杂质的粗品,之后将该粗品固体通过反相制备色谱分离、冻干12h,得到该杂质的纯化样品。结果    得到纯化样品结构信息(质谱、核磁共振数据)与目标杂质相一致, 总收率2.5%,LC-MS纯度89.36%,HPLC纯度80.44%。结论    所得纯化样品为目标杂质2-(2-((4-((2-(二乙基氨基)乙氧基)羰基)苯基)氨基)-2-氧代-1-(2-苯基乙酰氨基)乙基)-5,5-二甲基噻唑烷-4-羧酸,可用于普鲁卡因青霉素产品的质量研究。
  • 论文
    刘慧勤 严正人 王利杰 吕冠芳 黄娟*
    2018, 43(12): 1514-1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均匀设计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设计。本文采用均匀设计对氟氯西林酰胺缩合单元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运用U10(1010) 均匀设计表对反应温度、加入丙酮体积和反应pH值3个因素进行了10个水平的筛选,考察反应率、杂质1~3与因素水平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反应率、杂质1~3与因素水平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预测了氟氯西林酰胺缩合单元最佳工艺参数范围。最后对回归方程进行了试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良好的吻合。
  • 论文
    杨继宗 赵静* 顾晓菲
    2018, 43(12): 1518-15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低温酰化工艺应用于7-氨基头孢烷酸的生产,提高7-氨基头孢烷酸质量。方法    降低7-氨基头孢烷酸生产过程中,酰化步骤的反应温度,由(13±1)℃改为(10±1)℃。结果    D-7-ACA和单杂两项杂质,分别由0.30%和0.15%降低至0.25%和0.10%。结论    该工艺改进简单可行,可有效提高7-氨基头孢烷酸质量,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 论文
    刘萍 田洪年* 张锁庆 张文胜 杨梦德 焦云飞
    2018, 43(12): 1521-15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HPLC法测定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合成头孢羟氨苄活力的方法。方法    酶与其底物7-ADCA及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在20℃的溶液中,搅拌转速为250r/min条件下反应10min,通过测定反应液中头孢羟氨苄的含量,从而换算出合成酶活力的数值。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lmol/L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5.0)-甲醇(98:2);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0nm。结果    头孢羟氨苄在0.24~0.39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回收率均在99%~101%范围内,RSD为0.40%。结论    该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青霉素酰化酶合成酶活力的检测。
  • 论文
    贾全 任峰* 田洪年 魏宝军
    2018, 43(12): 1525-15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雾化吹干技术成功应用在头孢哌酮钠生产中。方法    通过雾化发生器,将无菌过滤的注射用水雾化,用无菌氮气将雾化的水汽通入产品湿粉中置换残留的有机溶媒。结果    应用雾化吹干技术得到的头孢哌酮钠产品,丙酮残留可降低至0.35%,远低于欧洲药典(EP) 9.0和中国药典(CP) 2015版质量标准≤2.0%,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和稳定性得到较大提升。结论    该技术操作简单,工时短,可有效提高产能,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 论文
    孙玉双 张锁庆* 张文胜 杨梦德 刘远华 马亚微 贺娇 柳世萍*
    2018, 43(12): 1528-15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针对头孢丙烯干混悬剂中高分子杂质的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SK-GEL G2500 PWXL(7.8mm×30mm, 7μm),以0.1mol/L 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波长254nm,进样体积为20μL。结果    高分子杂质峰与头孢丙烯(Z)异构体峰能有效分离,辅料不产生干扰,方法专属性良好;头孢丙烯溶液在4.6944~93.888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24226.5x-19.3(r=1.0000);检测限为0.183μg/mL;定量限为0.549μg/mL;方法精密度良好(RSD=0.9%),中间精密度良好(RSD=0.6%);头孢丙烯干混悬剂中高分子杂质均低于1.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方法重现性好,适用于头孢丙烯干混悬剂高分子杂质的检测。
  • 论文
    刘小静1 王亚婷1 刘建芬2 刘素彦1,*
    2018, 43(12): 1533-15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肝素钠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下方法,对肝素钠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适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    计数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各试验菌比值均在0.5~2范围内,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结论    所验证的肝素钠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可行的。
  • 论文
    王海 邓菲 耿雅丽
    2018, 43(12): 1538-15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米霉素(gamithromycin)是一种新型动物专用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目前国内暂无加米霉素在靶动物猪的相关用药研究。为了研究加米霉素注射液按照临床推荐剂量(6mg/kg·B·W)用于靶动物猪的安全性,试验选用24头健康二元断奶仔猪(70日龄左右),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设1组为对照组,其余为1倍剂量组(6mg/kg·B·W),3倍剂量组(18mg/kg·B·W)和5倍剂量组(30mg/kg·B·W)。猪颈部肌肉注射给药,连续3d,每天1次,持续至最后1次给药后第15天。结果显示:与未给药前相比,加米霉素各剂量组和对照组猪精神状态、呼吸特征、采食、饮水和粪尿排泄均正常,未表现异常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加米霉素注射液各剂量组猪给药前(第0天)、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8天、第15天的增重和增重率无显著差异;且给药前(第0天)、最后1次给药后的第1天、第8天、第15天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宰杀后经肉眼观察,加米霉素注射液各剂量组猪的心、肝、脾、肺、肾、胰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淋巴结、肾上腺和脑组织表面未出现显著的病理变化。HE染色,与对照组相比,5倍剂量组猪的上述组织均未发生显著病理变化。表明加米霉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按“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猪6mg,每天1次,连续给药3d”的用法和用量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论文
