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草物质科学与抗感染
  • 本草物质科学与抗感染
    唐霄 浦智婷 尹铁球
    2024, 49(12): 1321-13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筛选灰毡毛忍冬抑制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主要活性成分,并研究其抑制作用。
    方法 通过Discovery Studio的两种对接模块模拟分子间作用虚拟筛选抑菌成分,分析其结合模式,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活性、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构建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3种小分子均能不同程
    度抑制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且显著提高线虫感染后存活率。结论 3种灰毡毛忍冬小分子药物对碳青
    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新型作用于QS系统的CRPA抑制剂。
  • 本草物质科学与抗感染
    谢衣恒 张芮 郭海洋 张雪 李晓军
    2024, 49(12): 1329-13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附子多糖(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polysaccharide, ACP)的结构特征及其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
    活性影响。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得附子粗多糖,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分子筛凝胶色谱柱对附子粗多糖进行分离、
    纯化,获得ACP。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ACP的分子量分布;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ACP的单糖组成;采用甲基化实验
    及核磁图谱解析ACP的糖苷键类型及多糖一级结构。最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测定ACP对于RAW 264.7细胞的作用。结果与
    结论 从附子中分离得到一种分子量为11.37 kDa的均一多糖,该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且以→4)-Glcp-(1→糖苷键为主链的
    结构,端基Glcp-(1→为支链经→4,6)-Glcp-(1→的O-6链接到主链。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ACP能够促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白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 本草物质科学与抗感染
    薛正洁 刘身秦 沈豪杰 陈栋民 徐沛秀 钟锶熠 陈铌铍 钱朝东
    2024, 49(12): 1338-13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大肠埃希菌tolC基因缺失对大肠埃希菌膜完整性及中药单体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大肠埃希菌
    MG1655和DH5α为研究对象,采用Red同源重组法构建tolC敲除菌株;利用N-苯基-1-萘胺(1-N-phenyl-naphtylamine,NPN)法测
    定大肠埃希菌细胞外膜通透性;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DiBAC4(3)考察tolC敲除对大
    肠埃希菌细胞质膜完整性及细胞膜电位的影响;药物敏感性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大肠埃希菌MG1655
    和DH5α的tolC敲除及回补菌株;NPN检测显示tolC敲除显著增强大肠埃希菌外膜通透性,表明其结构受到严重损伤;PI和
    DiBAC4(3)检测结果表明tolC敲除不影响大肠埃希菌细胞质膜的完整性,但却降低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电位;药物敏感性比较分
    析发现tolC敲除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血根碱、盐酸小檗碱、百里酚和香芹酚等中药单体的敏感性;值得一提的是
    tolC敲除使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的敏感性最高提升超过128倍,相反acrB敲除不显著影响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的敏感性,表
    明TolC缺陷降低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的敏感性可能和外排无关,而和外膜通透性增强有关;和该推测相一致的是,破坏外膜
    结构的透化剂能显著增强隐丹参酮对野生型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结论 tolC基因缺失不仅影响AcrB等外排泵的外排功能,
    还增强大肠埃希菌外膜通透性并使膜电位去极化,从而显著提高大肠埃希菌对隐丹参酮等多种中药单体的敏感性。
  • 本草物质科学与抗感染
    叶以琳 刘瑞杰 张瑜芯 张绍兴 林谦阁 孙桂芹
    2024, 49(12): 1349-13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糖基化是蛋白质的重要翻译后修饰之一,蛋白质糖基化在许多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病毒中,糖
    基化作用参与病毒与宿主的识别、进入,影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性。在细菌中,糖基化在鞭毛蛋白和菌毛蛋白的形成中发挥重
    要作用,并且对于细菌黏附、定植、感染性和免疫逃逸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感染中病原体蛋白质糖基化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
    究,对中药糖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病原体蛋白糖基化与感染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为治疗感染性疾
    病糖类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
