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王春丽 李子艳 毛艳艳 黄瑶庆 彭浡*
    2021, 44(06): 493-5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近20年来,多种新型病毒引起的疫情向世界医疗卫生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包括2003年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
    综合征(SARS)、2009年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暴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埃博拉病毒病(EVD)、2015年暴发的寨卡
    病毒病以及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本文重点综述了SARS、甲型H1N1流感、MERS、EVD、寨卡病毒病
    和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了COVID-19疫情防控带来的启示,以期为今后多种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 综述
    李玲玲 肖向前
    2021, 46(06): 501-5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抗生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产生大量含抗生素的废水。目前,废水常采用生物法进行脱氮。由于抗生素对微生
    物具有抑制作用,其对生物脱氮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抗生素对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及厌氧氨氧化过程
    的影响以及微生物抵抗抗生素抑制作用的主要机制,并展望了含抗生素废水处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 综述
    吴翠蓉1 黄璐璐1 黄俊红1 周煜杰2 安晓曼2 宋宛遥2 孙慧莹2 郝海红1 程古月1,*
    2021, 46(06): 509-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我国是猪、鸡养殖大国。沙门菌病和大肠埃希菌病作为猪、鸡养殖场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常常呈混合感染,临床
    上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大范围的不合理使用,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养殖业、兽
    医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都受到影响。本文主要调查近3年(2017—2019年)我国报道的猪、鸡源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研究
    进展,包括猪、鸡源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相关的耐药机制、常见的耐药基因、国内部分地区所分离的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
    药种类及耐药率等,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
  • 综述
    张莉萍 赵昌明*
    2021, 46(06): 518-5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磺胺类和氨基磺酸类天然产物是指生物体产生的含氮(-3价)硫(+6价)键的化合物,化学通式可以分别表示为
    RSO2NR'R''和ROSO2NR'R''。磺胺和氨基磺酸基团的化学结构和电子云密度分布与磷酸基团相似,在生物体内可能占据受体蛋
    白质(例如碳酸酐酶、环氧化酶-2和乙酰胆碱酯酶等)的活性位点,从而影响其生理功能。磺胺类和氨基磺酸类天然产物表现出
    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肿瘤和抗凝血等。目前磺胺类和氨基磺酸类天然产物的氮硫键形成的反
    应有4种类型,分别是:①磺酸基转移酶催化的磺酸基团转移反应;②氨基转移酶催化的氨基转移反应;③SbzM催化的氧化反
    应;④XiaH介导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本文将对这4种氮硫键形成机制进行综述。
  • 综述
    胡人阁1 马红霞1,2,3 孔令聪1,2,3,*
    2021, 46(06): 529-5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细菌SOS DNA损伤修复系统与细菌生长发育等多种调控息息相关,对细菌的毒力、抗药性及耐药适应性的形成产
    生重要影响。抗生素产生的大部分遗传变异都可归因于SOS修复反应的诱导,深入研究细菌SOS修复应答机制,研发相应的靶
    位抑制剂已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对细菌SOS修复机制、SOS修复与细菌毒力、耐药形成的关系,以及SOS靶位
    抑制剂研发情况等方面做以综述,以期为细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与耐药抑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朱慧 马次郎 岳思君 徐春燕 苏建宇*
    2021, 46(06): 538-5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弗氏链霉菌中的泰乐菌素还原酶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查找得到泰乐菌素还原酶
    蛋白序列及其基因序列,建立该蛋白三维模型和系统发育树,对酶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并测定其活性。结果 来源于弗
    氏链霉菌ATCC19609菌株(Streptomyces fradiae ATCC19609)的泰乐菌素还原酶基因由996bp碱基组成,编码331个氨基酸残基。该
    酶三级结构包括10个桶状α螺旋,8个β折叠,一个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结合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
    属于醛酮还原酶(Aldo- keto reductase,AKR)超家族的AKR12家族。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泰乐菌素还原酶具有宽泛的底物谱,
    对泰乐菌素比活力为0.128U/mg。结论 证实了弗氏链霉菌泰乐菌素还原酶可以催化还原泰乐菌素,为抑制泰乐菌素还原酶活
    性,提高泰乐菌素发酵产品的纯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 微生物药物筛选
    付如意 褚以文 李静 赵克雷 林家富 邓俊丰 王欣荣*
    2021, 46(06): 545-5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以铜绿假单胞菌模式菌株PAO1为研究对象,研究抗结核药物D-环丝氨酸通过靶向抑制病原菌群体感应
    (quorum-sensing,QS)系统实现抑制病原菌毒力发挥的新应用潜力。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D-环丝氨酸处理铜绿假单胞菌,通过
    系列表型实验结合荧光定量PCR以评估D-环丝氨酸对群体感应所调节的毒力因子和相应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
    感染模型评估D-环丝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抑制的体内活性。结果 D-环丝氨酸表现出良好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绿脓菌
    素以及蛋白水解酶抑制活性,显著抑制了QS系统调控基因和下游功能基因的表达,并且可以显著提高秀丽隐杆线虫在铜绿假单
    胞菌感染过程的存活率。结论 D-环丝氨酸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有望开发成功的抗生素替代药物。
