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薛梅 孙晓雯 刘国瑞 何增国
    2020, 45(06): 533-5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目前临床上感染严重的耐药性细菌之一,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万古霉素为目前治疗MRSA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的出现使对治MRSA新型药物的开发迫在眉睫。微生物是巨大的天然化合物宝库,曾为现代抗生素工业提供了多数主力抗生素。新近研究表明,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有着良好的对治MRSA的生物活性,有些已经被开发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的一线药物。本文从MRSA耐药机理,新型MRSA治疗药物研究的意义,到目前常用治疗MRSA的药物,尤其针对来源于微生物拮抗MRSA的天然产物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综述
    罗可人 唐军
    2020, 45(06): 540-5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分子特征,以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毒力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希望能给临床实践带来新视角和新选择。
  • 综述
    文学琴 谷俊莹 陈峥宏
    2020, 45(06): 545-5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四环素被再次用于临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根除治疗,临床可能会出现Hp四环素耐药株,影响Hp的根除率。为了解Hp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促进建立快速筛查Hp四环素耐药株检测方法,指导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Hp根治方案,本文对Hp感染及治疗现状及四环素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 综述
    安博宇 袁园园 黄玲利2 袁宗辉 程古月
    2020, 45(06): 551-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毒性小,在畜禽养殖业中使用十分广泛。当头孢菌素类药物通过工业生产中污水的排放,或经动物给药后的粪便排放等方式排入土壤、污水中时,会使得环境微生物的耐药基因(ARGs)丰度增加,增加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从而威胁到抗生素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本文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环境(土壤、粪肥、水体)中的吸附、迁移、降解等行为、目前的残留情况以及对环境微生态的影响进行综述,引起人们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危害的重视。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李慧玲 赵玉瑛 姚敏娜 张迪 冯智军 张娟利 张晓梅 文爱东
    2020, 45(06): 560-5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固体发酵提取物的抗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柱色谱、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10L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缬氨霉素(1)、二活菌素(2)、亚油酸(3)、亚油酸甲酯(4)和油酸(5)。结论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1对MRSA 28300和白念珠菌(ATCC10231)的MIC为1μg/mL,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的MIC为0.125μg/mL,尤其具有显著的抗MRSA的活性,对MRSA 28300的MIC<0.125μg/mL。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种放线菌中分离得到,且本文首次报道其对MRSA均具有抑制活性。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喻帆 方佳双 应灵萍 项仁鑫
    2020, 45(06): 567-5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结合各种诱变手段,获得细菌叶绿素a(bacteriochlorophyll a, Bchla)的高产菌株,并优化其发酵工艺,提高产量。方法    以球红假单胞菌ATCC17023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及亚硝基胍单独诱变或组合诱变,结合含氯化胆碱的抗性平板进行筛选。调整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组分和比例,优化种龄、接种量、发酵pH、摇瓶装量、转速及温度等发酵培养条件。结果    通过多轮筛选,得到突变高产菌株,其发酵单位达到285.7μg/mL,为原始出发菌株的114倍。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工艺,经50L发酵罐放大培养,最高效价单位达到296.6μg/mL。结论    获得Bchla的高产菌株和摇瓶发酵工艺,并经50L发酵罐放大验证,为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王月 高月麒 林旸 任风芝 张雪霞 李晓露
    2020, 45(06): 573-5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化替考拉宁纯化工艺,制备纯度高、满足欧洲药典标准的替考拉宁。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结晶等技术分离替考拉宁,结合二元液相色谱系统,以聚合物微球为载体,对填料的型号和洗脱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到高质量替考拉宁样品。结果    PS30-300微球为最佳纯化介质,洗脱剂为65%甲醇-水,上样量为10mg/mL填料,洗脱流速为1.5~2.0BV/h柱体积时洗脱效果最佳。在此实验条件下产品纯度≥99%,纯化收率≥75%。结论    该分离纯化方法简单,快速,易于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王吻 张婧 马秀兰 孙静 陈建宇 王玉军 王继红
    2020, 45(06): 577-5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传统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研究生物质炭对恩诺沙星的吸附机理。方法    利用FeCl3和ZnCl2对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进行铁改性和锌改性,运用SEM、FTIR、XRD等分析方法研究改性前后生物质炭的性质和结构,并进行吸附试验。结果    铁改性和锌化生物质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微孔所占体积增大,比表面积分别增大了9.7和8.1倍;XRD图谱显示改性后生物质炭结晶性降低,稳定性下降。铁改性和锌化后的生物质炭,对恩诺沙星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提高了21.30%和10.81%,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跟Langmuir方程能很好的描述3种炭的吸附过程,吸附热力学分析显示3种炭对恩诺沙星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无序的过程。结论    经过铁改性和锌改性后,能够增大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使得生物质炭能够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从而增强其对恩诺沙星的吸附能力。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姚永青 王立萍 刘英
