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陶巧巧 蔡晓凤
    2020, 45(09): 833-8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诺卡菌是一类放线菌,主要分离自土壤、水、以及被感染的动物和人的组织中。越来越多的新诺卡菌被不断的发
    现,截至2018年初,该菌属已被报道有119个种,其中有一些对人和动物是条件致病菌。与大多数放线菌类似,诺卡菌在次级代
    谢过程中也可以产生多种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蛋白抑制剂等生物活性的肽、生物碱、内酯、醌、萜、甾体类等结构复
    杂的天然产物,因此可以作为潜在的微生物资源用于新药发现。另外,很多诺卡菌能够降解或转化毒性脂肪烃和芳香烃、天然
    或合成聚合物和环境污染物,通过生物修复和转化来保护环境。本文阐述了自1964年以来报道的诺卡菌来源的几乎所有次级代
    谢产物类型及其生物活性,并对诺卡菌天然产物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 综述
    李璐璐 胡明 齐静 张庆 骆延波 张印 赵效南 刘玉庆
    2020, 45(09): 850-8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兽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标准化有助于全球
    范围内耐药性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同时也是慎用抗菌药物的一部分。EUCAST于2019年1月1日发布了细菌MIC和抑菌圈直径
    的折点值V9.0版本。本文介绍了V9.0版本新增加内容与更改内容,以期对我国耐药性工作从事者提供相关参考。
  • 综述
    张环 徐笑红*
    2020, 45(09): 855-8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鲍曼不动杆菌是非发酵的革兰阴性细菌,一种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可以引起血流、伤口感染和机械相关性肺炎并
    能引起院内ICU科室的暴发感染,因其极强的获得耐药的能力成为全球棘手的病原体。近些年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CRAB)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逐渐增加,日渐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难题,其耐药机制主要是由于碳青霉烯酶的产
    生。迄今为止,已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多种类型的碳青霉烯酶,本文就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和流行分布特点加以概述。
  • 综述
    施顺孝1 龚卫月2,* 龙连圣1
    2020, 45(09): 861-8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大脑封闭状态被破坏,易引起继发感染,该术后并发症一直是神经外科难题,严重影响患者愈后
    及生命安全。随着抗菌药物耐药率的逐年上升和血脑屏障作用,颅内感染治疗问题较难攻克,关键取决于药物是否能透过血脑
    屏障及脑脊液中的浓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及β-内酰胺类,特别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由于其亲水性和耐药性,其在脑
    脊液中浓度减少,效果不佳,氟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抗结核药物以及利奈唑类药物,在脑脊液中能达到较高的脑脊液/血浆
    浓度比)已成为新一代治疗颅内感染的首选药物。部分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颅内感染,存在颅内真菌感染风险,如伏康唑,
    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卡泊芬净静脉或者脑室给药对预后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目前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所有药物,
    可根据给药方案及其时间依赖或浓度依赖的细菌杀灭模式评估药动学/药效学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对临床中常用的不
    同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进行综述分析。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梁树梅1 杨莉莉1 刘华伟1 夏云2,*
    2020, 45(09): 867-8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出能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ftsZ基因紧密结合的反义肽核酸序列,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选用两种计算机软件(Mfold、RNA Structure 5.2)和斑点杂交筛选出最佳反义序列PNA,并连接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
    CCPs)形成肽-PNA(peptide-PNA, PPNA),另设一条与最好序列有3个错配碱基的肽核酸序列作为对照,连接穿肽形成错配的肽肽
    核酸(scrambled peptide-PNA, Scr PPNA)。将不同浓度的肽肽核酸处理MRSA后,间隔1h测定A600值同时做平板菌落计数,观测其
    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斑点杂交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的11条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中,有4条序列显示强弱
    不同的杂交信号,第3号探针杂交信号最强,而1条正义序列没显示任何信号,PPNA在30和40μmol/L分别具有抑菌作用和杀菌
    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而Scr PPNA在高浓度时对细菌也无生长抑制作用,验证了肽核酸的特异性。结论 成功的筛选出一
    条在体外对MRSA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的反义肽核酸序列,有望为抗MRSA感染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王欣荣 张爱雪 唐智超 翟龙飞 张新宜 林家富 黄挺*
    2020, 45(09): 873-8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核糖体工程育种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方法处理产多杀菌素刺糖多孢菌
    (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SIIA-1802,采用含蛋氨酸培养基筛选得到高产菌株。方法 首轮采用EMS诱变;第二轮采用链霉
    素抗性育种;第三轮采用ARTP诱变育种进一步巩固育种成效;采用对照和添加蛋氨酸的发酵培养基考察突变菌株的发酵水
    平。结果 出发株刺糖多孢菌SIIA-1802经过EMS诱变、链霉素抗性筛选和ARTP诱变得到的突变株ESA-611,发酵水平提高了
    671.8%,采用含有蛋氨酸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发酵水平进一步提高了57.6%。在ARTP诱变过程中,筛选到一株多杀菌素A