    王红霄 邓菲
    2018, 43(12): 1543-15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加米霉素注射液在猪单剂量肌肉注射给药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以指导合理用药,降低耐药性。方法    采用单剂量平行试验设计,24头健康二元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第5、8、10、15、30和45min,以及1、2、4、6、8、12、24 、36 、48、72、96、120、144和168h前腔静脉采血,每次约4mL,置于肝素钠采血管中。对采集的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采用UPLC-MS/MS测定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得到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WinNonlin 5.2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分析,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    加米霉素注射液单剂量静脉注射后,其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λz)为(31.6±5.8)h,表观分布容积(V)为(41221.2±10335.5)mL/kg,平均体清除率(Cl)为(917.4±216.2)mL/(/h•kg)。单剂量肌肉注射后,其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λz)为(20.4±5.4)h,达峰时间(Tmax)与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0.119±0.031)h和(1748.7±554.2)ng/mL,表观分布容积(V)为(30521.6±8531.6)mL/kg。与静脉注射比较,加米霉素肌肉注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9.00%;与Zactran注射液肌肉注射比较,加米霉素肌肉注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17%。结论    加米霉素进入体内分布广泛,清除缓慢,半衰期较长,肌肉注射给药吸收良好。
  • 论文
    张娜1 曹青凤1,* 高金亮2 李晓华1 彭召红1 张洪涛1 李洪文1 曹美娜2
    2018, 43(12): 1548-1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院新建分院前4年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4年内检出的12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4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7%、8.0%、4.0%和6.1%。主要分离自痰106株(86.9%)、分泌物10株(8.2%)、血液2株(1.7%)等标本。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ICU)58株(47.5%)、内科25株(20.5%)、外科24株(19.7%)、烧伤科7株(7.4%)等科室。第一年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在33.3%以下。第二年除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升高(P=0),均在77.1%以上。第三、四年耐药率略有下降,妥布霉素下降幅度最大(P=0)。左氧氟沙星在4年内耐药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未发现替加环素耐药株。4年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A)的检出率分别为8.3%、77.1%、88.5%和83.7%。我院第一例MDR-ABA为患者入院前一周在另一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携带后进入的。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MDR-ABA的检出率均在第一年相对很低的情况下,在第二年骤然升高到接近国内综合性医院报道的数据。标本分布和科室分布在第一年相对均匀分散,在第二年急剧集中到痰标本和ICU。对近期内有在MDR-ABA流行的大型医疗机构就诊经历的患者,可以在入院前进行MDR-ABA筛查,必要时进行隔离,也不失为控制MDR-ABA传播的一种可行办法。
  • 论文
    董志玲1 时东彦2 张彦青1 李守霞1,*
    2018, 43(12): 1553-1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邯郸市中心医院临床所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邯郸市中心医院临床所分离的细菌,只分析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第一株菌。采用Vitek2-Compact和珠海美华MA120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MIC和KB法,并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邯郸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分离的菌株分别为3237、4484和4778株,共12499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780株,占70.2%,革兰阳性菌3719株占29.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8.38%和65.07%。屎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中均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肺炎链球菌以非脑脊液来源为主,成人多于儿童,且儿童分离株对青霉素均敏感,成人分离株青霉素耐药率为1.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49.4%和28.3%,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1.8%和4.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3%和13.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8%和63.7%。结论    3年间细菌耐药性发生了变化,医生应该依据药敏监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论文
