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陈虹彤 李国庆 游雪甫 杨信怡*
    2023, 48(02): 121-1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Zoliflodacin是螺嘧啶三酮类抗菌药,结构新颖,是一种新型细菌Ⅱ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其作用位点不同于氟喹诺
    酮类药物,目前正开发用于单纯性淋病的治疗。Zoliflodacin对包括多重耐药菌株在内的淋病奈瑟球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单用zoliflodacin或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对淋病奈瑟球菌具有快速杀菌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苛养菌、非典型病原体
    也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实验室条件下,zoliflodacin诱导淋病奈瑟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自发耐药突变的频率较低(10-8~10-9)。已有
    研究中,未观察到zoliflodacin与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存在交叉耐药
    性。Ⅰ期临床试验显示zoliflodacin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及较高的安全性;Ⅱ期临床试验表明zoliflodacin可有效治疗泌尿
    生殖道和直肠淋病奈瑟球菌感染,主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目前,正在开展一项zoliflodacin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
    研究。该药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耐药淋病奈瑟球菌感染的新型口服抗菌药,应用前景良好。
  • 综述
    罗欢 王炜捷 李玮玮 郭银莉 刘伟佳 卢嵘 薛云新 王岱 赵西林
    2023, 48(02): 133-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细菌生物膜(biofilm)是一种被自身细胞外基质包裹在内的细菌群落。生物膜可增加细菌对传统消毒剂的抗性,是导
    致院内患者反复感染、威胁食品工业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现有研究对细菌生物膜介导
    的消毒剂抗性进行了大量报道,但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仍有待加强。为此,本文将细菌生物膜通过限制消毒剂扩散、细菌适应
    性调节、群体感应等方式对消毒剂产生抗性的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概括了目前较有应用前景的生物膜消除策略,以期为后续
    深入研究及策略设计提供思路。
  • 综述
    胡维 刘科 朱毅 张传涛*
    2023, 48(02): 144-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全球耐药机会性革兰阴性细菌,常引起生物被膜相关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极易黏附在导管等医
    疗植入物和生物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由于生物被膜的存在,导致了鲍曼不动杆菌不易被清除,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或
    多重耐药的原因之一。因此,目前亟需开发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新方法。本文就近几年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
    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综述
    李庆娴1,2 龚菲1,2 胡锦芳1 周颖1,*
    2023, 48(02): 152-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而抗菌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抗感染类药物,常与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类药物等联
    合使用。由于存在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s),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共同给药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基于生理的药
    动学(PBPK)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的选择。本文将对PBPK模型的
    概念及其在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和循证依据。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闫璧滢 陈渝川 雷丽娟 王潇 解云英 赵午莉 张晶 司书毅 陈明华*
    2023, 48(02): 158-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3种植物和沉积物来源真菌多样性进行勘探,旨在发现潜在的真菌新物种和药用真菌。
    方法 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初步鉴定,并对真菌发酵粗提物进行抗菌、抗新冠病毒靶标、
    抗结核、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广泛活性筛选。结果 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植物和沉积物中共分离得
    到164株真菌,鉴定出106株,分布在17个目33个科43个属,其中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
    (Aspergillus),分别占总体的12.26%、12.26%和9.43%。结论 初步认知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3种植物及沉积物来源真菌的多样
    性,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能产生活性物质的真菌,为后续研究红树林环境来源的真菌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奠定了