    显著下降,但产生较高水平多杀菌素J的菌株ESA-598。结论 本方法简单经济,突变效率高,能够快速获得传代稳定的多杀菌
    素高产突变株。另外,通过诱变拓宽了代谢产物谱,得到了具有更高潜在价值的组分。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贾啸静 马静 胡紫薇 赵国忠*
    2020, 45(09): 878-8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诱变和筛选方法的研究,提高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生产链霉素的水平。方法 优化灰色链霉
    菌的原生质体的生成和再生条件,并对得到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然后利用微孔板高通量方式对获得菌株进行筛选。结果
    经过诱变选育获得一株菌NP-11703,其链霉素产量在100L罐上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1.8%。结论 用紫外诱变原生质体,可以有
    效提高灰色链霉菌产链霉素的能力。结合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应用,可大大加快高产菌株的筛选效率。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李进 姚尚辰 尹利辉 许明哲* 胡昌勤
    2020, 45(09): 883-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头孢噻肟钠原料中聚合物杂质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浓溶液降解法制备头孢噻肟钠降解溶液;采用高
    效凝胶色谱法(TSK G2000 SWxl)和柱切换-LC/MSn法对头孢噻肟钠降解溶液中的聚合物杂质进行分离和结构推定;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
    型色谱柱,以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头孢噻肟钠聚合物的RP-HPLC分析
    方法,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和柱切换-LC/MSn法对该方法的专属性进行分析;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在头孢噻肟钠降解物中
    推定出头孢噻肟二聚体及其异构体、三聚体、四聚体;高效凝胶色谱法分离头孢噻肟钠聚合物杂质时,部分聚合物杂质在与主
    峰共出峰和在主峰后出峰,定量准确性差;RP-HPLC法分析头孢噻肟钠聚合物杂质时,在30~50min范围内检出6个聚合物杂质
    峰;主要二聚体杂质的定量限为6.3×10-5μg,最低检测限为2.0×10-5μg。 结论 高效凝胶色谱法不能对头孢噻肟钠原料中聚合
    物杂质进行有效质控,反相色谱法分析头孢噻肟钠聚合物杂质时专属性良好、灵敏度高、方法耐用性好,可用于头孢噻肟钠原
    料的聚合物杂质质控;头孢噻肟钠降解溶液可作为分析头孢噻肟钠聚合物的系统适用性溶液。
  • 分析质控与制剂
    王伟霞1,2 卢葵1 徐艳超1 靖红艳1 刘浩2,* 姚俊霞1,*
    2020, 45(09): 893-9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等温微量热技术实时测定和比较原研(罗氏芬)与仿制(MY)头孢曲松钠体外抑菌效果的快速检测
    方法。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测试菌株,利用微量热法,比较原研和仿制头孢曲松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
    以表达功率-时间曲线 (热谱曲线) 的特征参数: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热功率Pm、热谱图出现主峰时间tm
    和传代时间tG为指标,量化评估原研和仿制头孢曲松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为验证等温微量热法结论,进一步采用管碟法和高效液相
    色谱法(HPLC)分别检测原研和仿制头孢曲松钠的抑菌活性。结果 热谱曲线的特征参数数据表明,原研头孢曲松钠与仿制头
    孢曲松钠均具有抑菌活性,但原研头孢曲松钠抑菌效果比仿制头孢曲松钠明显,这一结论与传统管碟法及HPLC法所得结论一
    致。然而,等温微量热法实验仅需24h,管碟法与HPLC法则需48h以上。结论 等温微量热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的特
    点,可实时检测和比较不同抗生素体外抑菌活性,在快速评价抗生素效价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 分析质控与制剂
    罗敏1 陈秋红1,* 向姝菡1 白明勇1 刘源2 任静2
    2020, 45(09): 901-9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用
    Box-Ben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通过包封率、微观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对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最优处方组成:表面活性剂浓度3.39%,棕榈酸浓度0.116%,脂药质比为21:100,制备的香叶木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澄清透明,带淡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91.73±3.18)nm(n=3),PDI为0.228,电位为(-11.46±0.74)mV(n=3);包
    封率为95.13%,载药量为9.04%;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粒大小均一,呈球形或类球形。 结论 该处方可用于香叶木素固体脂
    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王娜 张珍珍 张伟东 魏鹍*
    2020, 45(09): 907-9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院8年间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尿路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
    院2641株2012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标本,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
    物鉴定及药敏系统,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95株来自2012—2015年,其中大肠埃希菌(453株,41.4%)、屎肠球菌
    (141株,12.9%)和铜绿假单胞菌(105株,9.6%)位于前3位。1546株来自2016—2019年,大肠埃希菌(710株,45.9%)、屎肠球菌
    (204株,13.2%)和肺炎克雷伯菌(198株,12.8%)位于前3位。与2012—2015年相比,2016—2019年大肠埃希菌对所有测试药的耐
    药率趋于稳定或有明显下降,但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持续呈现较高的耐药率(>50%)。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
    菌药物的耐药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特别是曾高度敏感的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
    药率分别从2012—2015年的10.7%、8.8%、8.7%、5.8%和6.1%上升至2016—2019年的50.8%、43.9%、37.9%、43.9%和38.9%。
