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潘智宇 印尤强 苏玉斌*
    2022, 47(09): 865-8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抗生素的研发与使用有效杀灭和抑制了众多病原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
    药不断出现,耐药菌的感染已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为此,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
    类、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及新型抗菌药物如抗菌肽和纳米颗粒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与探讨,为临床上治疗疾病提供一些参考。
  • 综述
    郭文琼1 卢家辉2 潘伍亮2 乐率3,*
    2022, 47(09): 872-8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噬菌体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命体,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大量存在于人体之中。但是,目前分离、鉴定的
    噬菌体数量却仅有数万个。虽然宏基因组技术的出现为探究噬菌体提供了高通量的方法,但是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中,大量噬菌
    体序列功能未知,也不知道其来源于何宿主菌,是一个亟须研究的“黑匣子”。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是研究微生物的起点,噬菌
    体的研究亦是如此。本文首先对噬菌体分离、培养与鉴定研究进行总结,然后对裂解性和溶原性噬菌体分离方法进行归纳和分
    析,为分离新的噬菌体提供较为全面的方法学综述。
  • 综述
    刘晓璇 王伟刚 赵建宏*
    2022, 47(09): 879-8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艰难类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产芽胞的专性厌氧菌,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
    物的广泛应用,艰难类梭菌的耐药率不断攀升。获得抗性基因、药物靶点突变、生物膜生成以及代谢途径发生改变是艰难类梭
    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此外,耐药艰难类梭菌的适应性代价较低,即使在缺乏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的环境中仍然可维持耐药
    性状,促使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流行,为抗菌药物治疗埋下了巨大隐患。本文对艰难类梭菌的耐药机制及其适应性代价进行
    综述,旨在为减少耐药性、开发新疗法提供理论参考。
  • 综述
    田婷婷1,2 方婕1 沈钦勇1 黄珊1 陈清1 宋洪涛2,3 黄爱文1,*
    2022, 47(09): 889-8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替考拉宁是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替考拉宁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高,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临床疗效与AUC/MIC相关。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参数变异大,应监测替考拉宁谷浓度进行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调整。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替考拉宁在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给药方
    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综述
    李亚菲1,2 李伟2 陈林2 曾振灵2,*
    2022, 47(09): 894-8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的条件性致病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感染性疾病。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
    广泛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动物源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传播给与动物密切接触者,也可通过食品链在
    消费者中传播,进而可能在人群中扩散,从而增加了耐药性散播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特征以
    及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本文就近几年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及耐药机制做一综述,旨在为动物源金黄色葡萄
    球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廖海浪1,2,3 钟芙蓉1,3 柯汶佳1,3 李娜1,3 马云桐1,3,*
    2022, 47(09): 900-9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离鉴定黄连根腐病病原菌,从健康黄连根际根内筛选病原菌拮抗菌并对其拮抗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从感
    染根腐病黄连根系分离鉴定根腐病病原菌,并对其致病性和致病过程进行观察;从健康黄连根系分离拮抗菌并对其拮抗活性进
    行评价。结果 从感染根腐病黄连根系分离获得12株病原菌,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
    均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且7 d内可以导致离体黄连根系大面积感染。从健康黄连根系分离获得427株根际菌(358株细菌、69株
    真菌)和345株内生菌(170株细菌,175株真菌),经过平板拮抗实验共获得77株拮抗菌,其中拮抗细菌58株,拮抗真菌19株。细
    菌主要分布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等。真菌主要分布于曲霉菌属
    (Aspergillus)、毛壳菌属(Chaetomium)、木霉菌属(Trichoderma)和青霉属(Penicillium)。在黄连离体根上,4株芽胞杆菌[贝莱斯芽
    胞杆菌(B. velezensis) GJ-JM-1、枯草芽胞杆菌(B. subtilis) GJ-TR-064、蕈状芽胞杆菌(B. mycoides) GJ-LB-021和假蕈状芽胞杆菌(B.