  • 综述
  • 综述
    严茹钰 沈瀚 曹小利
    2024, 49(12): 1360-13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不断出现及流行严重限制了抗感染治疗用抗菌药物的选择,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其耐药的主
    要机制。因此,针对β-内酰胺酶开发的抑制剂也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有多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物问世或已投入临
    床使用。这些抑制剂的研发不仅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提供了新的希望,而且也为抗菌药物的再利用和研发提供了重
    要思路。本文将对这些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抗菌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综述
    杨敏1 王渝凯1 王俊逸1 徐玉玲1, 陈彦2
    2024, 49(12): 1368-13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注不断
    增加,为实现中药的毒理风险可评估性,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刘昌孝院士等于2007年提出网络毒理学(network toxicology)的概
    念,是通过网络数据分析提高中药毒性预测效率的重要方法,网络毒理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开始在中药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本文介绍了网络毒理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综述了近年间网络毒理学在预测中药潜在毒性成分上的应用,探讨了网络毒理
    学的现存问题及挑战,旨在为网络毒理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微生物药物筛选
  • 微生物药物筛选
    王梓墨1 李晓东1 张炜焱1 付雷1 陈曦1 陈效友2, 陆宇1,
    2024, 49(12): 1374-13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利霉素(carrimycin, CAM)对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MK)的
    体内外抗菌活性,旨在为治疗堪萨斯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选取MK标准株(ATCC12478)和3株临床分离
    株作为研究菌株,通过微孔板显色法(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 MABA)测定CAM、螺旋霉素(spiramycin, SPM)、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AZM)和利福平(rifampicin,RIF)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棋盘法测定CAM与AZM
    和RIF等8种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的体外作用;评估CAM、SPM、AZM在J774A.1细胞中的抗菌活性;建立BALB/c小鼠感染堪萨斯
    分枝杆菌的模型,并通过CFU计数评估空白对照组、CAM治疗组、AZM治疗组和SPM治疗组小鼠脏器活菌数,苏木精-伊红染
    色法(HE染色)评价CAM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病变程度。结果 CAM、SPM、AZM和RIF在MK标准株(ATCC12478)和3株临床分离
    株中测定的MIC值分别为4~8 mg/L、>64 mg/L、4~8 mg/L和0.125~0.25 mg/L。8种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和CAM在体外未出现拮抗
    作用(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I<4),CAM和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具有部分协同作用。在巨噬细胞J774A.1
    感染MK实验中,和对照组相比2 mg/L CAM、SPM和AZM处理48 h均能使J774A.1细胞内MK降低 0.3~0.4 lgCFU(P<0.001)。
    在感染中等剂量MK的BALB/c小鼠模型中给与100 mg/kg药物进行治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M、AZM和SPM治疗2周小鼠
    肺组织中活菌数分别降低了0.73、0.69和0.22 lgCFU(P<0.001),治疗4周小鼠肺组织中活菌数分别降低了0.74、1.02 和0.41
    lgCFU(P<0.001)。在感染高剂量MK的BALB/c小鼠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 mg/kg CAM治疗4周小鼠肺组织中活菌数降低
    了0.98 lgCFU(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CAM治疗显著降低了小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数量(P=0.001)。结论 CAM对MK具有较
    好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可以显著降低肺组织活菌数,减轻肺组织炎症程度,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李新颖1, 2 王靖楠1, 2 郭超1 庞建3 李春2, 3 王超1,
    2024, 49(12): 1384-13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鼠李糖合成途径基因强化对须糖多孢菌生长及丁烯基多杀菌素合成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在
    Saccharopolyspora pogona ASAGF58中过表达鼠李糖合成途径基因,并且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鼠李糖探究其对须糖多
    孢菌生长和次级代谢的影响。利用qRT-PCR对23个合成途径基因以及菌株生长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比较,挖掘影响产量的
    关键基因。结果 通过过表达鼠李糖合成途径基因,得到3株高产菌株Rha1、Rha2和Rha3,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分别提高1.82