    2020, 45(06): 584-5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硫酸庆大霉素颗粒中庆大霉素C组分含量,并对2017年国家评价性抽验190批次样品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配置切换六通阀的高效液相色谱仪,GRACE Apollo C18色谱柱( 250mm×4.6mm, 5μm),流动相为0.2mol/L三氟乙酸溶液:甲醇(96:4, V/V),柱温35℃,流速0.6mL/min,进样量25μL,ELSD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量2.5L/min,增益1。结果    采用新建的柱切换HPLC-ELSD法可有效去除辅料蔗糖等对测定的干扰,庆大霉素C组分(C1、C1a、C2、C2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102.0%、100.1%和98.6%,RSD(n=9)分别为0.5%、0.4%、0.3%和0.6%,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7~0.6465、0.0538~0.6729、0.0651~0.8136和0.0299~0.3738mg/mL。190批次样品中12批次样品的庆大霉素C1偏低,2批次样品的庆大霉素总C组分含量偏低,3批次样品的庆大霉素总C组分含量偏高。结论  新建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良好,可为硫酸庆大霉素颗粒中庆大霉素C组分的控制提供参考。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刘彩林 徐岷 李晓改 明亮
    2020, 45(06): 589-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我院2014—2018年5年间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血流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VITEK2 Compact 细菌鉴定系统和VITEK MS质谱仪器进行细菌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和K-B法进行检测,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敏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13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4.7%,革兰阳性菌占38.6%,真菌占6.7%,前5位分离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517株,22.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51株,17.1%)﹑肺炎克雷伯菌(1572株,13.8%)﹑金黄色葡萄球菌(698株,6.1%)和屎肠球菌(570株,5.0%)。5年间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1.1%上升至5.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15.7%上升至56.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平均高达88.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平均为20.8%,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2014—2018年血培养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2.6%﹑50.0%﹑40.4%﹑47.5%和35.1%,平均检出率为42.6%。结论    我院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性呈总体上升的趋势,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显著升高,给临床用药带来极大挑战。
  • 药理与临床
    郭素芳 王俊瑞 王艳艳 韩艳秋
    2020, 45(06): 596-6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协会(CLSI)2017版判断结果。结果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细菌共6573株,革兰阴性菌4701株(71.5%),革兰阳性菌1872株(28.5%)。主要来源于痰、伤口脓液、血液和尿液标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分别为20.9%和72.7%。MRSA对绝大多数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所有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未出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CRE分离率2.6%,较上一年度(2.4%)略有上升。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仍然较为严重,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7%和50.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9.7%和12.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E)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22.0%和 50.1%。结论    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仍然呈现多重耐药,近年CRE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 药理与临床
    李翠翠 胡同平 张利霞
    2020, 45(06): 602-6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11所参加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医院临床分离株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临床合理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各成员医院按监测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检测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协会(CLSI) 2017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上述医院非重复临床分离菌777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38株,占27.5%,革兰阴性菌5635株,占7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2.2%和66.9%,MRSA和MRCNS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中发现有3株利奈唑胺、1株万古霉素和1株替考拉宁耐药菌株。非脑脊液标本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0%。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菌株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8.3%和20.6%,产ESBL菌株对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菌株。肠杆菌科细菌中CRE的检出率为1.2%,CRKP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64.3%。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15.0%。不动杆菌属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38.0%,其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2.3%和43.5%。结论    我市细菌耐药情况较全国水平低,但仍呈缓慢增长趋势,应继续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以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