    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红霉素等的耐药率持续高于95%,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检出率从2012—2015年的3.5%显著
    增加至2016—2019年的10.3%。结论 8年来该院尿路感染细菌谱和耐药性发生了变迁,应结合本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合理使
    用抗菌药。
  • 药理与临床
    冯小艳1 杨莉莉1 喻华2,*
    2020, 45(09): 912-9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2018年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 对
    83所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病原菌的药敏数据进行分析,依据美国实验室与临床标准化协会
    (CLSI)2018版标准判断药物敏感性,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获31930株临床分离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
    76.9%(24560/31930),革兰阳性菌占23.1%(7370/31930)。男性标本占44.6%(14250/31930),女性标本占55.4%(17680/31930)。男
    性和女性排在前4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菌、粪肠球菌,分别占50.9%、10.2%、7.9%和5.5%;排在第五
    位的病原菌男性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9%;女性为奇异变形菌,占1.5%,与我省2017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与全国相比,有明显
    不同。大肠埃希菌在碳青酶烯类男性和女性耐药率分别为1.8%和1.0%,处于低水平,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达50%
    以上,与2017年的耐药率相比,基本无明显变化。肺炎克雷伯菌在碳青酶烯类男性和女性耐药率分别为8.4%和7.5%,与2017年
    耐药率相比,有明显上升。男性和女性在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低于3.5%,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
    显高于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在男性和女性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0.6%、10.8%和9.7%、10.6%。分离自男性
    尿液标本中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多高于女性尿液标本。结论 我省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
    病原菌耐药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个别耐药菌上升较明显。应重视细菌耐药监测,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耐药菌
    株的产生。
  • 药理与临床
    王群1,2 叶梅毅2 王芳3 杨朝国1,*
    2020, 45(09): 919-9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四川省中医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耐药性变迁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A类(blaKPC、blaGES、blaSME、blaIMI和blaNMC),B类(blaNDM、blaVIM、blaIMP、blaSPM、blaGIM、blaSIM)和D类(blaOXA)。结果    近3年分离的CRKP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呈高水平耐药。经PCR扩增及测序确认,74株CRKP中,82.43%携带blaKPC-2型,10.81%携带blaNDM-1型,5.41%携带blaKPC-19型。结论    3年间本院分离的CRKP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呈高度耐药,菌株产blaKPC-2和blaNDM-1是本院CRKP最主要的耐药机制。

     

  • 药理与临床
    蒋艾豆1 杨家印2 徐珽1,*
    2020, 45(09): 924-9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4月—2018年3月某三甲医院检出病原菌的肝移植受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病原菌255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57.25%)和血液(14.90%)。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80%(178/255),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3.53%)、肺炎克雷伯菌(23.14%)及铜绿假单胞菌(8.63%)为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比例较高,分别为93.3%和57.6%,但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1%。革兰阳性菌占14.12%(36/255),以屎肠球菌居多,所有革兰阳性菌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真菌占16.08%(41/255),以呼吸道标本培养的念珠菌为主。结论    肝移植术后受者分离的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菌,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术后感染对受者生存率提高非常重要。
     
     
  • 药理与临床
    车江鹏1 黄瑾2 茆长玥3 徐杨叶3 邓芳芳3 邓冯沂1 欧阳爱军3,*
    2020, 45(09): 929-9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多黏菌素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注射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筛选有关多黏菌素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给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文献、1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组的临床死亡率(OR=0.18, 95%CI:0.09~0.37, P<0.00001)低于静脉组、细菌清除率(OR=20.40, 95%CI:5.94~70.12, P<0.00001)高于静脉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60, 95%CI: 0.16~2.23, P=0.44)。结论    多黏菌素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给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 药理与临床
    曾哲 徐领城 李雷清 胡阳敏*
