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19年, 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2-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潘丽霞1 朱婧1 王青艳1 杨登峰2,*
    2019, 44(2): 153-1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酶工程、有机化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细胞色素P450酶以其独特的催化特性以及广泛的存在性,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员的兴趣。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合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在抗生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P450酶的功能研究得到了进一步解析。同时,细胞色素P450酶的蛋白质改造和新催化反应的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本文就链霉菌属来源的细胞色素P450酶的特点以及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论述。
  • 论文
    贾雨晴 夏杰 张文轩 闻刚 冯波 连旭 薛文杰 吴松*
    2019, 44(2): 160-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脂蛋白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膜蛋白。由于其广泛的功能,这些蛋白质对细菌的正常生长、分化和发育是必须的。脂蛋白的经典生物合成路径需要细胞质膜的3种酶:前脂蛋白二酰甘油基转移酶(Lgt),脂蛋白信号肽酶Ⅱ(LspA)和脂蛋白N-酰基转移酶(Lnt)相继发挥催化作用,产生成熟的三酰化脂蛋白。这3种酶的缺失会导致革兰阴性菌的死亡及革兰阳性菌活力和致病能力的下降,并且这3种酶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在人体中无同源类似物。因此这些酶是下一代广谱抗生素研发的潜在靶标。近几年来,这些酶的晶体结构已被相继解析出来,从而可以开展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本文主要综述细菌脂蛋白生物合成路径以所涉及到的3种酶的晶体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 论文
    孙思1 刘兰兰1 佟立峰1 吕纯芳1 罗珍胄1,* 陈绍椿2 陈祥生2
    2019, 44(2): 168-1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淋病的流行现状、淋球菌的耐药现状、大观霉素在目前淋病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淋球菌对大观霉素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阐述淋球菌与大观霉素相互作用的细胞通路、耐药机制及相关的耐药基因,为淋病的精准治疗、耐药监测和新药开发等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 论文
    杨天立 蔡芸*
    2019, 44(2): 174-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院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形势日趋严峻,老药多黏菌素E(colistin)重新成为临床选择。对于耐药菌感染增加colistin剂量能够获得更好疗效,但具有增加肾脏的毒性风险。本文就colistin的肾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其对肾的直接毒性作用、激活经线粒体、死亡受体和内质网的细胞凋亡通路,以及抑制自噬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等;同时,本文还归纳了对于colistin诱导的肾损伤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的药物,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colistin降低其肾毒性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 论文
    马娟 周猛 俞小军 孙雷军 孙洪伟
    2019, 44(2): 179-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具有痕量、难降解、毒性大和对污水处理厂中诸多生化过程产生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等特点,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述了水环境中主要抗生素的种类、来源和危害,分析了抗生素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抗生素浓度、抗生素种类、暴露时间、抗生素之间的混合作用以及抗生素与重金属的混合作用。此外,从作用菌种、作用原理及脱氮除磷功能菌的耐受性3个方面探讨了抗生素对生物脱氮除磷过程的抑制机制,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 论文
    卞星晨1,2 刘笑芬2 张菁2,* 陈代杰3,*
    2019, 44(2): 186-1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黏菌素E(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已成为治疗广泛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条防线”。但是,近年来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时有报道,尤其是有关脂多糖(LPS)缺失或修饰导致多黏菌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各方面性质的改变,如细菌适应性下降,外膜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加,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性提高,机械强度降低,细菌毒力下降,固有免疫因子水平变化等。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LPS缺失引起的鲍曼不动杆菌各方面性质变化的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
  • 论文
    王政 付玉林 汪洋 江海洋*
    2019, 44(2): 191-1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黏菌素E是临床上用来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重要药物之一,特别是用于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碳青霉烯酶的多重耐药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出现,使得细菌对多黏菌素E的耐药性有了水平传播的可能。养殖场被认为是MCR-1阳性菌株传播的源头。食物链和环境是mcr-1基因传播的主要途径。本篇综述重点阐述了mcr-1在我国养殖场的流行情况以及其可能的传播扩散途径,并提出了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以期能为今后同行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论文