  • 药理与临床
    张凡 李耘 甘露 闫梦瑶
    2020, 45(06): 610-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北京市2016—2017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流行现状和遗传背景。方法    挑选2016—2017年北京市细菌耐药监测项目收集的厄他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PCR扩增检测CRKP中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SME、blaIMI、blaGES、blaIMP、blaVIM、blaSPM、blaSIM、blaGIM、blaNDM和blaOXA-48);mCIM和e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析检测不同菌株的同源性。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常见抗菌药物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S1-PFGE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进行blaKPC-2和blaNDM-5基因定位。采用接合实验检测blaKPC-2和blaNDM-5基因的水平传递性。三代测序技术分析blaNDM-5基因遗传背景。结果    2016—2017年北京14家二级和三级医院收集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共筛选出78株CRKP,其中64株检出blaKPC-2基因,1株检出blaNDM-1基因,1株检出blaNDM-5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2.1%、1.3%和1.3%。mCIM和eCIM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MLST将66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分为12个不同的ST型,其中以ST11为主,共46株(69.7%)。PFGE结果显示共有52个PFGE型别。所有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合剂、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87%。对携带blaKPC-2和blaNDM-5基因的CRKP进行基因定位分析发现,仅一株菌所携带blaKPC-2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其他均定位在质粒上,有4株细菌接合成功,其中携带blaNDM-5基因的是一个大小约为46kb的质粒,质粒类型为IncX3型。遗传背景分析blaNDM-5基因上游为Tn3、IS3000、ISAba125和IS5,下游为bleMBL、trpF、dsbC和IS26。结论    北京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子型别多态性大,同时又存在优势序列型,为ST11型。携带blaKPC-2基因的质粒大小不一,提示其遗传背景可能比较复杂。与blaKPC-2基因不同,对比国内外其他研究发现blaNDM-5基因的遗传背景比较稳定,IncX3型质粒在介导blaNDM-5基因的传播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 药理与临床
    杨翊 贾华云 任国峰 梁进军 刘晓革 赖天兵
    2020, 45(06): 621-6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对湖南省2013—2017年沙门菌总体的耐药状况以及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来源菌株的耐药分布进行探究,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政策和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病例监测和食品抽样监测得到沙门菌菌株样本,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沙门菌血清学分型的鉴定。结果    2013—2017年湖南省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对四环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40%。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为63.9%,不同年份的多重耐药率有差异(P<0.001)。病例和食品来源的多重耐药率有差异(P<0.001)。不同地区的多重耐药有差异(P<0.001)。湖南省12个地区的多重耐药率不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长株潭及其周围地区多重耐药率呈现高聚集。鼠伤寒沙门菌是2017年病例来源沙门菌的主要血清型,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多重耐药情况存在差异。结论    湖南省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各个市州应当完善食源性沙门菌的监测工作,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控制。
  • 药理与临床
    罗才会 李春花 王有为 李雪茹 雍刚
    2020, 45(06): 627-S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8年成都地区淋病奈瑟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淋病奈瑟菌(PPNG)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病奈瑟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用纸片酸度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12株淋病奈瑟菌检测出PPNG 58株(51.79%)、TRNG 31株(27.68%),青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6.79%和25.00%,检测出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全部耐药,同时发现一株耐大观霉素的菌株,未发现有对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41株(36.61%),其中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四环素同时耐药24株比例(21.43%)最高,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和大观霉素同时耐药1株比例(0.89%)最低。结论   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可作为成都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同时持续监测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