    李晨1 苏海滨1 刘晓燕1 许祥1 胡瑾华1,* 曲芬2,*
    2018, 43(12): 1560-15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运用电子数据库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重症肝病科室收治的174例肝硬化合并医院肠杆菌科细菌BSI患者。分析CRE-BSI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根据30d预后将所有患者分为生存和死亡两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RE感染是否是影响肝硬化合并医院肠杆菌科细菌BS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46例(26.4%)为CRE-BSI患者,128例(73.6%)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sensitive Enterobacteriaceae,CSE)BSI患者。肺炎克雷伯菌(27株)是肝硬化合并CRE-BSI最常见病原菌。CRE-BSI组发生脓毒症30例(65.2%)。发生感染时,CRE-BSI组男性比例、脓毒症发生率、ALB、Cre、CRP、肺炎克雷伯菌比例均高于CSE-BSI组(P均<0.05);CRE-BSI组WBC、大肠埃希菌比例均低于CSE-BSI组(P均<0.05)。CRE-BSI组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均高于CSE-BSI组(P均<0.05)。CRE-BSI组30d死亡率(71.7%)显著高于CSE-BSI组(24.2%)(χ2=32.863,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脓毒症、CRE感染是影响肝硬化合并医院肠杆菌科细菌BSI患者30d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合并医院CRE-BSI患者存在高脓毒症发生率、高抗菌药物耐药率和高30d死亡率。CRE感染与肝硬化合并医院肠杆菌科细菌BSI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论文
    展冠军 朱国龙 戴真南 陆瑾*
    2018, 43(12): 1565-1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大肠埃希菌所致的血流感染给药方案,同时结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血流感染的临床疗效,对两者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3年7月—2016年6月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监测报告,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给药方案(0.5g q8h、0.5g q6h、1.0g q12h和1.0g q8h),分别计算出蒙特卡洛模拟10000例“真实患者”的累积反应分数(CFR)和临床疗效指数(CEI),用SPSS24.0版软件对CFR与CE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给药方案中0.5g q6h的CFR为85.30%;各给药方案的CEI均大于80%。 结论    蒙特卡洛模拟方案CFR和CEI之间呈中等相关(r=0.633),相关性无显著线性关系(P=0.367)。
  • 论文
    连丽莎1 欧阳刚2 向礼恩3 江忠勇1 任俊龙1 王琴1 熊杰1 常凯1,*
    2018, 43(12): 1569-15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低剂量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合黄芪提取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及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探讨了低剂量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在体外对6种临床常见微生物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菌和粪肠球菌均表现出协同抑菌作用,而该剂量黄芪提取液本身不具有抑菌力。检测黄芪提取物的Ca、Zn、Mg、Cu和Fe元素浓度分别为590、224.72、300、0.06和0.4μmol/L。细胞膜通透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提取物处理的菌液K+浓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Na+和Cl-浓度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因而推断在该联合抑菌实验中,低剂量黄芪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强细胞膜通透性以提高左氧氟沙星在细胞内的有效浓度,进而更有效地抑制DNA解旋酶活性达到协同抑菌的目的。
  • 论文
    廖婷婷1,2 黄群1,2 张传涛1,2,* 辜海英1 杨沁3
    2018, 43(12): 1574-15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黄虎方(HH方)治疗HBV转基因小鼠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苦参素组小鼠给予含150mg/(kg·d)苦参素混悬液,高、低剂量HH方组小鼠分别给予含7g/(kg·d)、2g/(kg·d) HH混悬液,均为每日1次灌胃,共5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α(interferon-α, IFNα)、干扰素β(interferon-β, IFNβ),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DNA)及肝组织中HBVDNA、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 TKB1)mRNA、干扰素调控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 IRF7) mRNA表达。Western Bloting检测肝组织中TKB1、IRF7蛋白表达。结果    高剂量HH方(7g/(kg·d))可以显著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HBsAg、HBVD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与苦参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HH方显著增强小鼠TKB1 mRNA、IRF7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高剂量HH方可显著升高血清IFNα、IFN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 结论    HH方具有一定抗HBV作用,推测可能与影响TKB1、IRF7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促进IFNα /β分泌有关。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