    基础。
  • 微生物药物筛选
    李风玲1,2,3 张云2,3 李培海2,3 李华1 杨桂文1,* 刘可春2,3,*
    2023, 48(02): 172-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对纯绿青霉醇(viridicatol)抗炎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硫酸铜
    (CuSO4)构建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评价纯绿青霉醇的抗炎活性。将炎症状态下的斑马鱼(3 dpf)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纯绿青霉醇
    (30、60和90 μg/mL)中2 h,布洛芬(ibuprofen,IBF)作为阳性对照,观察斑马鱼神经侧线炎症细胞迁移和聚集的数量变化情况并
    计算荧光强度;利用RT-PCR技术测定各组斑马鱼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炎症模型组相比,布洛芬组和纯绿青霉醇
    组斑马鱼炎症细胞迁移和聚集的数量以及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同时30、60、90 μg/mL剂量下的纯绿青霉醇能显著提高pparγ的
    mRNA表达水平,抑制炎症相关因子iκbαa、ap-1、nf-κb、il-1b、il8、ptges和myd88的mRNA表达。结论 本研究通过建立斑马
    鱼急性炎症模型探究了纯绿青霉醇的抗炎作用,首次发现其机制可能是纯绿青霉醇激活pparγ表达,抑制nf-κb和ap-1转录活性,
    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从而缓解炎症,为纯绿青霉醇的应用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杨丽敏 刘洋 陈旭升 张建华*
    2023, 48(02): 179-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DK-13、DK-3两种大孔弱酸阳离子树脂对西索米星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方
    法 用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初始浓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曲线等。结果 两种树脂对西索
    米星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R2>0.998)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5);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吉布斯自由
    能变ΔG、焓变ΔH、熵变ΔS均大于零,说明其吸附过程为非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同时,研究还发现DK-13树脂交换带长度为
    DK-3的5.2倍,表明DK-13树脂适用于固定床而DK-3树脂用于连续离子交换床更有利。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大孔弱酸阳离子树
    脂吸附提取西索米星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 分离纯化与化学合成
    杨俊莉1 杨放2 谭瑶琳3 钟林江1 邓妍1 谢晓1 徐玉玲1,*
    2023, 48(02): 186-1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干燥方式对熊胆粉物理特性、紫外及抑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压、减压及冷冻干燥对熊胆汁进行
    干燥,对熊胆粉各项物理质量属性指标进行综合表征,建立由8个指标:颗粒间空隙率(Ie)、卡尔指数(IC)、松密度(Da)、振实
    密度(Dc)、干燥失重(%HR)、吸湿性(%H)、豪纳斯比(IH)、休止角(α)构成的物理指纹图谱,以雷达图定量直观展示并比较其物
    理特性差异。以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干燥方式生产的9批熊胆粉进行质量
    评价,找出样品批间差异性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扫描9批熊胆粉溶液全波长图谱,建立对照紫外可见图谱,用
    相关系数法计算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采用牛津杯抑菌法测定3种干燥方式(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冷冻干燥)
    熊胆粉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胞杆菌的体外抑菌值;结果 相同干燥方式所得熊胆粉物理及紫外指纹谱间相
    似度较大,不同干燥方式所得熊胆粉物理指纹图谱间相似度为57.1%~92.9%,其紫外指纹图谱间相似度不低于91.3%。干燥方
    式导致物理属性指标有一定差异,其主要差异性指标分别为颗粒间空隙率、干燥失重、卡尔指数、休止角、吸湿性。3种干燥
    方式熊胆粉均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冷冻干燥熊胆粉抑菌作用最弱,与常压干燥、
    减压干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P<0.01);结论 干燥方式对熊胆粉物理特性有一定影响,对其紫外指纹图谱无较大影
    响,但对熊胆粉抑菌作用有较大影响。该方法从物理状态层面评价熊胆粉批间的质量一致性,可反映生产工艺对熊胆粉物理性
    质的影响,为后续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杨倩 张琳 曹晓云 唐素芳*
    2023, 48(02): 194-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地尼及制剂中的聚合物杂质。方法 以CAPCELL PAK C18 MGⅡ为色谱柱
    (250 mm×4.6 mm,5 μm),0.25%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pH 5.5)[每1000mL中加入0.1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0.4 mL]-甲醇-
    乙腈为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建立了头孢地尼聚合物类杂质的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采用二维液质联用法对检出的
