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李海岩 麻新妍 薛永常*
    2021, 46(12): 1073-10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微生物可通过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NRPS)催化合成众多结构和功能多样的次级代谢
    产物——非核糖体肽(nonribosomal peptide,NRP)。NRPS装配线由多个模块组成,其中末端硫酯酶(thioesterase,TE)结构域由于
    其独特的水解和环化双重活性,对于产物释放及线性多肽的体外环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TE催化的产物释放机制以及其
    非常规的功能方面进行综述,为研发新的NRPs类化合物以及环肽的体外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硫酯酶结构域;释放机制
  • 综述
    王玉琼 廖国建*
    2021, 46(12): 1078-10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随着侵袭性真菌病例的增加和病原真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需求非常迫切。幸运的是针对致命
    真菌威胁的新药正在涌现,给予了医生新的工具来对付那些难以解决的真菌感染。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处在临床研究阶段的新
    药,olorofim、fosmanogepix、rezafungin和ibrexafungerp的药物概况、临床适应症和药物作用机制等相关情况。
  • 综述
    李振 殷瑜 陈代杰*
    2021, 46(12): 1084-10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是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一类新型的抗生素。1948年第一个四环素类抗生素金霉素被应用于临床,
    随着这类抗生素在临床和非临床上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以及其他新型抗生素的诞生,四环
    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地位逐渐降低。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米诺环素诞生了,因为其对耐药菌有效而在临床上
    受到青睐。特别是在2005年,对多种耐药株具有较好活性的第三代四环素类抗生素替加环素被FDA批准上市,之后又经过了13
    年,2018年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同时批准了3种新型第三代四环素类抗生素上市,使得四环素类抗生素重新进入了
    公众的视野。本文主要就第三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活性,化学结构特性、作用机制与抗耐药性,以及药物的临床研究
    等方面进行综述。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黄媛林1 潘信利1 陆璐1 李喆1 李菲2 赵静4 黄庶识1 胡文进3,*
    2021, 46(12): 1090-1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离鉴定一株红树林来源具有拮抗真菌活性的链霉菌MCCG 2008,分析其对植物病原真菌香蕉尖孢镰刀
    菌热带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 tropical race 4)、苹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stroemeriae)、珍珠李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对其所产的抑菌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
    通过基因扩增测序分析与活性化合物生产相关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为进一步调控活性化合物的生产以及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方
    法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MCCG 2008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发酵液原液、发酵液乙酸乙酯粗
    提取物和菌丝体丙酮浸提物针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活性测试与效用组成分析;采用液液萃取和柱色谱分离该菌株所产生
    的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活性化合物结构进行解析;设计引物使用PCR
    扩增该菌中与活性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结果 菌株MCCG 2008可形成茂盛的气生菌丝,并产生黄色的可扩散色素,
    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MCCG 2008与微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NBRC 13193T的相似度为100%;在拮
    抗活性试验中,菌株MCCG 2008对珍珠李葡萄座腔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48.0%,其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和菌丝体丙
    酮浸提物仅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热带4号小种有抑制活性;质谱(MS)和核磁(1H NMR)数据分析表明从菌株MCCG 2008的发酵液中
    分离得到的活性化合物为放线菌素D;以放线菌素D生产菌为参照,通过序列比对发现MCCG 2008中的同源序列,并通过PCR
    扩增获得菌株MCCG 2008基因组中与放线菌素D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结论 分离自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链霉菌MCCG 2008
    初步鉴定为微小链霉菌,其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潜力,所产的活性化合物为放线菌素D。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李维佳 佟书娟 尚卓 王佳颖 林炜*
    2021, 46(12): 1102-1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UPP合成酶(EfaUPPS)的特异性抑制剂,以期获得作用于该靶点的抗耐万古霉素粪肠
    球菌药物先导化合物。方法 克隆并表达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UPP合成酶,建立酶活力测定方法,通过比较化合物的最小抑菌
    浓度(MIC)、半数抑制浓度(IC50)、解离常数(Kd),并利用分子对接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和抗菌机制探讨。结果 从老药
    库中筛选出了甲状腺激素类似物替拉曲可(tiratricol),发现其对EfaUPPS酶活力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效果,IC50值为25.13μmol/L,由MST测得的Kd值为166±6.8μmol/L,对耐药性粪肠球菌的MIC值为16μg/mL。米氏方程的双倒数分析证明tiratricol是EfaUPPS的竞争性抑制剂,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可能结合在EfaUPPS的底物结合口袋入口处,阻碍底物进入活性中心。结论 甲状腺激素类似物tiratricol对EfaUPPS有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对其抗菌机制的深入理解将为抗耐药菌新型抗生素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郝惠云 王耀耀* 朱研研 王亚莉 李红珍
    2021, 46(12): 1109-1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棘白霉素B的菌丝形态特点,建立新的棘白霉素B发酵工艺。方法 以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NCPC1246为出发菌株,发酵产生新型芬净类抗真菌药物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先导性化合物棘白霉素B(echinocandin B,