    pseudomycoides) GJ-YEM-005]与2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 镰刀菌为黄连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健康黄连根系存在大量拮抗菌,可以作为黄连根腐病微生物防治的重要微生物资源。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李思瑶1,2 张杨2,* 车永胜1,3,*
    2022, 47(09): 913-9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对1株植物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稻米培养基培养,通过正反相
    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
    共振、圆二色谱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中共分离鉴定11个已知化
    合物,其中包括9个聚酮类化合物(1~9)和2个环肽类化合物(10和11),分别为1-deoxyrubralactone(1)、alternariol(2)、alternariol
    5-methyl ether(3)、altenuisol(4)、3-hydroxyalternariol 5-O-methyl ether(5)、(2'R,4'R,5'R)-altenuene(6)、(2'S,4'R,5'R)-isoaltenuene(7)、
    (2'R,4'R,5'R)-altenuene-5'-acetoxyester(8)、7-hydroxy-3,5-dimethyl-isochromen-1-one(9)、腾毒素(10)和二氢腾毒素(11)。结论 化合
    物1、化合物3~11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化合物2和3在100 μmol/L的浓度下对人膀胱癌J82细胞株具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分
    别为56.9%和59.7%。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陈帅1 袁崇均1,* 罗森1 张磊1 汤依娜1 袁明铭1 竹敏2 王笳1
    2022, 47(09): 920-9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单体化合物鸢尾黄素的结构改造,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病毒候选药物。方法 以鸢尾黄素为先 导化合物合成了3个化合物,并以鸢尾黄素和利巴韦林为对照,考察化合物体外抗病毒的活性,观察的主要指标为半数毒性浓 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抗病毒指数(TI),为研发新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结果 化学试验分别通过磺化反应合成化合 物1,乙基化反应合成化合物2,乙基化、磺化反应两步合成化合物3,并根据红外、紫外、质谱和核磁等数据确定各化合物的 结构,分别是鸢尾黄素-5'-磺酸钠、4',7-二乙基鸢尾黄素、4',7-二乙基鸢尾黄素-5'-磺酸钠;抗病毒研究表明各化合物组在不同 剂量时对H3N2、ADV3、RSV、CVB3等病毒毒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明显强于同等剂量的鸢尾黄素组。化合物1对 H3N2和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H3N2病毒指数为29.57,强于利巴韦林(15.87);抗RSV病毒指数为28.39,略强于利巴韦林 (27.29);化合物2对CVB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CVB3病毒指数为31.60,略强于利巴韦林(29.00);化合物3对H3N2和RSV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抗RSV病毒指数为34.24,略强于利巴韦林(27.29);抗H3N2病毒指数为35.56,远强于利巴韦林(15.87)。结 论 化合物3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病毒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H3N2病毒新药研发。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何美翠1 张春然1,* 黄清东2 王宇驰1 王瑛瑛1 于瑶1 张静霞1 李知仪1 赵欢1 唐克慧1
    2022, 47(09): 926-9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来法莫林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25 cm×4.6 mm,5 μm),流动相
    A:6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至2.5)-乙腈(80:20,V/V),流动相B:6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至2.5)-乙腈
    (50:50,V/V),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体积20 μL。结果 醋酸来法莫林与各有关物质分
    离良好;醋酸来法莫林在0.50~75.33 μg/mL的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00,醋酸来法莫林
    的检测限为0.20 μg/mL。结论 该方法专属、可靠,可用于醋酸来法莫林有关物质的测定。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乔涵1,2 胡辛欣1 聂彤颖1 杨信怡1 游雪甫1 李聪然1,*
    2022, 47(09): 933-9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菌株,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E-test纸条法、
    群体分析法(PAP)法对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亚胺培南异质性耐药的初筛和复筛、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异质性耐药菌
    株对亚胺培南及其他药物的MIC值、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菌株的可能耐药机制。结果 通过E-test纸条法和
    PAP法鉴别筛选出8株亚胺培南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发现异质性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耐药率
    较高,对环丙沙星等更敏感。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无可确证的基因突变,但可能与延伸
    因子P基因有关。
  • 药理与临床
    胡小骞 王琴*
    2022, 47(09): 939-9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技术分析某三级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
    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该院2020年1月至3月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神经外科分离的11株医院感染CRAB菌株,通过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应用
    基因组流行病学中心(Center for genomic epidemiology, CGE)ResFinder 4. 0软件分析其耐药基因型,并应用MORPHEUS在线制作
    热图,应用毒力因子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VFDB)VFanalyzer软件筛选毒力因子,应用MLST软件检测菌
    株的ST型,应用Kaptive软件检测荚膜型,应用CSI Phylogeny 1. 4软件及FigTree v1. 4. 4软件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
    tree, MLT)以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11株CR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均呈现耐药,而对阿米卡星、左氧
    氟沙星耐药的菌株株数较少。11株CRAB共检测出18种耐药基因,11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OXA-23和blaOXA-66,β-内酰
    胺酶耐药基因以blaTEM-1D和blaADC-25为主,大部分菌株携带多种外排泵相关耐药基因及抗菌药物修饰酶耐药基因。11株CRAB均携
    带多种毒力因子,包括外膜孔蛋白、脂多糖、生物膜、外排泵、磷脂酶和效应蛋白等,如OmpA、Lps、Csu、Pga、Ade、Plc、