    2020, 45(09): 935-9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院2013—2018年ICU抗菌药物用量与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ICU病房6年来抗菌药物用量和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6年来我院ICU病房抗菌药物的总用量逐年上升,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使用量排在前两位。ICU病房分离的排名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2018年3种细菌的耐碳青霉烯菌株分离率分别达到了84.62%、53.54%和66.41%。相关性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的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r=0.871, P=0.024)及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r=0.900, P=0.015)成正相关,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r=0.852, P=0.031)、头孢吡肟(r=0.817, P=0.047)及左氧氟沙星(r=0.857, P=0.029)的耐药率成正相关。结论    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与革兰阴性菌的耐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因此应严格控制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的发展。

  • 药理与临床
    夏岚1,2 叶倩倩1 吴安华1 黄勋1 李春辉1 周鹏程1,3,*
    2020, 45(09): 940-9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寻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因素,为万古霉素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到2019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在住院期间使用了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了稳态谷浓度的患者的资料。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的主要因素,探讨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和低蛋白血症对万古霉素谷浓度的影响。结果    最终7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者50例,10~15mg/L者13例,15~20mg/L者5例,>20mg/L者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低浓度组的年龄较小、矫正肌酐清除率较高,而白蛋白在不同浓度组存在差异。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表明,矫正肌酐清除率与万古霉素谷浓度负相关,是其浓度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8)。ARC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7.5±7.5)mg/L,达标率为11.1%,显著低于非ARC组(56.7%)。低蛋白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8.7±7.8)mg/L,达标率为12.5%,显著低于正常蛋白组(41.9%)。ARC+低蛋白血症组,万古霉素谷浓度为(6.0±1.2)mg/L,达标率为0。结论    肾功能亢进和低蛋血症是降低万古霉素谷浓度的重要因素。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及时识别该两种因素,做好药物浓度监测,优化给药方案。

  • 药理与临床
    周玮忻1 罗雅亭1 苗钟化1 程如越1 沈曦1 张士成2 李鸣1 何方1,*
    2020, 45(09): 947-9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生命早期使用头孢曲松和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TMC3115)对小鼠后期糖脂代谢的影响以及TMC3115可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36只2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抗生素组和实验组(n=12),分别以生理盐水、头孢曲松(100mg/kg)、头孢曲松(100mg/kg)+TMC3115(含菌量为109CFU/d)持续灌胃至4周龄后停止灌胃,继续喂养至16周龄。最后一周测定空腹血糖并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和肝脏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内脏脂体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各组间体重、血糖、糖耐量、血脂和胰岛素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抗生素组的卵巢脂体比、肠系膜脂体比和总脂体比分别上升45.5%、35.8%和39.1%(P<0.05),而实验组与抗生素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抗生素组的肝脏TG和TC水平与空白组相比分别升高44.4%和6.5%,而实验组的肝脏TG与抗生素组相比降低28.4%(P<0.05)。结论    生命早期头孢曲松干预可引起小鼠后期脂体比和肝脏甘油三酯增加,而TMC3115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药理与临床
    马瑞娇1,2 贾智莉1,2 王学芳3 邬芳艳1,2 朱成悦1,2 萧崇德4 张云1,2,* 刘可春1,2,*
    2020, 45(09): 9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肝脏绿色荧光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为模型,研究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对斑马鱼肝脏的影响以及比较其肝毒性大小。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分别处理发育至72h的斑马鱼,于加药后24、48和72hpe(hour post-exposure)观察斑马鱼的死亡率、畸形率和肝脏形态变化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斑马鱼肝脏荧光面积和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    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导致斑马鱼死亡率、畸形率升高。在72hpe,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2.5和5mmol/L吡嗪酰胺组斑马鱼肝脏荧光面积显著下降,5mmol/L异烟肼组斑马鱼肝脏荧光面积显著下降,10、20和30mmol/L乙胺丁醇组斑马鱼肝脏荧光面积显著下降。5mmol/L浓度下,异烟肼导致斑马鱼肝脏荧光面积降低程度高于吡嗪酰胺。结论   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均有肝脏毒性,乙胺丁醇肝毒性最小。1和2.5mmol/L浓度下吡嗪酰胺导致斑马鱼发生肝损伤程度强于异烟肼,但5mmol/L下异烟肼肝脏损伤程度强于吡嗪酰胺,其有关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