    ECB)。通过激光诱变和显微镜检,对菌球直径、菌丝形态变化规律和ECB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据ECB菌丝形态特点,优化
    发酵工艺。结果 通过激光诱变筛选得到突变株NCPC1246-36,其菌球直径约为1.0~1.2mm,具备球形紧实内核。依据菌丝形
    态特点,调整摇瓶通气量参数和培养周期,确定八层纱布、转速220r/min和周期为168~192h。在50L发酵罐上尝试新的通气量和
    周期工艺,放罐单位达到(3354±47)μg/mL,较原工艺水平提高37.6%±0.9%。结论 棘白霉素B发酵中,遵循菌丝形态特点,
    调整通气条件和培养周期,可以获得高产量。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孙玉双 胡利敏 贾全 李敏 表亚囡 杨梦德 刘萍 贺娇 刘荣亮*
    2021, 46(12): 1115-1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二维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2D-LC-HR-MS/MS)法鉴定头孢唑林钠原料药中2个未知杂质的方法。方
    法 采用二维液相-高分辨串联质谱法,一维色谱条件进行样品采集,确认一维色谱体系中目标峰的出峰位置,并进行分离,
    二维液相脱盐后切进高分辨串联质谱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推断杂质结构及生成机理。结果 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头孢唑林钠流动
    相中含不挥发性盐的色谱体系不适用于色谱-质谱快速鉴定杂质的难题,并对2个未知杂质进行有效鉴定。结论 该方法可以简
    单、快速地对头孢唑林钠中未知杂质进行定性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朱潇冉 庄莉 吕良忠*
    2021, 46(12): 1123-1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治疗肝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临床疗效,为肝移植术
    后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3月肝移植术后确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
    染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感染部位、肝移植手术时间、首次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时间、平均用药时间、临床
    转归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肝移植术后CRKP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腹腔、血液和胆道,术后至首次用药平均间隔时间为
    (275.27±364.30)d,中位时间96d,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平均用药时间数为(24.0±12.3)d,中位时间24d。MDR-CRKP临床治愈
    率83.33%,XDR-CRKP临床治愈率60.0%,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可用于治疗肝移植术后CRKP感染。
  • 药理与临床
    诸斌 李贞 陈伟琴 殷红梅 胡晓波*
    2021, 46(12): 1127-11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土槿皮甲酸(PAA)与氟康唑(FLC)联合应用对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和棋盘
    微量稀释法测定PAA与FLC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于对临床分离的22株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FICI)判断两药联合抑菌效应,以CAR3和CA10为目标菌株,采用时间-杀菌曲线动态监测两药体外抑菌效果。结果 PAA单独
    作用于白念珠菌时,无论是对FLC耐药菌株还是对FLC敏感菌株,均呈现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位MIC范围为4~16μg/mL。当
    PAA与FLC联用对抗耐药白念珠菌时,可将FLC的单用浓度范围从256~512μg/mL降至为1~2μg/mL。根据FICI测定,11株对FLC
    耐药菌株FICI介于0.039~0.253之间,均表现出协同抑菌作用;而11株对FLC敏感菌株,仅有2株(18.2%)FICI范围为0.312~0.375,
    呈现出协同抑菌作用,剩余9株(81.8%)FICI介于0.625~1.125之间,两种药物呈现出无关作用。时间-杀菌曲线也证实,与氟康唑
    单用相比,PAA与FLC联用24h后,CAR3、CA10菌株的lgCFU/mL分别下降了2.22个单位和1.57个单位,耐药菌株表现出协同作
    用,而敏感菌株表现出无关作用。结论 PAA对白念珠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力,与低浓度FLC联用对耐药白念珠菌具有体外
    协同抑菌作用,能显著提高FLC对耐药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
  • 药理与临床
    陈相军 周益 孟娟 刘焱斌 管玫 蒋艳 李大江 曾勇 陈敏* 吕晓菊
    2021, 46(12): 1133-1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取消常规头孢菌素皮试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方法 制定我院常规头孢菌素皮试操作规范、严重过敏
    反应抢救流程及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标准操作规范。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1月和2019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头孢菌
    素皮试相关数据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显著下降,2020年1月—2020年11月头孢菌素皮试
    人次数仅为1969人次,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2020年进行头孢菌素皮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部分医生仍存在一定疑虑(1808,
    91.82%);②患者对是否有头孢菌素过敏史作出模糊回答(32,1.63%);③患者要求头孢菌素皮试(67,3.40%);④其他原因(62,
    3.15%)。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次均费用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t=37.23,P<0.05)。因直接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无统计学差异,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前后皮试阳性率结果有差异。结论 规范化管理常规头孢菌素皮试,不仅显著
    降低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数和医疗费用,也有效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安全。
  • 药理与临床
    葛婷悦 张永*
    2021, 46(12): 1138-1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 MCS)评价泊沙康唑静脉给药方案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曲霉菌感染的疗
    效。方法 结合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药动学参数和曲霉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布,以fAUC/MIC为PK/PD
    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两种静脉给药治疗5种曲霉菌感染的达标概率(PTA)及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 当MIC≤0.064mg/
    L时,200mg qd和300mg qd静脉输注PTA均达到90%以上;当MIC=0.125mg/L时,仅300mg qd达到PTA>90%;当MIC≥0.25mg/