    滕云1 徐美冬1 朱进伟2 郑玲辉1,2 应雪肖1 白骅1,2
    2019, 44(2): 197-2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理性选育理论,结合各种诱变手段,获得米尔贝霉素A4(1),A3(2)的高产菌种。方法    以吸水链霉菌CGMCC7677为出发菌,通过紫外、甲基磺酸乙酯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单独诱变或组合诱变,结合含甘氨酸、利福平、乙酸钠和3-溴丙酮酸的抗性平板进行筛选。结果    通过多轮的筛选,得到米尔贝霉素突变株75-22和95-23。在不改变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的情况下,75-22在50L发酵罐中培养360h,米尔贝霉素A4(1)的生产能力提高了5倍,米尔贝霉素A4(1)的含量也从70%提高至80%以上。95-23在50L发酵罐中培养360h,米尔贝霉素A3(2)的生产能力提高了10倍,米尔贝霉素A3(2)的含量提高至70%以上。结论    主产单一组分菌种的获得,可进一步扩大米尔贝霉素的应用研究范围,也为米尔贝霉素的产业化提供了优良的菌种。
  • 论文
    王欣荣1 张雪霞2,* 褚以文1 郑智慧2 苟小军1 路新华2
    2019, 44(2): 203-2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亚硝基胍(NTG)、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核糖体工程育种方法处理产雷帕霉素游动放线菌SIIA-1602,结合OSMAC策略以期筛选得到发酵水平有较大提高,氮源利用更加高效的新菌株。方法    首轮采用NTG诱变筛选;第二轮采用链霉素抗性育种,第三轮采用ARTP诱变育种;采用3种不同的发酵培养基考察突变菌株的发酵水平。结果    出发株游动放线菌SIIA-1602经过NTG诱变、链霉素抗性和ARTP诱变筛选得到的突变株ASN-256,其发酵水平提高了55.7%,通过发酵培养基删减有机复合氮源并且添加了赖氨酸和哌可酸后,发酵水平提高分别107.6%和148.9%。在10t发酵罐通过流加 ,使菌种ASN-256发酵单位进一步提高到1250mg/L,是出发菌株SIIA-1602发酵水平的2.85倍。菌种ASN-256发酵过程中总氮源使用量减少50%,放罐时氨基氮排放仅为菌株SIIA-1602的一半,菌渣量也显著降低。结论    本方法简单经济,突变效率高,能够快速获得传代稳定,氮源利用更加高效的雷帕霉素高产突变株。另外,该菌通过发酵培养基的调整实现了氨基氮排放和菌渣量的大幅降低,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 论文
    杨国新 陈夏琴 余辉 黄洪祥 金东伟 程元荣 黄捷*
    2019, 44(2): 208-2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C904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代谢产物FIM-R85,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液相分离纯化获得FIM-R85,进行理化性质以及NMR、UV、IR和HRMS等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    纯化获得HPLC纯度为98.7%的FIM-R85,其为西罗莫司类似物,与29-O-去甲基雷帕霉素同质。结论    29-O-去甲基雷帕霉素为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C904的发酵代谢产物之一。
  • 论文
    王欣荣1 张雪霞2,* 褚以文1 郑智慧2 苟小军1 路新华2 王勇军2
    2019, 44(2): 214-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嗜热微生物处理环孢菌素菌渣,实现环孢菌素生产过程中的菌渣减量排放。方法    将培养好的厌氧芽孢杆菌(Anoxybacillus mongoliensis SIIA-1501a)、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 SIIA-1501g)和极端嗜热菌(Calditerricola yamamurae SIIA-1501c)依次分期加入环孢菌素菌渣堆肥培养,使菌渣减量化,并使菌渣中的环孢菌素残留降低。结果    环孢菌素菌渣经过厌氧芽孢杆菌堆肥处理5~8d,嗜热地芽孢杆菌堆肥处理4~7d和极端嗜热菌堆肥处理4~6d,环孢菌素菌渣减量80%以上,废渣中环孢菌素残留去除率近99%。结论    采用三联菌处理环孢菌素菌渣,实现了无害化和减量化,废渣中环孢菌素残留基本去除,具备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论文
    闵红 杨晓莉 李翠 周志云
    2019, 44(2): 218-2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建立有效、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阿莫西林胶囊微生物限度和控制菌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平皿法、稀释法、薄膜过滤法、中和法共14种方法对阿莫西林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适用性研究,比较了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和中和法去除阿莫西林胶囊抑菌性的能力;考察了聚山梨酯80、卵磷脂和β-内酰胺酶作为中和剂去除其抑菌性的能力;并考察了将中和剂添加于稀释剂、冲洗液、培养基中去除抑菌性的能力。采用直接接种法、中和法共7种方法进行了控制菌方法适用性研究。结果    建立阿莫西林胶囊微生物限度和控制菌检查方法。结论    可采用在稀释剂TSB中添加1115万单位β-内酰胺酶的方法对阿莫西林胶囊进行需氧菌总数检查。

  • 论文
    钟莹 陈红英 王健松*
    2019, 44(2): 224-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头孢氨苄原料及胶囊有关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以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5.0)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mL/min。结果    与中国药典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比较,本方法具有更强的分析杂质的能力,样品中各成分的分离度及检出灵敏度均满足有关物质限度的测定要求。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头孢氨苄原料及胶囊有关物质的检查,有助于发现产品中的质量问题,促使产品质量的提高。
  • 论文
    邓贵福1,2,3
    2019, 44(2): 228-2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的    对两个国内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原研品的杂质谱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检出主要杂质的结构和来源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有关物质方法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杂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高分辨质谱对检出的主要杂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两个国内厂家产品的杂质谱与原研品相当,检出的主要杂质的结构一致。结论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中检出的杂质主要为降解杂质,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建议在中国药典中增加对已知降解杂质的控制。