  • 微生物药物筛选
    张艳琪1 周甜甜1 彭川岳1 林艺伟1 王倩1 任荣康1 肖娜2 潘国军1,*
    2021, 46(06): 552-5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从泰山白首乌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优良真菌菌株,并从中分离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采用梯度
    稀释平板划线法,从泰山白首乌根际泥样中分离真菌;以活性为导向,采用正/反相硅胶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进
    行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确证活性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采集的3个样品中共分离得到83株真菌,其
    中筛选获得具有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活性的菌株7株,并从黑曲霉SDFMU-45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两个萘并吡喃
    酮类化合物 rubrofusarin B(1)和fonsecin B(2)。结论 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
    菌株的MIC值分别为250和187μg/mL,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的MIC值分别为2.89和620μg/mL。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方佳双1 杨小虎1 项仁鑫1 张灵坚1 姜南1 朱文明1 张辉1,2,*
    2021, 46(06): 557-5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对自主分离得到的星孢菌素产生菌HY1进行分类鉴定和诱变选育。方法 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
    比对分析,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HY1进行分类研究;以HY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UVLiCl)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及亚硝基胍(NTG)诱变,结合含色氨酸、甲硫氨酸的抗性平板进行筛选。结果 菌株HY1为链
    霉菌属的菌株,通过多次诱变得到突变高产菌株HY6-S36,且遗传性能稳定,发酵效价达360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80%。结
    论 获得一株高产稳定的星孢菌素生产菌株,为星孢菌素产业化提供优良的菌种。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董斌1 郝爱鱼1 庄子瑜1 于楠1 孙海宁2, *
    2021, 46(06): 564-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阿奇霉素片溶出曲线测定方法,评价国产仿制阿奇霉素片与原研药在4种不同pH的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
    出行为。方法 采用桨法,转速为75r/min,分别以pH2.0盐酸溶液、pH4.5磷酸盐缓冲液、pH6.0磷酸盐缓冲液和pH6.8磷酸盐缓
    冲液为溶出介质,溶出介质体积为900mL;采用UPLC法测定阿奇霉素溶出度,并计算累积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评价溶出
    曲线的相似度。结果 在4种不同pH的溶出介质中,国产和原研阿奇霉素片均在15min内溶出量达到了85%以上,说明两批国内
    仿制产品与原研药溶出行为基本一致,判定相似。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阿奇霉素片仿制药的溶出曲线测定,可为阿奇霉素片的
    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和燕玲 邵伍军* 陈延安 程强 郭红兵 朱磊 杨荷友
    2021, 46(06): 569-5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2D-HPLC-QTOF)法鉴定比阿培南开环物的质谱方法。方法 采
    用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一维液相进行分离,二维液相进行脱盐后直接进行质谱分析,根据推测结构进行
    化学合成该杂质,然后进行核磁结构确认。结果 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比阿培南流动相中含不挥发性盐的色谱系统不适用于液
    相色谱-质谱快速鉴定杂质的难题并确认该未知杂质为比阿培南开环物。结论 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地用质谱来
    定性测定比阿培南中的开环物。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夏兴1,2 周旭燕3 孙新强3,*
    2021, 46(06): 573-5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达托霉素是一种正在临床使用的新型抗耐药菌抗生素。但是由于其结构特点,达托霉素容易受酸碱影响产生降解。
    本文利用UPLC/MS比较分析了达托霉素及其内酯水解物酸降解后的产物,发现达托霉素主要的降解产物为天冬氨酰-丙氨酰内
    酰胺键断裂产物,内酯水解物酸的主要降解产物为分子量974的七肽和分子量1160的九肽。通过比较,确定分子量974的有关物
    质主要来源于内酯水解物的酸降解。并且通过核磁共振检测,确定了该七肽物质的化学结构和氨基酸连接顺序。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景春梅1 许红梅2,* 赵瑞秋2 王传清3 俞蕙4 陈学军5 邓慧玲6 曹清7
    2021, 46(06): 584-5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2016—2018年11家儿童医院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根据全国
    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要求,对血流感染分离革兰阴性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按2018年CLSI标准判读。结果 2016—
    2018年自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4078株,革兰阴性菌4937株,占35.1%,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
    菌、肺炎克雷伯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替坦、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
    亚胺培南的耐药率<10%。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
    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5%、13.0%、0.4%和40.8%、37.7%和20.0%。结论 引起儿童血流感染的革
    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药理与临床
    廖怡 王亚平 汪萍 李小月*
    2021, 46(06): 589-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敏感性。方法 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
    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按2018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结