    L时,两种给药方案均未达到90%。泊沙康唑治疗土曲霉感染,给药方案300mg qd可达到CFR>90%;对黄曲霉、烟曲霉、黑曲
    霉和构巢曲霉,两种方案CFR均小于90%。 结论 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泊沙康唑对不同菌种曲霉菌的疗效相差较大,建议根
    据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给药方案。
  • 药理与临床
    冯春晓 刘丽* 白光锐 王雁 郭海鹏 左晶晶
    2021, 46(12): 1143-1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
    依据。方法 对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从血液标本中分离的细菌分布情况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
    性分析,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8年标准判读实验结果,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12440
    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细菌1356株,阳性率为10.90%,其中革兰阴性菌769株,占56.71%,革兰阳性菌587株,占43.29%。排
    在前6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
    27.73%、15.71%、10.18%、9.81%、6.34%和3.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0.23%和81.1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
    ESBL检出率分别为28.19%和20.66%。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2%。结论 血培养检出
    病原菌菌谱一般较广,不同细菌间耐药性有广泛差异,病区分布以ICU为主,应加强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药理与临床
    叶青萍 丁卉 任建敏 赵志钢*
    2021, 46(12): 1148-1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2015—2019年就诊于丽水市中心医院患儿粪便沙门菌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为我院儿童合理用
    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送检粪便标本中沙门菌的分离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结果。结果 2015—2019年共从儿童粪便中分离出169株沙门菌。患儿男女比例为1.25:1;患儿年龄段呈偏态分布,以
    <3岁的婴幼儿为主,占80.5%(136/169);季节分布以秋季为主,夏季次之;81.7%(138/169)的患儿因胃肠道不适就诊。169株沙
    门菌共检测到22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分离率最高,为51.5%(87/169),其次为肠炎沙门菌,为16.6%(28/169)。对氨苄西
    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氯霉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85.8%、42.6%、19.5%、8.3%和39.1%,5年间沙门菌
    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0.05),未分离到碳
    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结论 本院感染沙门菌的患儿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夏秋季为多发季节;分离到的沙门菌中最常见为鼠
    伤寒沙门菌;同时对一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改变。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相关部门应加强
    对儿童沙门菌感染的监控与防治工作。
  • 药理与临床
    陈丽妹1 吴志辉2 陈岩松1 辛娜1 霍然1 陈燕1,*
    2021, 46(12): 1152-1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及术后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
    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合VITEK Ⅱ 仪器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202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
    果,采用WHONET5.6进行统计。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率为11.33%,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占居首
    位,其次是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前3位构成比合计达86.1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耐药
    率>50%。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5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3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为28.57%。结论 本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现象严重。妇科恶性
    肿瘤手术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及术后抗感染治疗时,应考虑多种微生物感染的特性及其耐药情况。
  • 药理与临床
    庞天义 满德强 常群
    2021, 46(12): 1157-11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Nomogram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274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
    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模
    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80岁(OR=2.387,95%CI:
    1.272~4.480)、意识昏迷(OR=2.319,95%CI: 1.143~4.703)、心脑血管疾病(OR=2.078,95%CI: 1.104~3.911)、住院天数≥2
    周(OR=2.481,95%CI: 1.284~4.796)、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OR=2.886,95%CI: 1.477~5.64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OR=2.386,95%CI: 1.114~5.108)及机械通气(OR=3.090,95%CI: 1.432~6.667)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中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Nomogram
    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
    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62 (95%CI: 0.729~0.795),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
    区分度。结论 年龄≥80岁、意识昏迷、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天数≥2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及机械通气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筛
    查相关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