    Bas、Bau、Ent、Hem、Aba、Bfm、Pbp和Kat等。11株CRAB均为ST2-K22型,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C组内同源性关系相近,存
    在院内传播的可能。结论 该院CRAB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复杂多样,同源性分析显示该院存在1种优势克隆株,该克隆株有医
    院内传播的风险。
  • 药理与临床
    张鹏 李婕 单泳源 李宇晨
    2022, 47(09): 946-9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
    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株923株,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
    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并用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验证菌种,K-B法复核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情况;胶体金法对耐碳青
    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的表型检测,并用碳青霉烯酶PCR扩
    增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产KPC酶CR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
    进行检测,并用ESBLs耐药相关基因PCR扩增结果进行验证;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产KPC酶CRKP进行序列分型
    (ST)。 结果 92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56株(27.74%)为CRKP,其中183株携带blaKPC,ST分型为ST11型和ST12型,产KPC酶CRKP
    携带3种ESBLs基因blaTEM-1、blaSHV-11和blaCTX-M-1。结论 CRKP产碳青霉烯酶以KPC酶型为主,blaKPC可合并3种ESBLs的产生。
  • 药理与临床
    贾艳会1 华春珍1,* 周明明1 俞惠2 付盼2 王传清2 许红梅3 景春梅 张泓5 林爱伟6 王世富6 曹清7 周云芳 7 邓慧玲8 曹三成8 赫建华9 高巍
    2022, 47(09): 951-9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2020年中国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儿童株的耐药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中国不同地区9家儿童医院组成ISPED协作组,由专人对Hi进行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和MIC法,β-内酰胺酶
    测定采用头孢硝噻吩法。结果 2020年共分离到Hi菌株2244株,2104株(93.4%)来自患儿的呼吸道标本,78株(3.47%)来自阴道
    分泌物标本,12株(0.53%)来自血液标本,6株(0.26%)来自脑脊液标本。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1451株,占64.6%,耐氨苄西林的Hi
    占72.1%,其中β-内酰胺酶阴性耐氨苄西林的菌株占7.7%(175/1451)。菌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阿奇霉素、头孢呋辛、氨苄西林
    /舒巴坦、头孢噻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5.8%、42.7%、47.5%、35.0%、6.9%和0.6%。β-内酰胺酶阳性且氨苄西林舒巴
    坦耐药536株,占23.9%。呼吸道来源Hi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恶唑、阿奇霉素的耐药率
    高于非呼吸道来源菌株(P<0.01)。结论 中国Hi儿童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产β-内酰胺酶的Hi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也较
    高,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我国儿童Hi感染的首选用药。
  • 药理与临床
    尹佳锋1 郭智1 耿燕1 韩蓓2,*
    2022, 47(09): 957-9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西安市某三甲医院近8年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特征以及其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合
    理选用抗菌药物和监控、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2—201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微生物培养标本中的分
    离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9标准判断药敏。结果 共分离出铜绿假
    单胞菌6437株,检出率为10.97%;标本主要来源于痰80.30%,分泌物4.41%及全血4.21%;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呼吸重症监
    护室(RICU)]28.80%、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14.76%及重症监护室(ICU)10.36%。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3.9%)、妥布霉素
    (7.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0%)、阿米卡星(12.2%)及左氧氟沙星(12.7%)的耐药率稍低外,对其他常用的抗菌药物存在较高
    的耐药率,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逐年减少,从2012年的43.10%下降到2019年的
    23.93%,但其他多重耐药菌从2015年后检出率逐渐升高,从2015年的4.55%增长到2019年的6.97%。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
    离自痰标本,分布在各类ICU,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却出现增长趋势。除了左氧氟沙星、环丙
    沙星和头孢吡肟,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同时期的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的报道,因此需要重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多重耐药菌。
  • 药理与临床
    王海如 侯亚彬 李艳芳 郝崇华*
    2022, 47(09): 962-9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分布及菌株间的同源性特征,为控制医院内感染,指导
    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中的大肠埃希菌,用基质辅
    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菌种鉴定,用VITEK-2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76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
    最高,达到90.7%,其次是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69.7%、65.7%、63.1%和56.5%。对哌
    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6.5%。共检出blaTEM,
    blaCTX-M和blaOXA-1 3种ESBLs基因,其中blaCTX-M为主要基因型。最常见的ST型为ST131(19.7%,15/76)、ST69(15.7%,12/76)和
    ST38(7.8%,6/76)。结论 本院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可经验性选择
    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我院主要流行的ESBLs基因型为blaCTX-M型,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间
    存在遗传多样性。
  • 药理与临床
    郝小康1 周军2,*