  • 论文
    董自艳1 易大为2,* 张亚杰2
    2019, 44(2): 233-2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利福平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取供试品10g,用100mL十四烷酸异丙酯分散制成油性供试品混悬液,取50mL油性供试品混悬液(相当于利福平胶囊5g),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萃取,取水层作为1:20供试液,稀释至1:200供试液,需氧菌按薄膜过滤法,用44℃水浴保温的含0.1%吐温80的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0mL冲洗,霉菌和酵母菌按常规法计数,控制菌按薄膜过滤法,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500mL冲洗,可消除利福平胶囊的抑菌活性。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验证,5种菌的回收比值均达到0.5~2,控制菌生长良好。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利福平胶囊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 论文
    邵伍军1 和燕玲1,* 金美春1 陈延安1 陈逢灶2
    2019, 44(2): 237-2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2D-HPLC-QTOF)法检测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中二聚体的质谱方法。方法    采用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一维液相进行分离,二维液相进行脱盐后直接进行质谱分析。结果    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盐酸表柔比星二聚体难制备及流动相中含不挥发性磷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离子对试剂的色谱系统不适合用于液相色谱-质谱快速鉴定杂质的难题,并确认该未知杂质为盐酸表柔比星二聚体。结论    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地用质谱来定性测定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中二聚体。
  • 论文
    任宏涛1 时东彦2 左江华1 刘丹丹1 张小冲1 蔡永冉1 李金龙 1
    2019, 44(2): 241-2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7年河北邢台市人民医院临床所有分离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监测。方法    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对河北邢台市人民医院在2017年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参照2016版CLSI标准判定结果,并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共收集细菌44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68株,占76.3%。革兰阳性菌1045株,占23.7%。革兰阴性菌数量居前5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流感嗜血菌;革兰阳性菌数量居前5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是74.9%(716/956)和44.7%(246/550),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是0.8%(8/956)和4.9%(27/550)。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是27.7%(146/528)。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的检出率是63.2%(275/43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是43.5%和85.0%,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90.7%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MRCNS中有93.2%的菌株对阿米卡星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12.9%。结论    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指导院感管理防控措施的制定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论文
    胡志军 潘恺 潘晓龙 朱娟娟 周佳丽 唐吉斌
    2019, 44(2): 248-2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铜陵市人民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2017年1—12月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7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细菌共34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19株,占20.9%;革兰阴性菌2717株,占79.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3.8%和72.3%,耐甲氧西林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5.3%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1.4%、50.7%和19.4%。肠杆菌科细菌中克雷伯菌属和沙雷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7.5%和36.0%,其他菌属的耐药率低于3%。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80.3%和79.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7%和28.4%。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1.3%(171/546)、0.6%(3/508)和0.7%(3/416)。结论    本院革兰阴性菌呈增多趋势,尤其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应引起高度关注,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
  • 论文
    向蓉 陈荣忠* 黄雪珍