    果 2018年共检出962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2.7%(218/962);革兰阴性菌占77.3%(744/962)。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占
    24.9%,分离率最高;然后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主要分离于呼吸道和分泌物标本,分别占38.6%和22.6%。对
    革兰阳性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各占29.4%和91.3%,
    尚未检出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里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各占29.8%和70.2%,目前还没有分离出对万
    古霉素产生耐药的肠球菌。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菌检出率各占其菌种的56.8%、44.2%和5.3%。肠杆
    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然保持高敏感性,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细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
    ≤4.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较高,为20.9%,但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2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
    率为78.9%,对除阿米卡星、米诺环素以外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5%。结论 该院主要临床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
    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医院感控措施,细菌室专业人员应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
  • 药理与临床
    武杰1 赵建平2,* 薛丽伟1
    2021, 46(06): 596-6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2015—2019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
    和控制感染提供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分离出的461株MRSA的标本来源、科
    室分布及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对比分析461株MRSA和1007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
    性。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22.0软件。结果 2015—2019年各年度MRSA检出率分别为40.70%、24.75%、
    26.83%、34.33%和30.72%,平均31.34%。MRSA主要分布于ICU病房、干部保健病房、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儿科,构成比
    分别为17.35%、16.70%、15.84%、12.80%和7.81%。MRSA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神经内科,检出率为74.68%。ICU中MRSA检
    出率64.00%,显著高于非ICU中MRSA检出率28.31%(P<0.05)。MRSA主要分离自痰液、分泌物、血液、脓液和尿液,构成比
    分别为52.28%、20.61%、9.76%、5.42%和4.34%。MRSA检出率最高的是痰液标本的60.40%,显著高于非痰液标本的20.52%
    (P<0.05)。2015—2019年MRSA对红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5种药物耐药率变化均较小
    (P>0.05);对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克林霉素和四环素7种药物5年 平均耐药率在50%~100%
    之间,但总体上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MRSA对青
    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和四环素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
    率均显著高于MSSA(P<0.05);但MSSA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显著高于MRSA(P<0.05)。结论 MRSA主要分布于ICU,标
    本来源以痰液为主,5年间MRSA感染略有下降,但是MRSA检出率依然维持在30%左右,呈现多重耐药,故医院应加强抗菌药
    物管理、细菌耐药监测以及手卫生和消毒隔离等措施,有效控制MRSA的感染和耐药。
  • 药理与临床
    程晓增1 万大海2,*
    2021, 46(06): 604-6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肺炎患者致病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导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神经外科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痰培养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感染MDRO
    的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患者共分离出致病病原体174株,革兰阴性菌135株(77.6%)为主要病原微生物,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3
    株(24.7%)、肺炎克雷伯菌39株(22.4%)和铜绿假单胞菌28株(16.1%);革兰阳性菌33株(19.0%)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13.8%)。其
    中MDRO有103株(59.2%),非MDRO有71株(40.8%)。MDRO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37株(35.9%)、肺炎克雷伯菌19
    株(18.4%)、铜绿假单胞菌17株(16.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1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住NICU时间、抗菌药物天数、
    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联合、抗菌药物“升阶梯”、使用糖皮质激素、肺炎类型、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9个
    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升阶梯”(OR:4.824,95%CI:1.439~16.169,
    P=0.011)、抗菌药物联合(OR=4.615,95%CI:1.338~15.922,P=0.016)和气管插管(OR:2.627,95%CI:1.166~5.918,P=0.020)
    是神经外科肺炎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神经外科肺炎MDRO感染的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防控和干预措
    施,以降低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 药理与临床
    聂亚红 田可港 孙玉娟 牟晓峰*