    2022, 47(09): 967-9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陕西地区2家医院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收集两院2018
    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
    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标本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123株,肺炎链
    球菌98株,卡他莫拉菌23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显著上升明;肺炎链球菌逐渐出现对青霉素的
    耐药趋势;卡他莫拉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陕西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
    况发生了变化,对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药理与临床
    阮子静1 刘超2 石浩2 张林3 贾旭4 黄新河1,*
    2022, 47(09): 971-9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某医院临床上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分析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现状,为临床
    上合理使用磷霉素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浙江某医院10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分
    析。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分析目前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相关研究。结果 在101例患者中,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
    率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并无特异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的高低具有一定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集中在10~30min以
    内(43.56%),且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10min以内;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以过敏样反应表现形式居多;原患疾病以
    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8.42%);绝大部分患者经过减慢滴速、停药或者相关药物治疗得以缓解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9%;磷霉素
    钠可与云南白药、栀子金花汤以及自拟肺心Ⅰ号方等中药联合用药用于临床治疗。结论 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
    表现类型呈现多样化,严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应加强对此药的监测,同时,可考虑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应用,确保临床
    用药安全。
  • 药理与临床
    王勇 王艺霏 康克国 陈孝刚 马骥
    2022, 47(09): 977-9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莫西沙星联合益生菌培菲康治疗伴有细菌移位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临床疗效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
    用抗菌药物莫西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服用莫西沙星4周后,口服培菲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细胞因子、临
    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CD8+均降低(t=2.989,P=0.003;t=10.600,P=0;t=11.142,
    P=0;t=23.583,P=0;t=13.483,P=0;t=47.851,P=0;t=7.583,P=0;t=10.375,P=0);CD4+/CD8+升高(t=14.013,P=0;
    t=16.663,P=0),且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CD8+低于对照组(t=14.583,P=0.00;t=21.934,P=0;t=33.217,P=0;
    t=12.484,P=0),CD4+/CD8+高于对照组(t=11.465,P=0)。②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远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624,
    P=0)。③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与腹泻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t=16.435,P=0;t=29.584,P=0;t=18.937,P=0;t=45.764,P=0),
    且观察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4.586,P=0;t=52.412,P=0)。结论 抗菌药物莫西沙星联合益生菌培菲康治疗伴有细
    菌移位的IBS-D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腹痛、腹泻症状情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药理与临床
    龚伟伟 赵太宏* 肖雨龙 业海燕
    2022, 47(09): 981-9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efined daily dose,DDD管控的现存问题,引入CMI指数并基于波士顿
    矩阵模型试图从医院层面为科室DDD管控做出迅速评价和判断。方法 绘制波士顿矩阵,分别以CMI指数、DDD值作为横、纵
    坐标,确定界值和焦点,以各科室的CMI、DDD值作为坐标,得到波士顿矩阵图。结果 28个科室中7个科室(大部分为手术科
    室)分布在第II象限(严管区)、5个科室分布于第I象限(放任区)、7个科室分布于第IV象限(表扬区)、其他科室分布于第III象限(鼓
    励区)。结论 运用波士顿矩阵模型管理DDD,通过放任区、严管区、鼓励区及表扬区分别予以不同管理策略,为抗菌药物重
    点管控提供线索,节约医院管理成本,同时强调动态管理,旨在推动变化,以奖代罚,促进良性循环。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朱鸿维1,2 陈梦昱1 刘志伟1 张鲁斌1 王佳丽2 牛亚倩2 王建豪2 夏行昊2 张晓南1,2,*
    2022, 47(09): 1057-10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螺旋霉素原料药粉的粒径大、团聚现象严重,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有研究报道超细粉制备技术可
    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 采用了两种代表性的方法制备螺旋霉素的超细粉:分别为喷雾干燥法和反溶剂法;并以粒径为
    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最佳结果,对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粉体分别进行粒径、形貌特征和物化性质对比。结果 两种
    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喷雾干燥法的进料速度为5 mL/min,雾化空气速度为800 L/h,进口温度为150℃,出口温度为85℃,平均
    粒径为(1638±10.99) nm。反溶剂法在25℃条件进行实验,溶剂与反溶剂的比例为1:5,最佳搅拌速度为1000 r/min,获得的平均
    粒径为(230±7.31)nm,以上结果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光散射(DL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经气相色谱检测,两种方法中的溶剂残留均符合ICH最低标准(5000 ppm);结论 与喷雾干
    燥法相比,反溶剂法制备的螺旋霉素粒径更小、粉体分散性更佳,其溶解度更高。因此反溶剂法制备的螺旋酶素微粉更适用于
    制药业,为微粉技术提供技术思路。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