    倍、2.12倍和2.54倍。结论 优化鼠李糖供应能促进丁烯基多杀菌素的合成,其中葡萄糖核苷转移酶gtt和鼠李糖基转移酶busG
    可能是影响丁烯基多杀菌素合成的关键基因。
  • 遗传育种与生物合成
    王兵 徐冬梅 陈立霞 张林涛 李梦瑶
    2024, 49(12): 1392-13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thaxtomin A产生菌酸性疮痂链霉菌S8为出发菌株,利用组合代谢工程的方法,通过增加S-腺苷甲硫氨酸还原酶
    MetK和途径特异性正调控因子TxtR的基因拷贝数,使用组成型kasOp*启动子和RBS核糖体结合位点,分别构建了txtR和metK单
    基因以及两基因共表达的重组质粒。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将质粒整合至菌株基因组,筛选获得阳性基因工程菌。对菌株发酵产
    物进行HPLC分析,结果显示菌株thaxtomin A的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05%、38%和154%。组合表达调控元件和txtR
    和(或)metK基因的遗传改造可显著促进菌株thaxtomin A的生物合成。
  • 分析质控与制剂
  • 分析质控与制剂
    彭锐1, 2 纪亮2 谢天择2 刘煜飞2 陈两绵2 刘涛3 王智民2 高慧敏2,
    2024, 49(12): 1399-14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北重楼与法定基原重楼滇重楼和华重楼的化学差异性及其抗肿瘤和抗炎活性差异,为北重楼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3种基原重楼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并探索是否含吡咯里西啶生
    物碱类成分;采用对肝癌HepG2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评价抗肿瘤活性;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
    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 从3种基原重楼中鉴定出67个化合物,其中53个为甾体皂苷,在北重楼中鉴定到22个甾体皂苷,未
    鉴定到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试验药物浓度下,北重楼仅对A54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50为141.0 μg/mL,而3种基原重楼在
    无毒浓度下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均不显著。结论 与法定基原重楼相比,北重楼含有的甾体皂苷成分
    种类较少,且组成上以多羟基类甾体皂苷为主;从本实验北重楼样本中未发现已分离得到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药理活性方
    面,北重楼具有潜在的抗肺癌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北重楼的药效物质以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参考。
  • 药理与临床
  • 药理与临床
    李静1, 2 李政1, 2 王梦园1, 2 纪冰3 满思金4 伊茂礼5 李仁哲6 王世富1, 2,
    2024, 49(12): 1411-14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山东地区不同年龄段腹水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差异,为临床腹腔感染的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
    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WHONET5.6分析软件,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山东省儿童组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研究协
    作网成员单位上报的腹水病原菌构成及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病原菌10991株,革兰阴性菌占比为
    57.1%(6281/10991),以肠杆菌目细菌为主(83.73%),其次为非发酵菌(14.87%);革兰阳性菌占比38.23%(4202/10991),以葡
    萄球菌属为主(14.94%),其次为肠球菌属(14.73%);真菌共检出470株,其中白念珠菌占比最高(53.4%),其次为热带念珠菌
    (15.7%)。成人检出前5位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28.92%)、肺炎克雷伯菌(9.21%)、屎肠球菌(8.47%)、表皮葡萄球菌(5.46%)、
    粪肠球菌(4.35%);儿童组检出前5位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51.18%)、铜绿假单胞菌(7.58%)、肺炎克雷伯菌(6.96%)、屎肠球菌
    (5.22%)、表皮葡萄球菌(2.48%),两组间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构成有较大差异(χ2=102.1, P<0.0001)。山东省腹水分
    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的占比分别为(27.5%)和(16.4%),两种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
    1.4%和3.8%。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两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9.5%和56.3%。未发现耐
    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20.4%,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
    率为37.3%。结论 山东地区儿童组与成人组腹水病原菌构成有一定差异,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
    杆菌检出率较高,耐氟康唑的热带念珠菌占比较高,需重点监测。实时监测腹水的病原谱和耐药趋势特点,将助力腹腔感染的
    精准诊治。
  • 药理与临床
    卢文婷1 李彬2 吴磊2 杜叶2 刘日慧2 邓梦雨2 刘钱3,
    2024, 49(12): 1419-14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究铁死亡参与脓毒症的机制及预测治疗脓毒症的潜在中药,以期