    聚合物类杂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头孢地尼及已知杂质均与头孢地尼聚合物间分离良好,头孢地尼检测浓度
    的线性范围为0.30~30.1 μg/mL(r=1.0000),方法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1.5 ng和4.5 ng。所建立的方法能够检出头孢地尼二聚
    体,头孢地尼二聚体的多个同分异构体及头孢地尼三聚体。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耐用性好,可用于头孢地尼及
    其制剂中聚合物杂质的控制。
  • 分析质控与制剂
    沈丹丹1 张伟1 罗立骏1 孙涪陵2 侯立新1,*
    2023, 48(02): 201-2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流通池测定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两个活性成分的释放度方法。方法 采用流通池法闭合系统装置测定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释放度,分别考察释放介质、放置方式、流速及半透膜孔径对两个活性成分体外释放曲线的影响,比较
    两个生产企业市售产品体外释放行为的差异;以HPLC测定释放量,采用Luna C8柱(250 mm×4.6 mm,5 μm),梯度洗脱,检测
    波长227 nm,柱温4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0 μL。结果 以含0.05%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9%氯化钠溶液为释放介质,
    温度为(32±0.5)℃,流速为16 mL/min,半固体适配器半透膜孔径为2.7 μm,过滤装置为0.45 μm混合纤维素膜,可以获得既能
    有效释放又具有一定区分力的释放曲线。曲安奈德在浓度0.0052~0.7803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4),硝酸益康唑在浓度
    0.0552~8.2851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两个生产企业的体外释放曲线存在显著性差异,活性成分粒度可能是影响释放
    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释放度检查,对优化处方及生产
    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推动企业一致性评价工作。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杨凯1 张舜天1 黄晨2 王雪婷1 嵇金如1 沈萍1 肖永红1,*
    2023, 48(02): 209-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外药动学(PK)/药效学(PD)研究,比较国产利奈唑胺(恒捷)及原研利奈唑胺(斯沃)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
    效果。方法 利用体外PK自动模拟系统PASS400持续24 h模拟国产及原研利奈唑胺(600mg iv. q12 h, 静滴0.5 h)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ATCC259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2118、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54994、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52820临床分离株的
    时间杀菌曲线及体外PD参数,使用GraphPad Prism 8.0分析数据。结果 研究菌株对国产与原研利奈唑胺均敏感,最低抑菌浓
    度0.25~1 μg/mL。在预设给药方式下,两种利奈唑胺对测定细菌均具有良好杀菌效应,且二者杀菌效果一致,24 h内二者时间
    杀菌曲线几乎重叠。PD参数中,两种利奈唑胺对4株细菌最大杀菌量(MKD)及24 h杀菌量(ΔlgN24)均接近2 lgCFU/mL,杀菌曲线
    下面积在23~33 lgCFU/(mL·h)之间,再生至初始菌量时间均大于24 h,54994菌株组杀菌曲线与空白对照对照曲线面积差接近13
    lgCFU/(mL·h),其余各组IE(药物杀菌曲线与细菌生长空白对照曲线面积差)均在29~35 lgCFU/(mL·h)之间,两种药物对4株细菌杀
    菌速率浮动于约0.1~0.7 lgCFU/(mL·h)之间。国产与原研利奈唑胺各组间PD参数均无差异。结论 国产利奈唑胺(恒捷)与原研利
    奈唑胺(斯沃)对常见革兰阳性菌具有相似的体外PK/PD特征及杀菌效应。
  • 药理与临床
    常凡 黄湘宁 龙姗姗 喻华*
    2023, 48(02): 215-2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间四川地区无菌体液来源标本(血液除外)检出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变迁,为本地区医
    疗机构经验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时依据。方法 采用MOLDI-TOF质谱系统、VITEK自动化药敏系统和纸片扩散法等对2016—
    2020年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无菌体液标本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参照 CLSI M100第30版标准进行结果判读,
    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四川地区无菌体液标本共分离非重复细菌35096株,其中革兰阴性
    菌占比64.0%,革兰阳性菌占比36.0%。分离率前5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
    菌。肠杆菌目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1.5%和5.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
    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稳定在10.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下降百分比分别为
    27.5%和28.1%)。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1.4%和
    73.3%,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保持高度