    2019, 44(2): 254-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山市西北部区域沙门菌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耐药特点及其相关肠毒素基因型。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从4019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沙门菌108株,进行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肠毒素基因(spvA、spvB、rck)。结果    108株沙门菌可分为17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分别占42.6%(46/108)和15.7%(17/108),2015年分别检出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各一株;108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61.11%)和氨苄西林/舒巴坦(49.07%)耐药率最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菌株;在108株沙门菌中,所有菌株均含有spvA基因,34株为spvB阳性,28株为rck阳性,spvB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spvB阴性患者(χ2=4.185, P<0.05; χ2=6.13, P<0.05);rck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rck阴性患者(χ2=5.274, P<0.05, χ2=8.887,P<0.05)。结论    本地区沙门菌感染患者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高发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沙门菌株耐药率较高。沙门菌感染患者高热及便血的发生率与spvB基因、rck基因的检出具有明显相关性。
  • 论文
    苏乐斌1 李柏生2,* 谭海芳1 朱颖梅1 林凤1 黎碧坚1
    2019, 44(2): 260-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东省肇庆市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临床分离株的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特征。方法    收集肇庆市两家医院KP临床分离株63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30种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63株KP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特点可分为4类,即全敏感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 pneumoniae, hv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K. pneumoniae, ESBLsKP)、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 pneumoniae, CRKP)和其他类型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ultidrug-resistant K. neumoniae,MDRKP);MLST分型结果显示63株临床分离株可分成41个ST型。其中,ESBLsKP以ST37型(9株,39.13%)为主,CRKP以ST11型(5株,62.50%)为主,hvKP以ST65(5株,25.00%)型和ST23(3株,15.00%)型为主,而其他类型的多重耐药KP的ST型(12株9种ST型)则呈现明显的多态性。结论    我市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警惕其成为优势菌型并引发院内感染的风险。
  • 论文
    陈国敏1 王东辰2 许会彬1 邱玉玉3 李晓霞3
    2019, 44(2): 266-2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送检的3889份血培养标本。结果    3889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438株,阳性率为11.26%。其中革兰阴性菌共检出273株,占62.33%,革兰阳性菌共138株,占31.51%,真菌15株,占3.42%,革兰阳性菌12株,占2.74%,无专性厌氧菌的检出;阳性率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肾内科、ICU和肝病科;分离率前3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定期对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一手资料,以降低血流感染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论文
    邱付兰1 刘辉1 陈丽萍1 陈媛1 钟荣荣2,*
    2019, 44(2): 270-2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例奥雷宁堡沙门菌致儿童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药敏结果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致血流感染的认识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法    报道1例腹泻并发热低龄患儿血培养检出奥雷宁堡沙门菌的病例。结果    该患者的一套血培养均培养出奥雷宁堡沙门菌,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选用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有效。结论    低龄患儿因无法准确描述病情,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病例应积极寻找病原菌,抗生素使用前及时送检血培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关注病原菌药敏结果的变化避免复发。

  • 论文
    王芳1 黄琛2 杜艳2 卯建2,*
    2019, 44(2): 273-2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下降明显。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94.4%)和5-氟胞嘧啶(94.4%)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    对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多次进行脑脊液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早期控制感染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

  • 论文
    赵丹 巫丽娟 刘敏雪 宋启飞 谢轶*
    2019, 44(2): 277-2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耐氨苄西林/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华西医院114例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114例患者耐药63例(55.26%),非耐药51例(44.74%)。②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多肽暴露、复方制剂暴露、抗真菌药物暴露是耐药鲍曼感染的影响因素但均不是独立危险因素。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住院时间、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机械通气,复方制剂暴露、抗真菌药物暴露、RBC、HGB、PLT。多因素分析:合并PLT减低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PLT减低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