    为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及用药思考。方法 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脓毒症的基因表达数
    据,利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在FerrDb平台收集与铁死亡相关的靶点。采用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CGNA)筛选关键模块基因。得到DEG、WGCNA和铁死亡基因数据集的交集基因,然后通过3种
    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脓毒症相关铁死亡核心基因,利用GSE232753数据验证脓毒症相关铁死亡核心基因。通过CIBERSORT算
    法评估22种免疫细胞丰度进而评估脓毒症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最后,通过核心基因预测潜在治疗中药,根据药物性味归
    经拓展中医理论。结果 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SVM-RFE)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算法共筛选得到脓
    毒症相关铁死亡核心基因,进一步利用GSE232753数据集进行验证,最终确定TXN、NR1D2、PARP15为脓毒症相关铁死亡的核
    心基因,且其基因表达量均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ROC分析显示,3个潜在核心基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均大于0.9。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表明多种免疫细胞可能参与脓毒症的发展,以上3个核心基因在不同程度上与免疫细胞有一
    定的相关性。利用本草图鉴数据库对上述3个核心基因,通过《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筛选整理得到脓毒症相关铁死亡
    核心基因靶向中药沙棘、蜂房等22味中药,靶向中药大多药性偏平,药味甘,归经入胃、肺。结论 铁死亡参与脓毒症的机制
    可能与TXN、NR1D2、PARP15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同时预测了针对脓毒症相关铁死亡核心基因的靶向治疗中药,为脓毒症的
    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及用药参考。
  • 药理与临床
    沈长虹 孙晨 姚子晴 程芳 程泽芳 刘波 张若琪
    2024, 49(12): 1431-1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广藿香-陈皮挥发油(patchouli-citrus volatile oil, PCO)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胃窦肌张力、脑肠肽和自噬,增
    强胃动力和减轻不适感方面起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Control)、模型组(FD)、莫沙必利组(Mosapride)、广藿香-陈皮挥发油低剂量组(PCOL, 100 mg/kg)和广藿香-陈皮挥发油高剂量
    组(PCOH, 400 mg/kg)。给药7 d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胃排空率(gastric emptying rate, GER)和肠推进率(intestinal propulsion
    rate, IPR);通过体外肌张力仪器检测胃窦环形肌张力的变化,评估PCO对大鼠肌张力的作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观察各组大鼠胃窦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的表达;酶联免
    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脑肠肽胃动素(motilin, MTL)、胃泌素(gastrin, GAS)、
    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5-羟基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的含量;
    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检测胃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窦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苄氯素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
    3(LC3)、p62的表达; 结果 PCO给药后可作用于胃窦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和5-HT受体,调节胃窦肌张力; 还可
    以调节自噬相关p62、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抑制ICC过度自噬以及调节FD大鼠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s , BGP): 提高MTL、
    GAS、Ghrelin水平,降低VIP、5-HT水平和胃窦CGRP mRNA表达,增强胃动力,促进消化功能以及减轻内脏超敏反应引起的
    疼痛。结论 PCO可通过调节胃窦肌张力、抑制自噬以及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起到增强胃动力和调节脑肠轴方面起到治疗FD
    的作用。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中国抗生素杂志》1976年创刊

主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编:蒋建东

常务副主编:刘涛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周洪彬

编辑:《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ISSN:1001-8689

CN: 51-1126/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华冠路168号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邮编:610106

电话(传真): 028-84618674

邮箱: siiacjap@126.com

邮发代号:62-193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1034000074

高被引文章 更多