    2021, 46(06): 611-6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8—2019年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探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PA占铜假绿单胞菌的21.34%(150/703)。铜绿假
    单胞菌和CRPA主要分离自痰标本(61.02%和60.67%),分布于ICU病区(47.82%和5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
    较高,对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敏感率达100%和98.44%。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ICU
    的OR值分别为14.470、12.677、9.216和6.381,P值均<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分布于ICU病区,耐药情
    况较重;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及ICU是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
  • 药理与临床
    俞容1 徐娇君1 俞北伟2,*
    2021, 46(06): 616-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单宁酸联合氟康唑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临床
    分离的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命名为SA1,SA2和SA3;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单宁酸单独或联合氟康唑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DAY185混合菌群生长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对混合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单宁酸联合氟康唑对混合生物膜结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白念珠菌DAY185生物膜形成
    相关基因(ALS1、ALS3和RBT1)和SA1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sarA和cid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单宁酸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
    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菌群的生长能力和混合生物膜形成能力,当联合氟康唑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单宁酸
    联合氟康唑可以明显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白念珠菌菌丝上的黏附;qRT-PCR结果表明:单宁酸联合氟康唑主要可以降低混合
    生物膜中白念珠菌ALS3基因(P<0.0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icaA和sarA基因(P<0.05)的表达量。结论 单宁酸联合氟康唑可以降低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念珠菌混合生物膜的形成,其机制主要通过降低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相关基因ALS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相
    关基因icaA和sarA的表达水平。
  • 药理与临床
    丁翔宇 张古英 贾晨虹 安娜
    2021, 46(06): 621-6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型优化氟康唑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给药方案,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胎龄、体
    重及血肌酐对低体重早产儿进行分组,结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分布情
    况,以及氟康唑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应用Crystal Ball 11.1.2.2软件对不同组的不同给药方案进行蒙特卡洛模拟
    (MCS),以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为评价指标。结果 当感染真菌MIC值≤2μg/mL,氟康唑给药剂量6mg/(kg·d)
    时,PTA>90%,MIC值≥4μg/mL时,则需要适当增加给药剂量以满足治疗效果。当MIC值≤1μg/mL时,3mg/(kg·d)可满足治疗
    效果。对于超早期早产儿,氟康唑给药剂量6mg/(kg·d)可以满足MIC值≤4μg/mL治疗效果。对于28周以后早产儿,只有当血肌
    酐正常或大于正常值时,氟康唑给药剂量6mg/(kg·d)可以满足MIC为4μg/mL治疗效果。血肌酐低于正常值者,应适当增加该药
    剂量。氟康唑3mg/(kg·d)治疗白念珠菌均可满足CFR>90%,而对于热带念珠菌治疗,氟康唑6mg/(kg·d)才能满足CFR>90%,但
    对于近平滑念珠菌治疗,血肌酐低于正常值者,则需要增加氟康唑剂量。对于超早产儿,血肌酐正常或大于正常值,氟康唑
    6mg/(kg·d)基本能满足CFR>90%,而对于28周以后,血肌酐正常的早产儿,氟康唑9mg/(kg·d)以上才能满足CFR>90%,血肌酐
    高于正常值者,应用氟康唑6mg/(kg·d)足以满足CFR>90%。结论 氟康唑6mg/(kg·d)给药剂量基本能满足低体重早产儿血肌酐正
    常或高于正常者的治疗需要,但PTA值受胎龄、体重、血肌酐的影响,CFR值与病原菌MIC分布有关;因此个体到达理想治疗
    效果,应结合群体药动学与蒙特卡洛模型,以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
  • 药理与临床
    李永红1 李红恩2 雷世鑫2,* 张亚玲3 脱鸣富3
    2021, 46(06): 628-632,S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建库至2019年10
    月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
    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纳入8216例患者,共筛选出13种
    暴露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嗜酒(OR=2.54,95%CI:1.97~3.27)、肝病史(OR=2.60,95%CI:2.19~3.08)、乙肝表面抗原携
    带者(OR=3.15,95%CI:2.66~3.73)、糖尿病(OR=1.41,95%CI:1.18~1.70)、心功能不全(OR=1.72,95%CI:1.28~2.30)、贫血
    (OR=4.61,95%CI:2.43~7.90)、营养不良(OR=2.48,95%CI:1.63~3.77)和结核病复治(OR=1.93,95%CI:1.43~2.60)是抗结核
    药物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予以保肝药能显著减少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发生率(OR=0.36,95%CI:0.25~0.50,
    P<0.001)。结论 贫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并其他肝病史、嗜酒、营养不良、结核病复治、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是我国
    人群使用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予以保肝药能显著降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发生率。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