    活性,且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2016—2020年间,四川地区无菌体液标本分离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耐药菌增
    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级医疗机构应持续强化感染防控措施,推动抗菌药物管理团队建设,加强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限制。
  • 药理与临床
    胡远芳1 付明霞2 王凤霞1 李娜1 梁进1 王月玲3 纪冰1,*
    2023, 48(02): 222-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子流行病学现状,为有效预防
    hVISA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万古霉素琼脂平皿筛选法对26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初筛,菌群分析-曲线下面积(PAPAUC)
    法对初筛阳性的hVISA可疑株进行确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spa)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分型方法对hVISA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本院初筛出113株hVISA可疑株,最终确认为hVISA的菌株共
    22株。MLST分型以ST72型(5株)为主,其次为ST59和ST25型(各4株);spa分型主要为t002、t437以及t2431(各3株)。PFGE聚类
    分析共得到12种PFGE型别,命名为H1-H12型,相似值处于62.6%~100%之间,其中最主要的是H3型(共6株),其次为H1型(共4
    株)。结论 hVISA在本院为散发,22株hVISA菌株共检出10种ST型,14种spa型和12种PFGE型。本院hVISA菌株的主要流行克
    隆为ST72-t2431-H3型,且均来源于儿科,儿科可能存在ST72-t2431-H3型hVISA的流行。
  • 药理与临床
    孙瑶 徐雯雅 周翠 吴庆 陈栎江 徐春泉 叶建中 周铁丽*
    2023, 48(02): 228-2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庆大霉素诱导粪肠球菌耐药突变株对氯霉素协同敏感(collateral sensitivity, CS)的相关特性,为基于
    协同敏感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庆大霉素通过梯度浓度平板对3株庆大霉素敏感的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
    株粪肠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2进行体外实验诱导耐药(experimental evolution);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庆大霉素诱导后耐药
    突变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分析抗菌药物间交叉敏感性;PCR检测诱导耐
    药菌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情况;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庆大霉素诱导耐药(evolved gentamicin-resistant)菌株和亲
    本菌株对其协同敏感药物(氯霉素)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 MPC),最后,测定氯霉素对庆大霉素诱导
    耐药菌株和亲本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 结果显示4株粪肠球菌亲本菌株经过庆大霉素诱导后,对庆大霉素MICs升高了16~
    64倍,并对阿米卡星表现出交叉耐药;诱导耐药菌株及其亲本菌株均未检出aac(6')-Ie-aph(2")-Ia。此外,研究发现诱导后菌株
    对氯霉素表现出协同敏感。氯霉素对庆大霉素诱导耐药粪肠球菌及其亲本菌株的MPC均大于1024 μg/mL,突变选择窗较宽;时
    间杀菌曲线显示当氯霉素浓度为亲本菌株的1/2×MIC或1/4×MIC时,庆大霉素诱导耐药菌株的生长被有效抑制,而亲本菌株则
    不能被抑制。结论 基于协同敏感性制定抗菌药物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有效清除耐药病原菌并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
  • 药理与临床
    李锐1 唐志勇2,3 李胜前1 刘福1 杨明1,*
    2023, 48(02): 235-2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CRE)细菌所致
    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万方、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等数据库中与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
    CRE感染相关的临床研究,提取文献可用数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应用软件STATA 12.0版本和RevMan 5.1版本对统
    计数据作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 总共包含5篇文献6个研究,共698名患者被纳入。分析结果表明,治疗CRE感染时,双
    碳青霉烯组(实验组)与其它治疗药物组(对照组)的微生物清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57.81% vs 38.05%;OR=2.05,95% CI(1.05,
    3.99),P=0.04],即实验组微生物清除率更高。然而,两组比较,临床治愈率[69.42% vs 65.17%;OR=1.43,95% CI(0.89,
    2.29),P=0.14]和死亡率[33.61% vs 35.82%;OR=0.72,95% CI(0.44,1.17),P=0.18]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碳青霉烯类抗
    菌药物治疗CRE感染时,虽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降低死亡率,但能显著提高微生物清除率,因此,可作为治疗CRE
    感染时的重要可选方案之一。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刘昌孝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